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勇专利>正文

沙发头枕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43198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7 08:17
沙发头枕调节装置,包括,支架,该支架上具有第一枢接部,第一枢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轴孔以及呈弧形的第一长槽,该第一长槽的弧形轨迹的圆心与第一轴孔的圆心重合;头枕架,该头枕架上具有第二枢接部,第二枢接部上设置有与第一轴孔同轴的第二轴孔以及呈弧形的第二长槽,该第二长槽的弧形轨迹的圆心与第二轴孔的圆心相互错开;第二长槽远离第二轴孔的一端设置有一向外凸出的避空位;枢轴,穿接于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内部将支架和头枕架枢接;定位销,穿接于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内;扭簧,该扭簧的一自由端枢接于第二枢接部上,另一自由端与定位销连接,其用于提供一个将定位销向着远离枢轴一侧推动的弹性应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定位准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沙发头枕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沙发的配件,具体涉及一种沙发头枕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增加沙发的舒适度,通常会在沙发的靠背顶部安装可转动的头枕,这些头枕均是通过调节装置与靠背联接,其能够调整头枕相对于靠背的角度,将沙发调整到最舒适的状态。专利号为ZL201020587163.1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沙发头枕调节器,该沙发头枕调节器使用的零部件较多,导致其结构较为复杂,并且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在其锁孔内置有一呈片状的锁片,在人头部靠压靠枕时,锁片承受来自L形折面下沿的压力,导致锁片容易发生形变,在使用较长时间后,致使头枕调节器的定位不够准确,甚至不能定位。当然,也可以考虑增大锁片的厚度来增加其抗压的强度,但是增加厚度必然要增大调节器的体积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沙发头枕调节装置,其结构简单,且在不易发生形变,具有定位准确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沙发头枕调节装置,包括,与沙发的靠背固定连接的支架,该支架上具有第一枢接部,第一枢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轴孔以及呈弧形的第一长槽,该第一长槽的弧形轨迹的圆心与第一轴孔的圆心重合;与头枕固定连接的头枕架,该头枕架上具有第二枢接部,第二枢接部上设置有与第一轴孔同轴的第二轴孔以及呈弧形的第二长槽,该第二长槽的弧形轨迹的圆心与第二轴孔的圆心相互错开;第二长槽远离第二轴孔的一端设置有一向外凸出的避空位;枢轴,穿接于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内部将支架和头枕架枢接;定位销,穿接于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内;扭簧,该扭簧的一自由端枢接于第二枢接部上,另一自由端与定位销连接,其用于提供一个将定位销向着远离枢轴一侧推动的弹性应力。第一长槽靠近第一轴孔一侧的弧形边上并排的排列有多个用于卡装定位销的凹位。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均呈板状。头枕架具有两个第二枢接部,支架具有两个第一枢接部,两第一枢接部位于两第二枢接部之间且与两第二枢接部一一对应,两第二枢接部上均安装有一扭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利用定位销作为受力部件,由于定位销的自身形状,其不易发生形变,使其定位准确,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此外,偏心弧形长槽和同心弧形长槽 相互运动形成切割夹角并被定位销卡住,简化了沙发头枕调节装置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图1中头枕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又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10、头枕架;11、第二转盘;12、第二长槽;13、第二轴孔;14、避空位;20、支架;21、第一转盘;22、第一长槽;23、第一轴孔;24、凹位;30、枢轴;40、定位销;50、扭簧;51、自由端;52、自由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2、3、4所示,本技术的沙发头枕调节装置包括支架20、头枕架10、枢轴30、定位销40、扭簧50 ;支架20具有一呈倒置的“L”形的连接杆,该连接杆向下的折弯部外部开设有与沙发靠背固定连接的外螺纹,其上部折弯部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呈板状的第一转盘21,第一转盘21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一第一轴孔23,在第一轴孔23的外围开设有一呈弧形的第一长槽22,第一长槽22的弧形轨迹的圆心与第一轴孔23的圆心重合。头枕架10上具有一连接板,其用于与沙发靠背上方可活动的头枕固定连接,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一呈板状的第二转盘11,该第二转盘11上开设有一第二轴孔13,该第二轴孔13与第一轴孔23同轴且孔径相同,第二转盘11上还开设有一位于第二轴孔13外围的第二长槽12,第二长槽12呈弧形,其弧形轨迹的圆心与第二轴孔13的圆心相互错开,也就是说,将第二长槽12设置为一偏心的弧形槽,其上的a端为接近第二轴孔13的一端,另一端b端为远离第二轴孔13的一端,也就是说,由b端向着a端,该第二长槽12逐渐的向着靠近第二轴孔13的圆心偏离,在b端处,该第二长槽12靠外侧的边上向外部凸出形成一个避空位14。枢轴30穿接于第一轴孔23和第二轴孔13,其用于将支架20和头枕架10枢接,也就是说,头枕架10能够绕枢轴30的轴线相对于支架20转动。定位销40穿接于第二长槽12和第一长槽22中;扭簧50的其中一个自由端51枢接于第二转盘11上,另一自由端52则挂接在定位销40上,该扭簧50在常态下受压,具有张开的趋势,即是说,该扭簧50能够始终提供一个将定位销40向外侧推动(即向着远离枢轴30 —侧推动)的弹性应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的第二长槽12为一圆心与枢轴30中心轴偏离的弧形槽,而第一长槽22则为一圆心落在枢轴30中心轴上的同心的弧形槽,在第二长槽12相对于第一长槽22转动时,其二者会随着转动在枢轴30的径向偏移,从而形成一个切割夹角。图5、6、7示意了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其中图5的状态是头枕处于最低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定位销40处于第一长槽22的最下端部。在需要调整头枕的角度时,如图6中所示,沿着A向向上翻转头枕,使头枕架10沿着A向相对于支架20转动,此过程中,由于第二长槽12相对于第一长槽22相互运动,且其第二长槽12的转动方向是由b端指向a端的,在扭簧50的作用下,定位销40被向着远离枢轴30的方向推动,使定位销40落入到避空位14中,此时,被卡装于避空位14中的定位销40在第二转盘11的拉动下,沿第一长槽22滑动,此时定位销40不会阻止第二转盘11和第一转盘21的相对运动,将头枕调整到合适的角度后,释放对头枕沿A向施加的外力,此时沙发供人使用,使用时,人的头部对头枕施加向后的压力,即对第二转盘11施加沿B向的力,定位销40从避空位14中脱离,此时,由于第二长槽12和第一长槽22偏离,其二者形成切割夹角,定位销40将其二者卡住,从而使得头枕固定在相应的角度。如图7,当头枕的位置调整到最高的位置后,需要重新将头枕调整到一个较低位置时,则向着翻转头枕,使第二转盘11沿A向相对于第一转盘21转动,当第二转盘11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定位销40在扭簧50的推动下,落入到避空位14中,此时,即可向下无障碍的转动第二转盘11。参见图4,为了防止使用时,定位销40移动,可以在上述的第一长槽22靠近第一轴孔23 —侧的弧形边上并排的设置多个凹位24,在定位销40被第一长槽22和第二长槽12切割卡持时,定位销40被向内挤压,其一部分落在其中一个凹位24中,利用凹位24卡住定位销40。本技术中,可以在头枕架10上设置两个第二转盘11,在支架20上设置两个第一转盘21,两个第一转盘21位于两第二转盘11之间,相邻的第一转盘21和第二转盘11对应,每一个第二转盘11上均安装一个扭簧50,两个扭簧50分别挂装于定位销40的两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沙发头枕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沙发的靠背固定连接的支架,该支架上具有第一枢接部,第一枢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轴孔以及呈弧形的第一长槽,该第一长槽的弧形轨迹的圆心与第一轴孔的圆心重合;与头枕固定连接的头枕架,该头枕架上具有第二枢接部,第二枢接部上设置有与第一轴孔同轴的第二轴孔以及呈弧形的第二长槽,该第二长槽的弧形轨迹的圆心与第二轴孔的圆心相互错开;第二长槽远离第二轴孔的一端设置有一向外凸出的避空位;?枢轴,穿接于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内部将支架和头枕架枢接;定位销,穿接于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内;扭簧,该扭簧的一自由端枢接于第二枢接部上,另一自由端与定位销连接,其用于提供一个将定位销向着远离枢轴一侧推动的弹性应力。

【技术特征摘要】
1.沙发头枕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沙发的靠背固定连接的支架,该支架上具有第一枢接部,第一枢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轴孔以及呈弧形的第一长槽,该第一长槽的弧形轨迹的圆心与第一轴孔的圆心重合; 与头枕固定连接的头枕架,该头枕架上具有第二枢接部,第二枢接部上设置有与第一轴孔同轴的第二轴孔以及呈弧形的第二长槽,该第二长槽的弧形轨迹的圆心与第二轴孔的圆心相互错开;第二长槽远离第二轴孔的一端设置有一向外凸出的避空位; 枢轴,穿接于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内部将支架和头枕架枢接; 定位销,穿接于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王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