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莊庆忠专利>正文

烟灰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42925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7 0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灰缸结构,其主要是由一第一烟灰缸体及一可拆离地组设于该第一烟灰缸体的第二烟灰缸体所组成,藉此,可视需求而将该烟灰缸结构拆成二烟灰缸体使用,以提升该烟灰缸的适用性,而不须另寻烟灰缸使用,并同时藉由两烟灰缸体的外观、材质、颜色等变化,使烟灰缸整体于组设或拆开时更具装饰的效果,并提升可吸烟场所的环境整齐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烟灰缸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烟灰缸结构。
技术介绍
参阅图1,显示普通烟灰缸的立体图,该烟灰缸I中间通常设计为可供烟灰及烟蒂放置的容置槽11,该容置槽11的侧面的顶边设有三个凹槽12,该凹槽12可供雪茄跨置,使雪茄上的烟灰自然掉落到该容置槽11内。然而,在一般可吸烟场所里,往往仅预先准备单一个烟灰缸I而已,一旦进入该可吸烟场所里的人数过多,且有吸烟的人数多于该烟灰缸I的凹槽12数量时,必须另寻烟灰缸I使用,如此,徒增准备烟灰缸I的困扰;然而,假使在该可吸烟场所里预先放置有数个烟灰缸1,虽可解决吸烟人数过多的问题,但由于各该烟灰缸I间无法收纳,因此将使该可吸烟场所的摆设过于杂乱,并且烟灰缸的外观、材质、颜色等未见有装饰效果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烟灰缸结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烟灰缸结构,包含:一第一烟灰缸体,具有一第一底面、一反向于该第一底面的第一顶面、一凹设于该第一顶面且具有一第一容置槽底面的第一容置槽、及多个凹设于该第一顶面且与该第一容置槽相通的第一凹槽,各该第一凹槽具有一较该第一容置槽底面远离该第一底面的第一凹槽底面;一第二烟灰缸体,可拆离地组设于该第一烟灰缸体,并具有一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的容置部、多个设于该容置部周侧且设置于该第一凹槽的凹部、一凹设于该容置部且具有一第二容置槽底面的第二容置槽、及一凹设于该凹部且与该第二容置槽相通的第二凹槽,各该第二凹槽具有一较该第二容置槽底面远离该第一底面的第二凹槽底面。较佳地,所述第二烟灰缸体的容置部具有一容置部底面,且该容置部底面与该第一容置槽底面相距一距离。较佳地,所述第二烟灰缸体的各凹部具有一凹部底面,且该凹部底面是靠抵于该第一烟灰缸体的第一凹槽底面。较佳地,所述第一烟灰缸体的第一凹槽的宽度大于该第二烟灰缸体的第二凹槽的览度。较佳地,该第一烟灰缸体的第一凹槽的宽度等于该第二烟灰缸体的第二凹槽的宽度。较佳地,所述第一烟灰缸体的第一凹槽的宽度小于该第二烟灰缸体的第二凹槽的览度。本技术所述的烟灰缸结构,可视需求而将该烟灰缸拆成二烟灰缸体使用,以提升该烟灰缸的适用性,而不须另寻烟灰缸使用,并同时藉由两烟灰缸体的外观、材质、颜色等变化,使烟灰缸整体于组设或拆开时更具装饰的效果,并提升可吸烟场所的环境整齐性。【附图说明】图1是普通烟灰缸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图3线段4-4的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8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9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0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1是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2是本技术第八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3是本技术第九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4是本技术第十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5是本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图16是本技术第十二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图17是本技术第十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I是烟灰缸11是容置槽12是凹槽20是第一烟灰缸体21是第一底面22是第一顶面23是第一容置槽231是第一容置槽底面24是第一凹槽241是第一凹槽底面242是宽度243是第一凹槽壁面30是第二烟灰缸体31是容置部311是容置部底面32是凹部321是凹部底面33是第二容置槽331是第二容置槽底面34是第二凹槽341是第二凹槽底面342是宽度343是第二凹槽壁面【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2至4,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烟灰缸结构,其主要是由一第一烟灰缸体20及一第二烟灰缸体30所组成,其中:所述第一烟灰缸体20,具有一第一底面21、一反向于该第一底面21的第一顶面22、一凹设于该第一顶面21且具有一第一容置槽底面231的第一容置槽23、及三凹设于该第一顶面22且与该第一容置槽23相通的第一凹槽24,各该第一凹槽24具有一较该第一容置槽底面231远离该第一底面21的第一凹槽底面241。所述第二烟灰缸体30,可拆离地组设于该第一烟灰缸体20,并具有一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23的容置部31、三设于该容置部31周侧且设置于该第一凹槽24的凹部32、一凹设于该容置部31且具有一第二容置槽底面331的第二容置槽33、及一凹设于该凹部32且与该第二容置槽33相通的第二凹槽34,各该第二凹槽34具有一较该第二容置槽底面331远离该第一底面21的第二凹槽底面341 ;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烟灰缸体30的容置部31具有一容置部底面311,且该容置部底面311与该第一容置槽底面231相距一距离;另外,该第二烟灰缸体30的各凹部32具有一凹部底面321,且该凹部底面321是靠抵于该第一烟灰缸体20的第一凹槽底面241 ;另外,该第二烟灰缸体30的第二凹槽34的宽度342等于该第一烟灰缸体20的第一凹槽24的宽度242。以上所述即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各主要构件的结构及其组态说明。藉此,由于该第二烟灰缸体30可拆离地组设于该第一烟灰缸体20,因此,当本技术的烟灰缸结构设置于可吸烟场所后,一旦吸烟场所内的吸烟人数多于该第二烟灰缸体30的第二凹槽34数量,而小于该第二烟灰缸体30第二凹槽34与该第一烟灰缸体20第一凹槽24的数量总和时,吸烟者可将该第二烟灰缸体30拆离于该第一烟灰缸体20,而具有足够的凹槽数量可供吸烟人数置放雪茄之用,藉以解决另寻烟灰缸的困扰。其次,当拆离该第一、二烟灰缸体20、30使用后,可将该第一烟灰缸体20与该第二烟灰缸体30相互迭置成一体,藉以避免因过多的烟灰缸造成场所摆设过于杂乱的问题,同时,仅需在该可吸烟场所里预先放置有本技术的烟灰缸结构,即可解决吸烟人数过多的问题,并同时藉由两烟灰缸体的外观、材质、颜色等变化,使烟灰缸整体于组设或拆开时更具装饰的效果,并提升可吸烟场所的环境整齐性。参阅图5、6,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烟灰缸结构,其同样是由一第一烟灰缸体20及一第二烟灰缸体30所组成,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第一烟灰缸体20的第一凹槽24的宽度242大于该第二烟灰缸体30的第二凹槽34的宽度342,且该第二烟灰缸体30是完全埋设于该第一烟灰缸体20内。据此,当拆离该第一、二烟灰缸体20、30使用时,令该第二烟灰缸体30的第二凹槽34可供一般尺寸的雪茄所置放,而该第一烟灰缸体20的第一凹槽24则可供尺寸较一般雪茄为大的雪茄置放使用,藉以达成另一较佳实施状态。参阅图7,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烟灰缸结构,其同样是由一第一烟灰缸体20及一第二烟灰缸体30所组成,该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第一烟灰缸体20的外观轮廓并无完全对应该第二烟灰缸体30的外观轮廓,且该第一烟灰缸体20的外观轮廓概呈矩形。参阅图8,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烟灰缸结构,其同样是由一第一烟灰缸体20及一第二烟灰缸体30所组成,该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第一烟灰缸体20的外观轮廓大致上对应该第二烟灰缸体30的外观轮廓。参阅图9,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烟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烟灰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烟灰缸体,具有一第一底面、一反向于该第一底面的第一顶面、一凹设于该第一顶面且具有一第一容置槽底面的第一容置槽、及多个凹设于该第一顶面且与该第一容置槽相通的第一凹槽,各该第一凹槽具有一较该第一容置槽底面远离该第一底面的第一凹槽底面;一第二烟灰缸体,可拆离地组设于该第一烟灰缸体,并具有一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的容置部、多个设于该容置部周侧且设置于该第一凹槽的凹部、一凹设于该容置部且具有一第二容置槽底面的第二容置槽、及一凹设于该凹部且与该第二容置槽相通的第二凹槽,各该第二凹槽具有一较该第二容置槽底面远离该第一底面的第二凹槽底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灰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烟灰缸体,具有一第一底面、一反向于该第一底面的第一顶面、一凹设于该第一顶面且具有一第一容置槽底面的第一容置槽、及多个凹设于该第一顶面且与该第一容置槽相通的第一凹槽,各该第一凹槽具有一较该第一容置槽底面远离该第一底面的第一凹槽底面; 一第二烟灰缸体,可拆离地组设于该第一烟灰缸体,并具有一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的容置部、多个设于该容置部周侧且设置于该第一凹槽的凹部、一凹设于该容置部且具有一第二容置槽底面的第二容置槽、及一凹设于该凹部且与该第二容置槽相通的第二凹槽,各该第二凹槽具有一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莊庆忠
申请(专利权)人:莊庆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