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40722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7 0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配置于肌肤接触面侧的透液性的正面片、配置于非肌肤接触面侧的背面片和设置于该两片之间的吸收体,上述正面片由无纺布构成,上述吸收体具有吸收性芯和覆盖该吸收性芯的覆盖片,在上述正面片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相邻地分散配置有多个向肌肤接触面侧凹陪的背面凹部,上述覆盖片进入到该背面凹部,在该进入的覆盖片与上述吸收性芯之间具有空间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吸收性物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次性尿布、吸尿垫、生理用卫生巾、轻度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不断改良各部件的材料和构造,以实现其功能和穿戴感的提高。例如,对于作为部件的正面片和吸收体也谋求上述改良而进行开发,特别是最近提案有各种提高与使用状况或物品种类相应的功能性的物品。另外,为了得到良好的穿戴感,一直进行着保持尿布的肌肤接触部分与吸收体的距离增加外观的部件厚度的研究。由此,能够抑制向物品肌肤接触面侧的回液和尿布内的湿度上升。具体而言,有在正面片之下层叠有子层的物品或通过压花等对正面片进行凹凸状赋形的物品、通过压接等使该赋形片与其它无纺布片接合固定的物品等。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一种吸收体本身与正面片紧贴而形成凹凸形状的吸收性物品。由此,认为能够提高液体的内部移动性且实现柔软的触感。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在生理用卫生巾的排泄相对区域中吸收体具有从肌肤接触面侧到内部的多个凹部的物品。在该卫生巾中,吸收体的肌肤接触面侧的表面积变大,用凹部捕获液体并向内部引入,因此,认为抑制液体在肌肤面侧的扩散而使点吸收性优异。这是由于改善吸收体本身的形状而实现的。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一种为了提高尿布的腰身的贴身性、透气性和柔软性而在尿布的腹侧部和背侧部形成由复合伸缩部构成的腰身皱褶的物品。在该复合伸缩部,配置于腰身部的两层片之间的多个弹性部件在宽度方向端部以外设为非固定,而不妨碍伸缩性。通过上述弹性部件的收紧而使两层片的两面分别向相反方向突出,成为多个长边方向的褶。由此,能够实现透气性或柔软性。专利文献4中公开有一种尿布,其在成为腰身的背侧区域配设向宽度方向外方伸出的一对腰翼部,在该腰翼部的内方设有腰身延伸区域。由此,认为以补充腰身和臀围的周长差的方式使延伸区域伸展而提高贴身性。专利文献5中公开有一种具有由两层构成的凹凸构造的正面片。该正面片具有形成有多个凸部、凹部的中央区域和该中央区域两侧的侧部区域。通过利用热辊对上述中央区域的上层片的凹部和下层片进行加热、加压,使两层牢固地固定。由此,上述正面片在中央区域稳定维持具有高度的凸部,具有较高的回液防止性。而且,认为利用液体向吸收体的移动良好的侧部区域能够得到较高的防漏性。另外,专利文献6中公开有一种由具有利用齿辊形成的凹凸形状的两层构成的正面片。认为利用设于上述正面片的肌肤接触面侧的导液凹部减少在肌肤接触面侧的液体流动,使透气性和缓冲性优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 11902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 — 1804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 - 132023号公报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09 / 104581号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9 - 118920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9 - 8996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具有背面凹部的正面片与其它部件以相互作用的方式组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配置于肌肤接触面侧的透液性的正面片、配置于非肌肤接触面侧的背面片和介于该两个片之间设置的吸收体,该吸收性物品中,上述正面片由无纺布构成,上述吸收体具有吸收性芯和覆盖该吸收性芯的覆盖片,在上述正面片的非肌肤接触面侧,多个向肌肤接触面侧凹陷的背面凹部相邻地分散配置。上述覆盖片进入到该背面凹部,在该进入的覆盖片与上述吸收性芯之间具有空间部。另外,在上述吸收体的长边方向端部外方配设有未介设该吸收体而由上述正面片和上述背面片形成的凸状的一体变形部。另外,在上述正面片和上述吸收体之间配设有子层,该子层和与上述背面凹部相邻的上述正面片的背面凸部抵接,在该部分,子层的纤维密度比其它部分高。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能够适当参照附图并根据下述记载而进一步明确。【附图说明】图1是从肌肤接触面方向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局部切除立体图。图2 — I (a)是图1所示的I1-1I线截面的截面图,(b)是将正面片的截面局部放大示意性地表示的局部放大截面图,(C)是示意性地表示正面片和覆盖片的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2 — 2是拍摄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截面的代替附图用照片。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背面凹部的正面片、覆盖片和吸收性芯的关系的说明图。图4是利用局部截面示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的尿布中用的正面片的立体图。图5是将图2 — I Ca)的所定截面的一部分放大表不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俯视观察正面片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背面凹部和背面凸部的关系的说明图。图7是拍摄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的截面的代替附图用照片图8是表示背面凹部的截面形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正面片的截面形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吸收性芯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1和2以及比较例I和2的液体的扩散状态的说明图。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1和2以及比较例I和2的液体的扩散状态的说明图。图13是从肌肤接触面方向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的另一优选的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局部切除立体图。图14是示意性地放大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端部层叠部的局部放大切除立体图。图15 (A)是图14的A — A线截面的截面图,(B)是图14的B — B线截面的截面图。图16是将图15的端部层叠部的截面局部放大示意性地表示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5的一体变形部的界面的顶部、转向点、转向方向的说明图。图18 — I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端部层叠部的变形例的、与图15和17相应的图。图18 — 2是表不第二实施方式的端部层叠部的另一变形例的、与图15和17相应的图。图18 — 3是表不第二实施方式的端部层叠部的另一变形例的、与图15和17相应的图。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端部层叠部的一体变形部的平面排列的另一优选的例子的平面图。 图2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端部层叠部的伸长和伸缩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1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图4的正面片的端部层叠部的截面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22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端部层叠部中,正面片和背面片之间设置有无纺布片的状态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2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21和比较例21~23各自的试验体的端部层叠部的截面形状的说明图。图24是表示实施例21和比较例21~23各自的试验体的滴下后和倾斜后的状态的代替附图用照片。图25是从肌肤接触面方向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的又一优选的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局部切除立体图。图26 — I Ca)是图25所示的II 一 II线截面的截面图,(b)是示意性地表示正面片和子层的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26 — 2是拍摄第三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截面的代替附图用照片。图27是示意性地表示背面凸部的正面片、子层和吸收体的关系的说明图。图28是将图26 — I的所定截面的一部分放大表不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29是表示正面片的截面形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30是拍摄实施例31的正面片的试验实施后的状态的代替附图用照片。图31是拍摄比较例31的正面片的试验实施后的状态的代替附图用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配置于肌肤接触面侧的透液性的正面片、配置于非肌肤接触面侧的背面片和介于该两个片之间设置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片由无纺布构成,所述吸收体具有吸收性芯和覆盖该吸收性芯的覆盖片,在所述正面片的非肌肤接触面侧,多个向肌肤接触面侧凹陷的背面凹部相邻地分散配置,所述覆盖片进入到该背面凹部,在该进入的覆盖片与所述吸收性芯之间具有空间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7.07 JP 2011-151210;2011.11.28 JP 2011-2588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配置于肌肤接触面侧的透液性的正面片、配置于非肌肤接触面侧的背面片和介于该两个片之间设置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由无纺布构成,所述吸收体具有吸收性芯和覆盖该吸收性芯的覆盖片, 在所述正面片的非肌肤接触面侧,多个向肌肤接触面侧凹陷的背面凹部相邻地分散配置,所述覆盖片进入到该背面凹部,在该进入的覆盖片与所述吸收性芯之间具有空间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的非肌肤接触面侧通过所述背面凹部的周期性排列而成为凹凸形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的肌肤接触面侧为凹凸形状。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的肌肤接触面侧为平坦的形状。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的所述背面凹部中的所述覆盖片的进入深度为所述背面凹部的凹陷深度的50%以上。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背面凹部中,在所述正面片与所述覆盖片的进入部分之间具有间隙部。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背面凹部中具有所述覆盖片与所述正面片被接合的部分。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面片的非肌肤接触面侧配置有多个背面凹部和多个背面凸部,各个所述背面凸部由多个所述背面凹部包围而相互独立配置,所述背面凹部的空间相互连接。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面凹部具有由正面片构成的顶部、侧壁部和底部,并且该正面片的无纺布纤维的密度具有从所述顶部向底部增加的密度差或密度梯度。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具有纤维密度的疏密结构,并具有该吸收性芯的密度稀疏的部分与所述空间部重叠的部分。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片与所述吸收性芯通过热熔粘接剂间断地接合。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面凹部的截面中,从肌肤面侧到非肌肤面侧纤维密度变大。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端部层叠部,该端部层叠部通过在所述吸收体的长边方向端部外侦牝在所述正面片和所述背面片之间不设置该吸收体而使所述正面片和所述背面片直接或间接层叠并贴合而成, 所述端部层叠部具有所述正面片和所述背面片的相对面一体地在厚度方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田优子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