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模拟船闸过鱼的实验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37131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6 06:07
一种模拟船闸过鱼的实验方法,在船闸闸墙上合理布置管道系统,对下游冲水,通过调整管道冲水的速度和喷射的角度,来改变船闸下游的流速和流态,使其达到目标鱼类的喜爱流速,从而吸引鱼类入船闸,然后进入上游。一种模拟船闸过鱼的实验装置,包括水槽,水箱、水泵、调速阀门、分水管、多根带可调节角度喷嘴的冲水管道和水槽通过PVC管串连,水槽内安装有自动控制水位闸门,水槽内纵向设置有坝体和船闸,多根带可调节角度喷嘴的冲水管道设置于水槽的船闸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模拟船闸过鱼的实验方法及装置,利用管道冲水和光源诱鱼的改善鱼道过鱼效果的方法实验方法及装置,能够克服现有过鱼技术的不足,施工布设简单,建设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船闸过鱼的实验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验方法及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模拟船闸过鱼的实验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过鱼设施是连通鱼类洄游或迁移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鱼道、鱼梯、升鱼机和集鱼船等。然而,我国大部分鱼道运行情况并不理想,原因主要包括:对各种鱼类生活习性及行为学缺乏充分的认识,致使鱼道进口位置设置不当,鱼道内水流流态、流速不合适等;鱼道设计时一般只针对个别的目标鱼类进行,能通过的鱼种及数量有限;鱼道下行问题目前研究尚少,没有提出有效的措施解决;同时在水利枢纽设计、建设和管理中,一般也还存在鱼道占地较大、布置困难,修建成本较高,运行耗水量大、管理复杂等问题。船闸是为船只过坝而建,是在大江大河上修建水利枢纽时必修的建筑。船闸也是联通大坝上下游的水流通道,具有较大的联通水体,理应可以成为河流某些生物的栖息地和联通上下游的生物通道。研究资料表明:船闸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大坝上下游鱼类的自由通行,有一定双向通行潜力。因此,将船闸改进或增加一些诱驱鱼措施后,利用船闸过鱼可以实现。然而,在实际运行的船闸中,由于船闸尺寸较大、结构较复杂、有通航要求、水位较深等原因,不便于做诱驱鱼实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拟船闸过鱼的实验方法及装置,利用管道冲水和光源诱鱼的改善鱼道过鱼效果的方法实验方法及装置,能够克服现有过鱼技术的不足,施工布设简单,建设成本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拟船闸过鱼的实验方法,在船闸的闸墙上合理布置管道系统,对下游冲水,通过调整管道冲水的速度和喷射的角度,来改变船闸下游的流速和流态,使其达到目标鱼类的喜爱流速,从而吸引鱼类入船闸的闸室,然后进入上游。在船闸的闸室内布置多个灯泡,制造光源来诱鱼,起到加强诱鱼的效果。管道系统为在船闸闸墙上阶梯布置的多条带可调节角度喷嘴的排冲水管道,或在船闸闸墙上并列布置的多条带可调节角度喷嘴的冲水管道。一种模拟船闸过鱼的实验装置,包括水槽,水箱、水泵、调速阀门、分水管、多根带可调节角度喷嘴的冲水管道和水槽通过PVC管串连,形成一个提供一定速度水流的循环系统,水槽内安装有自动控制水位闸门,水槽内纵向设置有坝体和船闸,多根带可调节角度喷嘴的冲水管道设置于水槽的船闸的闸室内。船闸的闸室内还安装有多个诱鱼灯。多根冲水管道在在船闸的闸墙上阶梯布置或并列布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模拟船闸过鱼的实验方法及装置,利用管道冲水和光源诱鱼的改善鱼道过鱼效果,充分考虑了鱼类的生态习性,保证了鱼对船闸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克服现有过鱼技术的不足,施工布设简单,建设成本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模拟船闸过鱼的实验方法,在船闸6的闸墙上合理布置管道系统,对下游冲水,通过调整管道冲水的速度和喷射的角度,来改变船闸6下游的流速和流态,使其达到目标鱼类的喜爱流速,从而吸引鱼类入船闸6的闸室,然后进入上游。在船闸的闸室6内布置多个灯泡,制造光源来诱鱼,起到加强诱鱼的效果。管道系统为在船闸6闸墙上阶梯布置的多条带可调节角度喷嘴10的排冲水管道8,或在船闸6闸墙上并列布置的多条带可调节角度喷嘴的冲水管道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模拟船闸过鱼的实验装置,包括水槽9,水箱1、水泵2、调速阀门3、分水管5、多根带可调节角度喷嘴10的冲水管道8和水槽9通过PVC管4串连,形成一个提供一定速度水流的循环系统,水槽9内安装有自动控制水位闸门11,水槽9内纵向设置有坝体7和船闸6,多根带可调节角度喷嘴10的冲水管道8设置于水槽9的船闸6的闸室内。船闸6的闸室内还安装有多个诱鱼灯11。多根冲水管道8在在船闸6闸墙上阶梯布置或并列布置。实施例一 针对水槽9尺寸为150cmX60cmX30cm、船闸6尺寸为70cmX30cmX40cm和船闸静水水深为15cm时的工况,实验用鱼为鲢鱼(体长15±2cm) 多根带可调节角度喷嘴10的冲水管道8采用阶梯布置方式,分三层共六根(内径IOmm):下层冲水管道8的喷嘴10距船闸6的闸门口为5cm、距闸室底部3cm,中层冲水管道8的喷嘴10距船闸6的闸门口 10cm、距闸室底部6cm,上层冲水管道8的10喷嘴距船闸6的闸门口 15cm、距闸室底部9cm,喷嘴10与闸墙的水平角为15°偏向下游、与管道的竖直偏角向下为5° ;诱鱼灯11布置为两层两排间距均为5cm,离闸门口最近距离50cm、距闸室底部5cm,颜色为绿色。该管道方案下的流速和流态:喷嘴10处的流速为1.0±0.lm/s,闸门口到下游10cm、闸室轴线左右3cm范围内的流态较均勻,流速约0.4m/s,层间流速相差不大,表层流速和底层流速相差较大。诱鱼实验及统计:每次实验I条,每组10条,共10组,诱进闸室的鲢鱼条数为41条。实施例二 针对水槽9尺寸为150cmX60cmX30cm、船闸6尺寸为70cmX30cmX40cm和船闸静水水深为15cm时的工况,实验用鱼为鲫鱼(体长12±2cm); 多根带可调节角度喷嘴10的冲水管道8采用并排布置方式,分两层共4根(内径10mm):下层冲水管道8和上层冲水管道8的喷嘴10距闸门口 10cm,距闸室底部分别为3cm、6cm,喷嘴10与船闸6闸墙的水平角15°偏向下游、与管道的竖直偏角向下为5° ;诱鱼灯11布置为两层两排间距均为4cm,离闸门口最近距离40cm、距闸室底部5cm,颜色为绿色。该管道方案下的流速和流态:喷嘴10处的流速为1.0±0.lm/s,闸门口下游3cm到下游9cm、闸室轴线左右3cm范围内的流态较均勻,上层平均流速约0.lm/s,中下层平均流速约0.4m/S0诱鱼实验及统计:每次实验I条,每组10条,共10组,诱进闸室的鲫鱼条数35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拟船闸过鱼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船闸(6)的闸墙上合理布置管道系统,对下游冲水,通过调整管道冲水的速度和喷射的角度,来改变船闸(6)下游的流速和流态,使其达到目标鱼类的喜爱流速,从而吸引鱼类入船闸(6)的闸室,然后进入上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船闸过鱼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船闸(6)的闸墙上合理布置管道系统,对下游冲水,通过调整管道冲水的速度和喷射的角度,来改变船闸(6)下游的流速和流态,使其达到目标鱼类的喜爱流速,从而吸引鱼类入船闸(6)的闸室,然后进入上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船闸过鱼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船闸的闸室(6)内布置多个灯泡,制造光源来诱鱼,起到加强诱鱼的效果。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模拟船闸过鱼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管道系统为在船闸(6 )闸墙上阶梯布置的多条带可调节角度喷嘴(10 )的冲水管道(8 ),或在船闸(6 )闸墙上并列布置的多条带可调节角度喷嘴的冲水管道(8)。4.一种模拟船闸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从锋刘德富秦孝辉汪玲珑向经文熊锋周家飞赵萍寇方露莫伟均王雪宋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