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换能器电极与检测夹头对准和接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34230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5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电换能器电极与检测夹头对准和接触装置,包括圆锥滚子轴承,三爪卡盘,压电换能器,测量头,弹簧,压块,法兰,测量支架,转动轴,螺栓,测量架支撑板,轴承端盖,电机支架,电机,小带轮,夹持钳,皮带,大带轮,传动轴,支撑架,夹持气缸,夹持气缸支架,螺母,半圆键和连接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自动化,可靠性高,高速,高效,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电换能器电极与检测夹头对准和接触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电换能器电极与检测夹头对准和接触装置,属于自动装配领域。
技术介绍
现今压电换能器广泛用于功率超声产品中。它由压电陶瓷片,电极,前端盖,后端盖,螺柱,螺母组成。压电换能器现有的装配方法是通过扭矩扳手和液压扳手。这种传统的压电换能器装配方法转换效率很低,易发热,陶瓷片易碎,压电换能器易松开,压电换能器和超声发生器难以匹配等问题。在国内压电换能器装配机还处在研制阶段,研制中的压电换能器装配机进行质量检测是应用电荷量检测法。根据压电陶瓷受力与产生电荷量的对应关系。因此在检测压电换能器装配质量时需要检测压电换能器电极上电荷量的多少,这就需要将测电夹夹持在压电换能器的电极上,目前,这项工作是由手工操作完成,这与实现压电换能器全自动装配的目标不相符合,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装置实现压电换能器电极与检测夹头对准和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压电换能器电极与检测夹头对准和接触>J-U装直。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压电换能器电极与检测夹头对准和接触装置,包括圆锥滚子轴承,三爪卡盘,压电换能器,测量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压电换能器电极与检测夹头对准和接触装置,包括圆锥滚子轴承,三爪卡盘,压电换能器,测量头,弹簧,压块,法兰,第一测量支架,转动轴,第一螺栓,第二螺栓,测量架支撑板,轴承端盖,第三螺栓,第一电机支架,第一电机,第一小带轮,夹持钳,第一皮带,第一大带轮,传动轴,第二皮带,第二大带轮,第四螺栓,第二电机支架,第二小带轮,第二电机,支撑架,夹持气缸,第五螺栓,第六螺栓,夹持气缸支架,第一螺母,第七螺栓,第二测量支架,第一半圆键,第二半圆键,第三半圆键,第二螺母,第四半圆键,第五半圆键,第八螺栓和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支撑板上开有一通孔,通孔内放置圆锥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下端外圈通过轴承端盖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压电换能器电极与检测夹头对准和接触装置,包括圆锥滚子轴承,三爪卡盘,压电换能器,测量头,弹簧,压块,法兰,第一测量支架,转动轴,第一螺栓,第二螺栓,测量架支撑板,轴承端盖,第三螺栓,第一电机支架,第一电机,第一小带轮,夹持钳,第一皮带,第一大带轮,传动轴,第二皮带,第二大带轮,第四螺栓,第二电机支架,第二小带轮,第二电机,支撑架,夹持气缸,第五螺栓,第六螺栓,夹持气缸支架,第一螺母,第七螺栓,第二测量支架,第一半圆键,第二半圆键,第三半圆键,第二螺母,第四半圆键,第五半圆键,第八螺栓和连接元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支撑板上开有一通孔,通孔内放置圆锥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下端外圈通过轴承端盖定位,上端内圈通过转动轴定位;轴承端盖通过第二螺栓与支撑板相连;转动轴为阶梯轴,且是空心轴,转动轴的一端与法兰通过第七螺栓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四半圆键与第一大带轮连接;法兰通过第八螺栓与三爪卡盘连接,压电换能器置于三爪卡盘之上;第一大带轮与第一小带轮通过第一皮带来传输转矩,第一小带轮通过第三半圆键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相配合;第一伺服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电王鹏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