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32180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8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其中,包括:基座;手柄,与所述基座旋转连接,所述手柄上设置有钩槽;手柄锁定杆,与所述基座旋转连接,所述手柄锁定杆包括挂钩,所述挂钩能与所述手柄的钩槽钩接固定;双模式指示器,与所述手柄锁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双模式指示器能够在所述手柄锁定杆的推拉带动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通过设置机构连动实现MCB手动和自动模式的切换与锁定,保证MCB在不同脱扣原因时的安全操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
技术介绍
微型断路器,也叫MCB,是一种电路保护的安全装置,不仅可以用来在电路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合闸和分闸操作、当电路出现过流或者短路时的保护性脱扣断开操作,也可能在异常电压(例如,过压或欠压)情况下进行脱扣断开操作。随着技术的发展,MCB上通常会附加一些附件,以扩展断路器的功能,如脱扣后希望断路器能在安全规程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自动复位等。所谓的安全规程,即在有些脱扣原因下(如过压或欠压脱扣后,电压恢复了正常),MCB需要自动合闸以减小用户的损失;但在有些情况下,MCB必须不能自动合闸(如MCB侧过电流或者短路造成的脱扣,需故障排除后才可以合闸)。所以,要求自动复位的附件能实现对不同脱扣原因的判断,自动提供具备保护性的两种合闸模式,在前一种情形下为自动模式,后一种情形下切换到手动模式。在现有技术中,断路器的附件无法根据MCB不同的脱扣原因来选择手动模式或自动复位模式,因此安全性和可靠性都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以实现MCB的自动与手动两种模式的切换或锁定,保证MCB在不同脱扣原因下的可靠操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其中,包括:基座;手柄,与所述基座旋转连接,所述手柄上设置有钩槽;手柄锁定杆,与所述基座旋转连接,所述手柄锁定杆包括挂钩,所述挂钩能与所述手柄的钩槽钩接固定;双模式指示器,与所述手柄锁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双模式指示器能够在所述手柄锁定杆的推拉带动下移动。如上所述的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脱扣连接件,与所述基座旋转连接,所述脱扣连接件能在MCB侧脱扣器的带动下推动所述手柄锁定杆转动,使所述手柄锁定杆的挂钩从所述手柄的钩槽中脱出。如上所述的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手柄锁定杆与所述双模式指示器之间通过传动滑杆连接,所述传动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手柄锁定杆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滑杆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双模式指示器上。如上所述的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驱动杆,与所述基座旋转连接,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摇臂和第一滑槽,所述摇臂能驱动所述脱扣连接件转动;切换连接块,所述切换连接块能沿所述基座滑动,所述切换连接块上设置有第二滑槽和滑块,所述滑块容置在所述第一滑槽中且能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所述传动滑杆容置在所述第二滑槽中且能沿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脱扣组件,包括顶杆,所述顶杆在脱扣信号的控制下推动所述驱动杆转动。如上所述的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手柄和所述脱扣连接件均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手柄锁定杆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驱动杆旋转连接在第三转轴上。如上所述的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基座一体成型,所述切换连接块能沿所述第三滑槽滑动。如上所述的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双模式指示器上设置有卡槽,所述传动滑杆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卡槽中,且随着切换连接块沿所述第三滑槽的滑动,所述传动滑杆的第二端能从所述卡槽中脱出。本技术提供的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通过设置机构连动实现MCB手动和自动模式的切换与锁定,保证MCB在不同脱扣原因时的安全操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在脱扣连接件的带动下脱扣的过程示意图;图4为手柄与手柄锁定杆脱扣后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在脱扣组件的带动下脱扣的过程示意图;图6为隐去切换连接块后的传动滑杆状态示意图;图7为传动滑杆的第二端与双模式指示器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包括基座1、手柄2、手柄锁定杆3和双模式指示器4。其中,手柄2与基座I旋转连接,手柄2上设置有钩槽21 ;手柄锁定杆3与基座I旋转连接。手柄锁定杆3包括挂钩31,挂钩31能与手柄2的钩槽21钩接固定,如图2所示,从而能将手柄2锁定,防止人为断开MCB。双模式指示器4与手柄锁定杆3固定连接,双模式指示器4能够在手柄锁定杆3的推拉带动下移动。如图1所示,双模式指示器4在图1中最右侧的极限位置代表自动模式状态,在图1中最左侧的极限位置代表手动模式状态,将双模式指示器4从自动模式状态扳到手动模式状态,手柄锁定杆3的挂钩31从手柄2的钩槽21中脱出,此时可进行手动分闸。本实施例提供的操作装置可以在MCB侧发生短路或过载故障时发生脱扣保护,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操作装置还包括脱扣连接件5,与基座I旋转连接,脱扣连接件5能在MCB侧脱扣器的带动下推动手柄锁定杆3转动,使手柄锁定杆3从手柄2的钩槽21中脱出。脱扣连接件5的一端插入到相邻MCB侧脱扣器中,通过MCB侧脱扣器与脱扣连接件5联动,从而实现本装置的脱扣,这种脱扣方法与多极MCB的脱扣方法相同,为大家所公知,将不详细阐述。脱扣连接件5可以设置为不规则的形状,并设置有摆臂51,如图3所示。当线路中出现过电流或短路故障时,MCB侧脱扣器首先脱扣,带动脱扣连接件5逆时针转动,摆臂51推动手柄锁定杆3 (参见图3中的步骤A),手柄锁定杆3的挂钩31从手柄2的钩槽21中脱出,实现脱扣(步骤B)。优选的是,手柄锁定杆3与双模式指示器4之间通过传动滑杆6连接,传动滑杆6的第一端与手柄锁定杆3固定连接,传动滑杆6的第二端固定在双模式指示器4上。手柄锁定杆3的挂钩31从手柄2的钩槽21中脱出后,继续转动,带动传动滑杆6和双模式指示器4 一起向左运动(请参照图3中的步骤C),使双模式指示器4转换到手动模式状态。上述过程可以参照图3所示,这样,操作人员就可以清楚的看到目前断路器的模式为手动,SP:在线路故障原因分析为MCB侧脱扣(过电流或者短路引起),且故障解除后的下一次合闸则必须为手动合闸,脱扣后各部件的状态如图4所示。当上述短路或过载故障排除后,对操作装置进行手动合闸,手柄2顺时针转动,到达一定位置后与手柄锁定杆3接触,手柄锁定杆3的挂钩31滑入到手柄2上的钩槽21中,随着手柄2的继续转动,手柄锁定杆3将推动传动滑杆6与双模式指示器4共同向右运动,双模式指示器4回到自动模式状态。MCB侧有时会出现由欠压或过压发生的线路故障,当发生此类故障时,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手柄,与所述基座旋转连接,所述手柄上设置有钩槽;手柄锁定杆,与所述基座旋转连接,所述手柄锁定杆包括挂钩,所述挂钩能与所述手柄的钩槽钩接固定;双模式指示器,与所述手柄锁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双模式指示器能够在所述手柄锁定杆的推拉带动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手柄,与所述基座旋转连接,所述手柄上设置有钩槽; 手柄锁定杆,与所述基座旋转连接,所述手柄锁定杆包括挂钩,所述挂钩能与所述手柄的钩槽钩接固定; 双模式指示器,与所述手柄锁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双模式指示器能够在所述手柄锁定杆的推拉带动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脱扣连接件,与所述基座旋转连接,所述脱扣连接件能在MCB侧脱扣器的带动下推动所述手柄锁定杆转动,使所述手柄锁定杆的挂钩从所述手柄的钩槽中脱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锁定杆与所述双模式指示器之间通过传动滑杆连接,所述传动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手柄锁定杆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滑杆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双模式指示器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自锁功能的双模式断路器附件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杆,与所述基座旋转连接,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摇臂和第一滑槽,所述摇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志龙李旭东樊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ABB低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