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水盘、换热器和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30153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8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接水盘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接水盘、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接水盘包括盘体,盘体中设有上端开口的凹腔,凹腔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出水孔,凹腔的侧壁设有低于周围侧壁的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接水盘中,盘体的侧壁设有缺口,该缺口低于周围侧壁,这样,当出水孔处于正常状态时,凹腔中的水会顺着出水孔流至接水盘下方的水盘中;当出水孔出现被堵塞等现象时,当凹腔中的水升至缺口下端时,水则会由缺口溢流出来,避免凹腔中的水升至凹腔上端溢流出来的现象,保证凹腔中的水要么从出水孔流出,要么从缺口流出,从而保证凹腔中的水被准确收集到水盘中,不会流至换热器的其他元件中,避免换热器出现故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水盘、换热器和空调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空调的
,尤其涉及接水盘、包括该接水盘的换热器以及包括该换热器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在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中,其具有输入管及输出管,用于输送冷媒及气体等,当输入管及输出管输送冷媒时,输入管及输出管的外表面会出现水珠,为了收集输入管及输出管外表面留下的水珠,一般,在输入管及输出管上设置有接水盘。目前,如图1所示,在输入管2〃及输出管3〃处设置有接水盘1〃,该接水盘1〃中设有凹腔111,在凹腔111〃中设有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4及出水孔13,输入管2〃穿过第一通孔12,输出管3〃穿过第二通孔14,从而使得接水盘1〃固定在输入管2〃及输出管3〃上,且输入管2〃及输出管3〃的外表面的水珠会流至接水盘1〃的凹腔111〃中,从而由出水孔13流出至换热器本体下方的水盘中,避免水珠导致换热器故障。现有技术中,接水盘I完全靠出水孔13来排泄凹腔111中的水至水盘中,这样,当出水孔13〃出现堵塞等现象时,出水孔13难以排水,接水盘I的凹腔111中的水处于盛满状态时,则会从接水盘I的四周溢出来,从而导致凹腔111中的水难以准确落在水盘中,易流至换热器的其它元件中,导致换热器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接水盘,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接水盘完全靠出水孔来排水,当出水孔出现堵塞等现象时,导致接水盘凹腔中的水由四周溢流出来,无法准确收集凹腔中的水,易导致换热器故障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接水盘,运用于换热器的输入管及输出管上,所述接水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中设有上端开口的凹腔,所述凹腔的底部设有供所述输入管穿设的第一通孔、供所述输出管穿设的第二通孔以及连通所述凹腔的出水孔,所述凹腔的侧壁设有低于周围侧壁的缺口。进一步地,所述缺口的上端贯穿所述凹腔侧壁的上端,下端高于所述凹腔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盘体的底部凸设有呈环状的出水环柱,所述出水环柱环绕所述出水孔的外周布置。进一步地,所述盘体的侧壁设有开口,所述开口朝所述盘体内延伸,于所述接水盘的高度方向,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或/和第二通孔的侧壁。进一步地,所述凹腔的底部及所述盘体的底部分别凸设有供所述输入管穿设的第一环柱,所述第一环柱环绕所述第一通孔的外周布置,于所述接水盘的高度方向,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第一环柱。进一步地,所述凹腔的底部及所述盘体的底部分别凸设有第二环柱,所述第二环柱分别环绕所述第二通孔的外周布置,于所述接水盘的高度方向,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第二环柱。本技术还提供了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输入管以及输出管,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下方设有水盘,所述输入管及所述输出管分别通过连接管连接于所述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上述的接水盘,于所述输入管及输出管的高度方向,所述接水盘的位置高于所述水盘的高度,且所述出水孔正对于所述水盘。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缺口。进一步地,所述凹腔侧壁上的缺口朝向所述水盘的方向布置。本技术还提供了空调器室内机,包括上述的换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接水盘中,盘体的侧壁设有缺口,该缺口低于周围侧壁,这样,当出水孔处于正常状态时,凹腔中的水会顺着出水孔流至接水盘下方的水盘中;当出水孔出现被堵塞等现象时,当凹腔中的水升至缺口下端时,水则会由缺口溢流出来,避免凹腔中的水升至凹腔上端溢流出来的现象,保证凹腔中的水要么从出水孔流出,要么从缺口流出,从而保证凹腔中的水被准确收集到水盘中,不会流至换热器的其他元件中,避免换热器出现故障。换热器采用上述的接水盘,保证输入管及输出管上的水可以经由接水盘,准确进入水盘中,避免换热器出现故障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接水盘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接水盘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接水盘的剖切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接水盘的立体示意图一;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接水盘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接水盘的立体示意图一;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接水盘的立体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2?5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接水盘I运用在换热器的输入管2及输出管3中,输入管2与输出管3呈并列布置状态,用于输送冷媒及气体等。接水盘I包括盘体11,盘体11的形状可以多样化,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设定。在盘体11中设有上端开口的凹腔111,凹腔111的的底部中设有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4及出水孔13,当然,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4及出水孔13分别贯穿凹腔111的底部,连通凹腔111。当接水盘I安装在输入管2及输出管3处时,输入管2穿过第一通孔12,输出管3穿过第二通孔14,从而使得接水盘I固定在输入管2及输出管3上。上述的接水盘I中,盘体11的侧壁设有缺口 10,该缺口 10低于周围侧壁,当然,该缺口 10也连通凹腔111,这样,当出水孔13处于正常状态时,凹腔111中的水会顺着出水孔13流至接水盘I下方的水盘5中;当出水孔13被堵塞等现象时,当凹腔111中的水升至缺口 10下端时,水则会由缺口 10溢流出来,从而顺着缺口 10流至接水盘I下方的水盘5中,从而,避免凹腔111中的水升至凹腔111上端溢流出来的现象,保证凹腔111中的水要么从出水孔13流出,要么从缺口 10流出,从而保证凹腔11中的水被准确收集到水盘5中,不会流至换热器的其他元件中,避免换热器出现故障。本实施例中,缺口 10的上端贯穿凹腔111侧壁的上端,其下端高于凹腔111的底部,这样,当出水孔13处于正常状态时,保证凹腔111中的水首先从出水孔13流出,当出水孔13出现故障时,凹腔111中的水才由缺口 10流出。本实施例中,在盘体11的底部上凸设有出水环柱18,该出水环柱18呈环形状,且环绕出水孔13外周布置,这样,出水环柱18可以对由出水孔13出来的水进行导流作用,避免其向盘体11的底部周围扩散。凹腔111的底部以及盘体11的底部分别朝外凸设有第一环柱16,该第一环柱16呈环形状,其分别环绕第一通孔12的外周布置,当输入管2穿过第一通孔12时,其也穿过第一环柱16,这样,相当于增加第一通孔12的高度,从而使得接水盘I与输入管2之间的装配更好定位,且更加稳固。本实施例中,凹腔111的底部以及盘体11的底部分别朝外凸设有第二环柱17,该第二环柱17呈环形状,其分别环绕第二通孔14的外周布置,当输出管3穿过第二通孔14时,其也穿过第二环柱17,这样,相当于增加第而通孔的高度,从而使得接水盘I与输出管3之间的装配更好定位,且更加稳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换热器,其包括换热器本体4、输入管2、输出管3以及上述的接水盘1,输入管2及输出管3分别通过连接管6连接至换热器本体4,且在换热器本体4的下方设有水盘5,接水盘I安装在输入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接水盘,运用于换热器的输入管及输出管上,所述接水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中设有上端开口的凹腔,所述凹腔的底部设有供所述输入管穿设的第一通孔、供所述输出管穿设的第二通孔以及连通所述凹腔的出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的侧壁设有低于周围侧壁的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接水盘,运用于换热器的输入管及输出管上,所述接水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中设有上端开口的凹腔,所述凹腔的底部设有供所述输入管穿设的第一通孔、供所述输出管穿设的第二通孔以及连通所述凹腔的出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的侧壁设有低于周围侧壁的缺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上端贯穿所述凹腔侧壁的上端,下端高于所述凹腔的底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的底部凸设有呈环状的出水环柱,所述出水环柱环绕所述出水孔的外周布置。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的侧壁设有开口,所述开口朝所述盘体内延伸,于所述接水盘的高度方向,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或/和第二通孔的侧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的底部及所述盘体的底部分别凸设有供所述输入管穿设的第一环柱,所述第一环柱环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慧丽刘艳涛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