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流式配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2853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8 0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流式配产器,包括筒体(3)、至少一根进油管(6)、中心管(4)和堵塞器(1)。中心管(4)设置在筒体(3)内且与筒体(3)内壁连接,堵塞器(1)下端设置在中心管(4)内;堵塞器(1)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油口(7)和多个出油口(8);堵塞器出油段上设置有多圈内圈折流板(2),在筒体内设置有多圈和内圈折流板(2)错开的外圈折流板(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能有效增加本层油气和下层油气在筒体上部的混合效果,均匀流体密度、减小下层油气在中心管与筒体之间的流动阻力,改善油气在油管中的流动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流式配产器
本技术涉及油田采油领域中的油井生产层的井下机械设备,具体是一种折流式配产器。
技术介绍
砂岩油田的基本地质特征是非均质、多油层。为避免层间干扰,充分发挥中、低渗透层的产油气的能力,进一步调整油层的平面矛盾和层间矛盾突出,必须采取分层采油措施,合理调配每层采油量,进行分层配产。分层采油工艺管柱采用同心、偏心配产器分层开采工艺实现了分层配产。配产器中本层油气经堵塞器喷入下层油气流,通常情况下不同油层的油气密度有差异,本层油气与下层油气混合时更好的混合效果有利于改善混合油气在油管中的流动性。现有技术配产器中混合区本层油气与下层油气混合不充分,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加大本层油气与下层油气混合时的湍流脉动就能达到更好的混合效果,有利于改善混合效果,提升油气在油管中的流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达到上述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流式配产器,该折流式配产器改善了筒体中本层油气与下层油气混合的效果,改善混合油气在油管中的流动性。本技术提供的折流式配产器,包括筒体、至少一根进油管、中心管和堵塞器,所述中心管设置在筒体内且与筒体内壁连接,所述堵塞器下端设置在中心管内,堵塞器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油口,上部设置多个出油口,堵塞器出油段上设置有多圈内圈折流板,在筒体上部内壁也设置有多圈和所述内圈折流板错开的外圈折流板。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进油管依次穿过筒体和中心管,且进油管与进油口呈对中布置。筒体、中心管、堵塞器的轴线重合。所述出油口设置在内圈折流板位置以下。堵塞器与中心管配合间隙之间设置O型圈。堵塞器与中心管配合间隙之间设置的O型圈的数量为四个。设置在堵塞器下部的至少一个进油口,使得本层油气从油管的四周多方吸入,改善吸入效果,作为优选,多个侧孔在同一圆周上均布分布;侧孔与进油管对中布置,使进油管中油气流与侧孔开孔方向一致,能减小本层油气从进油管流入堵塞器内部的阻力;筒体、中心管、堵塞器轴线重合,平均堵塞器进油和出油的阻力,使得堵塞器进油四周均匀,且堵塞器出油各向均匀喷人下层油气流中;设置的四个O型圈分别两两位于进油口的两侧,能有效的防止本层油气流由堵塞器与中心管的配合间隙自由进入下层油气流,这样可避免本层油气流不均匀的分布到下层油气流中,上下均为两个,旨在保证密封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计在堵塞器出油段上的多圈内圈折流板,筒体内壁相应位置区域的多圈和堵塞器上内圈折流板错开的外圈折流板,能提高油气混合区域流体的流速、增加混合区域流道长度,使下层油气流和混合油气流的湍流程度加大。从而使本层油气与下层油气混合效果更佳,混合油气密度均匀,油气在油管里的流动性能得到改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折流式配产器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诉折流式配产器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堵塞器上部出油段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图示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堵塞器,2、内圈折流板,3、筒体,4、中心管,5、O型圈,6、进油管,7、进油口,8、出油口,9、外圈折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筒体1、进油管6、中心管4和堵塞器I,中心管4设置在筒体3内且与筒体3内壁连接,堵塞器I下端设置在中心管4内;堵塞器I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油口 7和多个出油口 8 ;堵塞器出油段上设置有多圈内圈折流板2,在筒体3内壁相应位置区域也设置有多圈和所述内圈折流板错开的外圈折流板9 ;进油管依次穿过筒体3和中心管4,且进油管6与进油口 7呈对中布置;筒体3、中心管4、堵塞器I的轴线重合;出油口 8的位置设置在内圈折流板2的高度以下;堵塞器I与中心管4配合间隙之间设置O型圈5。本层油气自进油管6、进油口 7进入堵塞器I,自下而上从出油口 8注入于下层油气的混合区。下层油气自筒体3下部往上流动。堵塞器I与中心管4配合间隙之间设置的O型圈5,对本层油气和下层油气起密封隔绝作用。在流进内圈折流板2和外圈折流板9设置区域时,流动状态发生变化:下层油气流体的流速增加,同时由出油口 8注入的本层油气与之对流剧烈,下层油气流和混合油气流从层流到紊流或紊流程度加大,混合区域流道长度。此流动状态的变化,较现有的配产器,有利于不均匀密度油气的混合。实施例2: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筒体1、进油管6、中心管4和堵塞器I,中心管4设置在筒体3内且与筒体3内壁连接,堵塞器I下端设置在中心管4内;堵塞器I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油口 7和多个出油口 8 ;堵塞器出油段上设置有多圈内圈折流板2,在筒体3内壁相应位置区域也设置有多圈和所述内圈折流板错开的外圈折流板9,其中,内圈折流板为设置在堵塞器中部外壁,与堵塞器中部外壁曲面垂直的圆环片,外圈折流板为设置在筒体内壁,与筒体内壁曲面垂直的圆环片;进油管依次穿过筒体3和中心管4,且进油管6与进油口 7呈对中布置;筒体3、中心管4、堵塞器I的轴线重合;出油口 8的位置设置在内圈折流板2的高度以下;堵塞器I与中心管4配合间隙之间设置O型圈5。区别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设置在内圈折流板2以下的出油口 8,其位置被限定为:位于同个水平面上的出油口 8在堵塞器壳体圆周上均布;与出油口 8紧邻的折流板在其上必须为内圈折流板2 ,其下为外圈折流板9。本层油气自进油管6、进油口 7进入堵塞器I,自下而上从出油口 8注入下层油气的混合区。下层油气自筒体3下部往上流动。堵塞器I与中心管4配合间隙之间设置的O型圈5,对本层油气和下层油气起密封隔绝作用。在流进内圈折流板2和外圈折流板9设置区域时,流动状态发生变化:下层油气流体的流速增加,同时由出油口 8注入的本层油气与之对流剧烈,下层油气流和混合油气流从层流到紊流或紊流程度加大,混合区域流道长度。出油孔8的平面内均布设置,能保证本层油气向下层油气流中混入均匀,同时出油孔8在折流板间的位置限定,能减小出油口 8出油的阻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折流式配产器,包括筒体(3)、至少一根进油管(6)、中心管(4)和堵塞器(1),所述中心管(5)设置在筒体(3)内且与筒体(3)内壁连接,所述堵塞器(1)下端设置在中心管(4)内,堵塞器(1)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油口(7),上部设置多个出油口(8),其特征在于:堵塞器(1)出油段上设置有多圈内圈折流板(2),在筒体(3)上部内壁也设置有多圈和所述内圈折流板(2)错开的外圈折流板(9)。

【技术特征摘要】
1.折流式配产器,包括筒体(3)、至少一根进油管(6 )、中心管(4 )和堵塞器(I ),所述中心管(5)设置在筒体(3)内且与筒体(3)内壁连接,所述堵塞器(I)下端设置在中心管(4)内,堵塞器(I )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油口( 7),上部设置多个出油口( 8),其特征在于:堵塞器(I )出油段上设置有多圈内圈折流板(2 ),在筒体(3 )上部内壁也设置有多圈和所述内圈折流板(2 )错开的外圈折流板(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流式配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6)依次穿过筒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昶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科盛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