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远锦专利>正文

通气消噪门窗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28389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8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气消噪门窗框,目的在于解决对人们采用现有的门窗时,打开门窗,会使交通噪声进入室内,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和睡眠,而关闭门窗,会导致室内空气更加浑浊,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问题,其包括第一表面层、与第一表面层相配合的第二表面层、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中间管,所述第一表面层、第二表面层之间设置有中间层,所述第一表面层与中间层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表面层与中间层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打破传统思维,提供一种新的通气消噪门窗框,其能够有效解决通气和噪声污染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构思巧妙,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且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气消噪门窗框
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领域,尤其是通气消噪门窗框。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GDP的迅速增长,经济活动频率大为提高。不论是白天,还是夜间,人们的经济活动频率都较高。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沿公路、街道建房而居,处于闹市之中。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交通噪声污染、室内装饰空气污染、空气不流通导致室内空气浑浊越来越多的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无时不刻地困绕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针对这种情况,人们想打开门窗进行通气,排出室内污染空气时,交通噪声污染会进入室内,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和睡眠,尤其是在夜晚,会使人难以入睡,第二天毫无精神;而关闭门窗,虽然能够阻挡交通噪声污染进入室内,但会阻碍空气的正常流通,使室内原本浑浊的空气越加浑浊,让人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等,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现有的门窗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解决前述问题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人们采用现有的门窗时,打开门窗,会使交通噪声进入室内,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和睡眠,而关闭门窗,会导致室内空气更加浑浊,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问题,提供一种通气消噪门窗框。本技术打破传统思维,提供一种新的通气消噪门窗框,其能够有效解决通气和噪声污染的问题。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构思巧妙,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且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通气消噪门窗框,包括第一表面层、与第一表面层相配合的第二表面层、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中间管,所述第一表面层、第二表面层之间设置有中间层,所述第一表面层与中间层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表面层与中间层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穿过第一表面层,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穿过第二表面层,第二管体的另一端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中间管分别与第一腔体、第二腔体连通。所述中间层与第一表面层平行。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分别与第一表面层垂直。所述第一管体分别与第二管体、中间管平行。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隔气板,所述隔气板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第二表面层,所述隔气板能将第二腔体上下隔开。所述第一管体为若干个,所述第二管体为若干个,所述中间管为若干个。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长度相同或不相同。所述第一管体的材料为铝合金、不锈钢、塑钢、PE、PVC、PPR中的一种。所述第二管体的材料为铝合金、不锈钢、塑钢、PE、PVC、PPR中的一种。所述中间管的材料为铝合金、不锈钢、塑钢、PE、PVC、PPR中的一种。所述第一表面层的材料为铝合金、不锈钢、塑钢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表面层的材料为铝合金、不锈钢、塑钢中的一种。所述中间层的材料为铝合金、不锈钢、塑钢、镀锌板中的一种。现有的门窗通常仅包括第一表面层、第二表面层,第一表面层与第二表面层之间相互配合,从而形成窗框或门。本技术包括第一表面层、第二表面层、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中间管,第一表面层与第二表面层相互配合,第一表面层、第二表面层之间设置有中间层。第一表面层与中间层之间形成第一腔体,第二表面层与中间层之间形成第二腔体。第一管体的一端穿过第一表面层,其另一端与第二腔体连通。第二管体的一端穿过第二表面层,其另一端与第一腔体连通。中间管分别与第一腔体、第二腔体连通。本技术工作时,空气首先通过第一表面层,进入第一管体中,随后进入第二腔体;进入第二腔体的空气通过中间管进入第一腔体中,进入第一腔体内的空气随后通过第二管体,从第二表面层流出。同时,第二表面层附近的空气通过第二管体进入第一腔体内,再依次通过中间管、第二腔体、第一管体,最后由第一表面层表面流出。本技术的通气消噪门窗框通过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中间管、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组合而成,充分利用了阻抗复合、多复合方式。本技术通过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中间管、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的相互配合,提供阻抗失配,使进入本技术中的噪声波产生反射或干涉现象,从而降低由本技术向室内辐射的噪声能,达到抗性消噪的目的。同时,本技术中通过各部分的配合,使噪声波通过的管道截面突变,从而引起声阻抗变化,使得一部分沿着管道传播的噪声波反射回声源;通过各部分的相互配合,还能使向前传播的噪声波在不同的管道截面上产生相位差,相互干涉,从而达到消噪声的目的。而且,当噪声波撞击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中间管、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的表面后,噪声波能够进入部件的内部,与部件发生摩擦作用,将噪声能转化为热能,进一步降低室内的声压级,从而达到消噪的目的。中间层与第一表面层平行,其能够保证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平行、对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分别与第一表面层垂直。第一管体分别与第二管体、中间管平行,第一管体为若干个,第二管体为若干个,中间管为若干个,其能够保证多个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中间管平行,从而满足大风量通气要求。本技术在第二腔体内设置有隔气板,隔气板上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穿过第二表面层,隔气板能将第二腔体上下隔开。连接杆穿过第二表面层,从而使第二表面层能够为连接杆和隔气板提供支撑,使隔气板能够绕连接杆转动。使用时,转动连接杆,当隔气板与腔体底部平行时,第二腔体被上下隔开,从而阻断空气的流通,在这种状态下,用户打开室内的空调,能够避免室内空气通过本技术进行交换,保持室内的温度。当需要通气时,只需要转动连接杆即可,从而保持第二腔体的连通。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长度相同或不相同。当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长度不相同时,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形成长度差,其能够更好的起到干涉噪声波的目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中间管的材料可以为铝合金、不锈钢、塑钢、PE、PVC、PPR中的一种。第一表面层、第二表面层的材料可以为铝合金、不锈钢、塑钢中的一种。中间层的材料为铝合金、不锈钢、塑钢、镀锌板中的一种。本技术采用铝合金、不锈钢等制备,所制备的通气消噪门窗框具有耐腐蚀、重量轻、强度高的优点。可以根据需要,对本技术进行开关,从而满足透气或关闭通气的需要。本技术构思巧妙,结构紧凑,体积小巧,通气量大,消声效果好,生产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同时本技术外型设计美观大方,安装方便,能与普通塑钢门窗、铝合金门窗和钢结构门窗融为一体装配。本技术工作时,不用电,不产生噪音,节能、低碳、绿色、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2的通气消噪门窗框垂直于第一表面层的剖视图。图2是实施例3的通气消噪门窗框垂直于第一表面层的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4的通气消噪门窗框垂直于第一表面层的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5的通气消噪门窗框垂直于第一表面层的剖视图。图中标记:1为第一表面层,2为第二表面层,3为第一管体,4为第二管体,5为中间管,6为中间层,7为隔气板,8为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通气消噪门窗框,包括第一表面层1、第二表面层2、第一管体3、第二管体4、中间管5,第一表面层I与第二表面层2相互配合,第一表面层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通气消噪门窗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表面层(1)、与第一表面层(1)相配合的第二表面层(2)、第一管体(3)、第二管体(4)、中间管(5),所述第一表面层(1)、第二表面层(2)之间设置有中间层(6),所述第一表面层(1)与中间层(6)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表面层(2)与中间层(6)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一管体(3)的一端穿过第一表面层(1),第一管体(3)的另一端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管体(4)的一端穿过第二表面层(2),第二管体(4)的另一端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中间管(5)分别与第一腔体、第二腔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通气消噪门窗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表面层(I)、与第一表面层(I)相配合的第二表面层(2)、第一管体(3)、第二管体(4)、中间管(5),所述第一表面层(I)、第二表面层(2)之间设置有中间层(6),所述第一表面层(I)与中间层(6)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表面层(2)与中间层(6)之间形成第二腔体; 所述第一管体(3)的一端穿过第一表面层(1),第一管体(3)的另一端与第二腔体连通; 所述第二管体(4)的一端穿过第二表面层(2),第二管体(4)的另一端与第一腔体连通; 所述中间管(5)分别与第一腔体、第二腔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消噪门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6)与第一表面层(I)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消噪门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3)与第二管体(4)分别与第一表面层(I)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消噪门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3)分别与第二管体(4)、中间管(5)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远锦叶永林
申请(专利权)人:叶远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