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一生专利>正文

束提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26354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8 00:54
一种束提圈,包含两条相对应且分别长向延伸的绑带,每一条绑带都包括一个与另一条绑带间隔相对的绑束段,及两个分别由该绑束段的两端往外突伸的凸缘段,该绑束段具有两个分别连接对应的凸缘段且结合于另一条绑带的绑束段的结合部,所述绑带的绑束段相配合圈围出一个穿伸空间。通过所述凸缘段的外突设计,使该束提圈于束紧时,可令所述绑带的其中一侧凸缘段突出于该束紧处,以利于以手拉持拆解,所以在拆脱上较为方便容易。(*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束提圈
本技术涉及一种束提圈,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绑束塑料袋的袋口的束提圈。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常会使用一个塑料袋来容装物体,且于使用时,大多会利用一条呈圈形且具弹性的橡皮筋,或一个呈圈形且非弹性的束提圈,将该塑料袋的袋口捆绑圈束,以防止所容装的物体掉出。而以下即针对上述束提圈的构造来说明。参阅图1与图2,一种现有束提圈I,是用于捆绑圈束一个具有一个袋口 21的塑料袋2。该束提圈I为一个由塑料材料同体制成的中空环圈,乃围绕形成一个穿伸空间11。使用时,将该束提圈I围绕于该塑料袋2的袋口 21附近,并将该束提圈I的其中一端穿伸过该穿伸空间11且向外拉出,而使其另一端束紧于该塑料袋2,即可将该袋口 21束合,以达到捆绑圈束的功效。但欲拆解该束提圈I时,由于其于该塑料袋2的束紧处,并未留下可供手指伸入的空隙,也不具有任何可供手指捏持的凸出部位,所以在拆解时必须费时地以指甲或尖锐物挑开该束紧处,才能将该束提圈I拉开拆解,在拆解上相当麻烦不便。参阅图3与图4,为另一种现有束提圈3,制造上是将一条长条状的塑料带条对折后,再将其两端捆绑系结而成一个中空环圈状。使用时,利用该束提圈3捆绑圈束该塑料袋2时,也不会在该塑料袋2的束紧处,留下供手指伸入的空隙,或是供手指捏持的凸出部位,所以在拆解上同样麻烦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拆解脱离的束提圈。本技术束提圈,包含:两条相对应且分别长向延伸的绑带,每一条绑带都包括一个与另一条绑带间隔相对的绑束段,该绑束段具有两个分别位于两端且结合于另一条绑带的绑束段的结合部,所述绑带的绑束段相配合圈围出一个穿伸空间,每一条绑带还包括两个分别由该绑束段的两端往外突伸的凸缘段。本技术所述束提圈,所述绑带同侧的结合部是相互熔接固定。本技术所述束提圈,所述绑带同侧的凸缘段是相叠熔接在一起。本技术所述束提圈,所述绑带同侧的结合部是相互系结连接。本技术所述束提圈,所述绑带同体连接成为同一条带条。本技术所述束提圈,所述绑带分别为各自独立的带条。本技术所述束提圈,每一个凸缘段具有一个远离该绑束段的末端部,每一条绑带的末端部都与另一条绑带同侧的末端部同体连接,而使所述绑带同侧的凸缘段圈围形成一个圈端空间。本技术所述束提圈,每一个凸缘段具有一个远离该绑束段的末端部,每一条绑带的末端部都与另一条绑带同侧的末端部相分离,而使所述绑带同侧的凸缘段呈分叉状。本技术所述束提圈,每一个凸缘段的长度为5 mm?25 mm。本技术所述束提圈,每一个凸缘段的长度为IOmm?2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凸缘段的外突设计,可利于以手拉持拆解,使该束提圈在拆脱上较为方便容易。【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束提圈的一立体图;图2是图1束提圈的一使用不意图;图3是另一种现有束提圈的一立体图;图4是图3束提圈的一使用不意图;图5是本技术束提圈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图6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使用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束提圈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图8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使用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束提圈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及图10是本技术束提圈的一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类似的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参阅图5,本技术束提圈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两条相对应且分别长向延伸的绑带4。每一条绑带4都包括一个与另一条绑带4间隔相对的绑束段41,及两个分别由该绑束段41的两端同体往外突伸的凸缘段42。该绑束段41具有两个分别连接对应的凸缘段42且结合于另一条绑带4的绑束段41的结合部411。所述绑带4的绑束段41相配合圈围出一个穿伸空间43。每一个凸缘段42的长度为5 mm?25 mm,当该凸缘段42的长度小于5 mm时,不利于手指捏持,且当该凸缘段42的长度大于25 mm时,则较为浪费材料且增加成本,此外,该凸缘段42的较佳长度为10 mm?20 mm,有利于供手指捏持。本实施例的所述绑带4是同体连接成为同一条塑料带条,也就是说每一个凸缘段42具有一个远离该绑束段41的末端部421,每一条绑带4的各末端部421都与另一条绑带4同侧的末端部421同体连接。本实施例的所述绑带4同侧的结合部411是相互熔接固定,而且所述绑带4同侧的凸缘段42是相叠熔接在一起。当然在实施上,所述绑带4也可以仅令一侧末端部421同体连接,所述绑带4也可以分别为各自独立的塑料带条,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参阅图5及图6,用于捆绑圈束一个具有一个袋口 51的塑料袋5时,可先并合所述绑带4,且利用所述绑束段41圈绕于该塑料袋5的袋口 51附近至少一圈,再将其中一侧的凸缘段42穿伸过该穿伸空间43,并向外拉出以束紧该塑料袋5的袋口 51,达到捆绑圈束的功效,此时另一侧凸缘段42即会突伸于该束紧处。而欲拆解该束提圈时,只要用手指捏持位于该束紧处的该侧凸缘段42并向外拉动,即可轻易地拆解松开所述绑束段41的束紧部位,并连带使得所述绑束段41脱离该塑料袋5,拆解上相当方便。参阅图7及图8,本技术束提圈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构造大致相同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在于:本实施例的所述绑带4分别为各自独立的塑料带条,而且所述绑带4同侧的结合部411是相互系结连接,所以所述绑带4同侧的的末端部421相互分离,而使所述绑带4同侧的凸缘段42呈分叉状。使用时,该束提圈于捆绑圈束该塑料袋5时,所述凸缘段42的其中的一侧凸缘段42同样会突伸于该束紧处,所以当拆解该束提圈时,也只要用手指捏持位于该束紧处的该侧凸缘段42并向外拉动,即可轻易地拆解松开,拆解上相当方便。参阅图9,本技术束提圈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构造大致相同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绑带4同侧的凸缘段42并不相叠熔接在一起,而是圈围形成一个圈端空间44。参阅图10,本技术束提圈的一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构造大致相同于第三实施例,所述绑带4同侧的凸缘段42也会圈围形成该圈端空间44,不同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所述绑带4同侧的结合部411是相互系结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束提圈,在所述绑带4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外突出的凸缘段42,可使该束提圈于所述绑束段41绑束后,令所述凸缘段42的其中的一侧凸缘段42突出于所述绑束段41的束紧处,以利于以手拉持该侧凸缘段42并由该束紧处拆解脱离,所以在拆脱上较为方便容易,确实能达成本技术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束提圈,包含:两条相对应且分别长向延伸的绑带,每一条绑带都包括一个与另一条绑带间隔相对的绑束段,该绑束段具有两个分别位于两端且结合于另一条绑带的绑束段的结合部,所述绑带的绑束段相配合圈围出一个穿伸空间,其特征在于:每一条绑带还包括两个分别由该绑束段的两端往外突伸的凸缘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束提圈,包含:两条相对应且分别长向延伸的绑带,每一条绑带都包括一个与另一条绑带间隔相对的绑束段,该绑束段具有两个分别位于两端且结合于另一条绑带的绑束段的结合部,所述绑带的绑束段相配合圈围出一个穿伸空间,其特征在于:每一条绑带还包括两个分别由该绑束段的两端往外突伸的凸缘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提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同侧的结合部是相互熔接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束提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同侧的凸缘段是相叠熔接在一起。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提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同侧的结合部是相互系结连接。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束提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同体连接成为同一条带条。6.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一生
申请(专利权)人:吴一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