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2193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7 17:43
一种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包括:屏蔽壳,该屏蔽壳容纳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容纳被连接到电线的端部的端子接头,并且该屏蔽壳包括覆盖电线的端部的外周的管状部;以及屏蔽环,该屏蔽环安装到屏蔽壳的管状部的外周并且将覆盖电线的外周的管状屏蔽编织部的端部夹在管状部的外周面与屏蔽环之间。朝屏蔽编织部突出的突出部形成在屏蔽环中。编织部插入孔形成在所述突出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
本公开涉及一种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将屏蔽壳的管状部电气且机械地连接至屏蔽连接器的屏蔽编织部。
技术介绍
图6示出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的常用示例,该连接结构将屏蔽壳的管状部电气且机械地连接至屏蔽连接器的屏蔽编织部。在下述PTL (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图6中所示的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图6中所示的屏蔽连接器100包括:由树脂制成的连接器壳体130,其容纳并保持被连接到电线110的端部的端子接头120 ;屏蔽壳140,其容纳连接器壳体130 ;管状屏蔽编织部150,其覆盖电线Iio的外周;以及屏蔽环160,其将屏蔽编织部150的端部连接到屏蔽壳140。如图6中所示,屏蔽壳140具有覆盖被连接到端子接头120的电线110的端部的外周的管状部141。电线110的外周由屏蔽编织部150覆盖,并且管状部141的外周由屏蔽编织部150的端部覆盖。屏蔽环160是由金属制成的管状构件,其在管状部141的外周表面与屏蔽环160之间形成环形间隙170,当将屏蔽环160装配并安装到管状部141的外周时,能够将屏蔽编织部150的端部插入到该环形间隙170中,如图7A中所示。在图6中所示的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中,在将屏蔽编织部150插入到环形间隙170中的状态下,屏蔽环160的一部分受到挤压并且朝管状部141变形以形成一挤压突出部161,该挤压突出部161变形以朝屏蔽编织部150突出,如图7B中所示。因此,当形成屏蔽编织部150被夹在挤压突出部161与管状部141之间的状态时,屏蔽编织部150电气且机械地连接到管状部141。引用列表专利文献[PTL1]日本专利公开 JP-A-2010-250995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在PTLl中公开的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中,如图7B中所示,由于屏蔽编织部150与挤压突出部161的接触状态是通过它们的光滑表面实现的表面接触状态,所以难以增加挤压突出部161与屏蔽编织部150的结合强度。因此,出现屏蔽壳141的管状部140与屏蔽编织部150之间的电气和机械连接强度几乎不增加的问题。此外,在PTLl中公开的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中,当使挤压突出部161的尺寸增加以增加由挤压突出部161挤压的挤压区域时,挤压突出部与屏蔽编织部之间的结合强度被增强,使得可以改进管状部141与屏蔽编织部150之间的电气和机械连接强度。然而,当使挤压突出部161的尺寸增加时,存在的担忧是,屏蔽环160的宽度增加到使得屏蔽环160很大或很重。因此,本公开的用意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改进屏蔽壳的管状部与屏蔽编织部的电气和机械连接强度的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并且减小屏蔽环的宽度以便使得屏蔽环紧凑且轻便。技术方案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由下述结构实现。(I) 一种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包括:屏蔽壳,该屏蔽壳容纳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容纳被连接到电线的端部的端子接头,并且所述屏蔽壳包括覆盖所述电线的端部的外周的管状部;以及屏蔽环,该屏蔽环安装到所述屏蔽壳的管状部的外周,并且将覆盖所述电线的外周的管状屏蔽编织部的端部夹在所述管状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屏蔽环之间,其中,朝所述屏蔽编织部突出的突出部形成在所述屏蔽环中;以及其中,编织部插入孔形成在所述突出部中。(2)根据上述(I)所述的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其中,在所述屏蔽编织部被夹在所述屏蔽环与所述管状部之间的状态下,所述屏蔽编织部的一部分被插入到所述编织部插入孔中。(3)根据上述(I)或(2)所述的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编织部插入孔形成在所述突出部的顶端中。(4)根据上述(I)或(2)所述的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其中,在所述屏蔽环的圆周方向上,所述编织部插入孔和其它编织部插入孔以预定的间隔形成在所述屏蔽环中。(5)根据上述(I)或(2)所述的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其中,通过将所述屏蔽环嵌压(caulk)到所述编织部而形成所述突出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根据本公开的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中,由于屏蔽编织部通过将突出部装配到凹进部而与突出部相接合,所以能够改进突出部与屏蔽编织部之间的结合强度,其中所述凹进部是由于在形成于屏蔽环中的突出部中所开的编织部插入孔而形成的。此外,由于形成了编织部插入孔,所以形成突出部的部分的面积减少更多。因此,突出部被容易地挤压且变形,使得能够改进突出部到屏蔽壳的管状部的挤压接触力。由于牵涉到突出部与屏蔽编织部之间的结合强度的改进以及突出部到屏蔽壳的管状部的挤压接触力的改进,所以能够改进屏蔽壳的管状部与屏蔽编织部的电气和机械连接强度。此外,由于屏蔽编织部通过将突出部装配到凹进部而与突出部相接合以改进突出部与屏蔽编织部之间的结合强度,所以,即使当突出部的尺寸减小时,也能够防止突出部与屏蔽编织部之间的结合强度下降。因此,减小突出部的尺寸以减小屏蔽环的宽度,使得可以使屏蔽环紧凑且轻便。【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形成根据本公开的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屏蔽壳、屏蔽编织部和屏蔽环的已装配状态的透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装配的平面图。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4是图1中所示的屏蔽环的透视图。图5是图3中所示的部分C的放大图。图6是示出屏蔽编织部的常用连接结构的屏蔽连接器的主部分的纵向截面图。图7A是示出在通过图6中的部分A中的压力形成挤压突出部之前的状态的放大图。图7B是图6中的部分A的放大图。附图标记列表10屏蔽壳11管状部12凹进部20屏蔽环21挤压突出部22挤压突出部的一部分23编织部插入孔30屏蔽编织部31屏蔽编织部的部分40环形间隙【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图1至图5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示出形成根据本公开的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屏蔽壳、屏蔽编织部和屏蔽环的已装配状态的透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装配的平面图。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4是图1中所不的屏蔽环的透视图。图5是图3中所示的部分C的放大图。在屏蔽连接器中使用了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并且如图1至图3中所示,该连接结构包括屏蔽壳10和屏蔽环20。屏蔽壳10容纳由树脂制成的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容纳并保持被连接到电线的端部的端子接头。屏蔽壳10具有管状部11,该管状部11覆盖被连接到由树脂制成的连接器壳体的电线的所述端部的外周。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管状部11在横截面上具有椭圆形状。覆盖被连接到连接器壳体的电线的外周的管状屏蔽编织部30的端部被装配且安装到管状部11。如图4中所示,屏蔽环20在横截面上具有椭圆管状形状。屏蔽环20的内径被设置成大于管状部11的内径。屏蔽环20被固定到管状部11的外周以在管状部11的外周表面与屏蔽环20之间形成环形间隙40。环形间隙40是覆盖电线的外周的管状屏蔽编织部30的端部能够被插入到其中的间隙。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中,如图5中所示,在屏蔽编织部30被插入到环形间隙40中的状态下,屏蔽环20的一部分被挤压并且朝管状部11变形以形成突出部21,该突出部21在下文中将被称为挤压突出部21。挤压突出部21具有朝屏蔽编织部30弯曲的关出形状。为了各易且确定地形成挤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包括:屏蔽壳,该屏蔽壳容纳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容纳被连接到电线的端部的端子接头,并且所述屏蔽壳包括覆盖所述电线的所述端部的外周的管状部;以及屏蔽环,该屏蔽环安装到所述屏蔽壳的所述管状部的外周,并且将覆盖所述电线的所述外周的管状屏蔽编织部的端部夹在所述管状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屏蔽环之间,其中,朝所述屏蔽编织部突出的突出部形成在所述屏蔽环中;以及其中,编织部插入孔形成在所述突出部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6.02 JP 2011-1244361.一种屏蔽编织部的连接结构,包括: 屏蔽壳,该屏蔽壳容纳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容纳被连接到电线的端部的端子接头,并且所述屏蔽壳包括覆盖所述电线的所述端部的外周的管状部;以及 屏蔽环,该屏蔽环安装到所述屏蔽壳的所述管状部的外周,并且将覆盖所述电线的所述外周的管状屏蔽编织部的端部夹在所述管状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屏蔽环之间, 其中,朝所述屏蔽编织部突出的突出部形成在所述屏蔽环中;以及 其中,编织部插入孔形成在所述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岡本健一铃木智治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