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MI错位式屏蔽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41093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3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EMI错位式屏蔽夹结构,包括一个座体,所述座体中间设有一个平面部,所述弯弧平面部两侧分别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两侧分别设有夹具弹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EMI错位式屏蔽夹,延伸部两侧的夹具弹片位置相互错开,增加了屏蔽罩侧壁与屏蔽夹的接触面积,夹持更加牢固,拆卸时,可以用工具可以将屏蔽罩从弹片中推出,拆卸更加方便,同时能够避免拆卸屏蔽罩的频率增加时,夹持弹片变形,弹性降低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EMI错位式屏蔽夹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所有的电子产品在运作过程中都会产生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的问题,而电磁干扰即使电子产品本身通电后,电子设备中的电路板,导线以及电子元件等在工作时经常会发出高频的电磁波,因电磁感应效应所产生的电磁波对周遭电子设备所造成的干扰影响,也因为电磁干扰会造成其它电器设备工作中断、不正常关机、维护增加、串扰及系统延迟,同时还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为了降低电磁干扰机辐射危害,电子设备中经常采用电磁屏蔽罩将电路板、导线及电子元件等罩于其内,以达到屏蔽电磁波的目的。然而现有的电磁屏蔽罩大多为整铁件冲压形成,其焊接至电路板上以覆盖屏蔽的电子元件,从而起到屏蔽作用。然而当屏蔽于该电磁屏蔽罩内的电子元件或者该电磁屏蔽罩下的电路板需要进行维修时,需要将电磁屏蔽罩完全拆卸下来,拆卸过程中需要对电磁屏蔽罩与电路板加较大的作用力使二者相互脱离,然后在操作过程中完全拆卸下来,在操作中施加在电路板上的作用力很容易对电路板的结构造成损坏,因此,一种用于解决EMI电磁屏蔽罩和电路板固定问题,同时又方便工程人员操作维修的夹持装置才能更好的满足电子领域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EMI错位式屏蔽夹结构。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EMI错位式屏蔽夹结构,包括一个座体,所述座体中间设有一个平面部,所述平面部呈十字交叉状,所述平面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夹持弹片、第二夹持弹片,所述第一夹持弹片和第二夹持弹片相对位置错开,所述第二延伸部设有第三夹持弹片、第四夹持弹片,所述第三夹持弹片和第四夹持弹片的相对位置错开。所述第一夹持弹片的最上侧为第一外张部,第一外张部下方为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下方为第一腹部;所述第二夹持弹片的最上侧为第二外张部,第一外张部下方位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下方为第二腹部。所述第一夹持弹片和第三夹持弹片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夹持弹片和第四夹持弹片结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弹片和第二夹持弹片相对第一延伸部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三夹持弹片和第四夹持弹片相对第二延伸部的高度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EMI错位式屏蔽夹,延伸部两侧的夹具弹片位置相互错开,增加了屏蔽罩侧壁与屏蔽夹的接触面积,夹持更加牢固,适用于不同厚度侧壁的屏蔽罩。对电子元件查看维护时,可以用工具可以将屏蔽罩从弹片中向上推出,拆卸方便,同时避免拆卸屏蔽罩频率增加时,夹持弹片变形,弹性降低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不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夹持弹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屏蔽夹使用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EMI屏蔽罩放入屏蔽夹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EMI屏蔽罩通过屏蔽夹与电路板固定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EMI屏蔽罩通过屏蔽夹与电路板固定的结构前视图。图中:1座体、11平面部、121第一延伸部、122第二延伸部、131第一夹持弹片、132第二夹持弹片、133第三夹持弹片、134第四夹持弹片、1311第一延伸部、1312第一凸起部、1313第一腹部、1321第二延伸部、1322第二凸起部、1323第二腹部、2电路板、3屏蔽罩、31侧壁、4焊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如图1-2所示的一种EMI错位式屏蔽夹结构,包括一个座体1,所述座体1中间设有一个平面部11,所述平面部11呈十字交叉状,所述平面部1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延伸部121、第二延伸部122,所述第一延伸部12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夹持弹片131、第二夹持弹片132,所述第一夹持弹片131和第二夹持弹片132相对位置错开,所述第二延伸部122设有第三夹持弹片133、第四夹持弹片134,所述第三夹持弹片133和第四夹持弹片134的相对位置错开。具体地,所述第一夹持弹片131的最上侧为第一外张部1311,第一外张部1311下方为第一凸起部1312,所述第一凸起部1312下方为第一腹部1313;所述第二夹持弹片132的最上侧为第二外张部1321,第一外张部1321下方位第二凸起部1322,所述第二凸起部1322下方为第二腹部1323。具体地,所述第一夹持弹片131和第三夹持弹片133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夹持弹片132和第四夹持弹片134结构相同。具体地,所述第一夹持弹片131和第二夹持弹片132相对第一延伸部121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三夹持弹片133和第四夹持弹片134相对第二延伸部122的高度相同。如图2-4所示,安装固定时,将EMI电磁屏蔽夹的座体1先固定在电路板2上,本实施例中是用焊料4将屏蔽夹的座体1与电路板2通过焊接固定。第一夹持弹片131的第一外张部1311、第一凸起部1312和第一腹部1313构成第一弹性空间,第二夹持弹片132的第二外张部1321、第二凸起部1322和第二腹部1323构成第二个弹性空间,使用时,将屏蔽罩3的侧壁31竖直插入屏蔽夹的第一弹性空间和第二弹性空间中,第一凸起部1312和第二凸起部1322相对设置,第三凸起部和第四凸起部相对设置,屏蔽罩3的每个侧壁31进行固定。在需要对电子组件进行查看维修时,只需将屏蔽罩3从屏蔽夹的夹持弹片中拿出,不会对周围的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2造成任何损坏。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EMI错位式屏蔽夹结构,包括一个座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中间设有一个平面部(11),所述平面部(11)呈十字交叉状,所述平面部(1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延伸部(121)、第二延伸部(122),所述第一延伸部(12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夹持弹片(131)、第二夹持弹片(132),所述第一夹持弹片(131)和第二夹持弹片(132)相对位置错开,所述第二延伸部(122)设有第三夹持弹片(133)、第四夹持弹片(134),所述第三夹持弹片(133)和第四夹持弹片(134)的相对位置错开;所述第一夹持弹片(131)的最上侧为第一外张部(1311),第一外张部(1311)下方为第一凸起部(1312),所述第一凸起部(1312)下方为第一腹部(1313);所述第二夹持弹片(132)的最上侧为第二外张部(1321),第一外张部(1321)下方位第二凸起部(1322),所述第二凸起部(1322)下方为第二腹部(1323);所述第一夹持弹片(131)和第三夹持弹片(133)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夹持弹片(132)和第四夹持弹片(134)结构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MI错位式屏蔽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弹片(131)和第二夹持弹片(132)相对第一延伸部(121)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三夹持弹片(133)和第四夹持弹片(134)相对第二延伸部(122)的高度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EMI错位式屏蔽夹结构,包括一个座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EMI错位式屏蔽夹结构,包括一个座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中间设有一个平面部(11),所述平面部(11)呈十字交叉状,所述平面部(1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延伸部(121)、第二延伸部(122),所述第一延伸部(12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夹持弹片(131)、第二夹持弹片(132),所述第一夹持弹片(131)和第二夹持弹片(132)相对位置错开,所述第二延伸部(122)设有第三夹持弹片(133)、第四夹持弹片(134),所述第三夹持弹片(133)和第四夹持弹片(134)的相对位置错开;所述第一夹持弹片(131)的最上侧为第一外张部(1311),第一外张部(1311)下方为第一凸起部(1312),所述第一凸起部(1312)下方为第一腹部(1313);所述第二夹持弹片(132)的最上侧为第二外张部(1321),第一外张部(1321)下方位第二凸起部(1322),所述第二凸起部(1322)下方为第二腹部(1323);所述第一夹持弹片(131)和第三夹持弹片(133)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夹持弹片(132)和第四夹持弹片(134)结构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呈轩陈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瑞虹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