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20317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7 0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于实现RLC?UM数据传输过程中在连续丢失多个数据包的情况下,发送端与接收端仍可以维持同一序列号的数据包的超帧号的一致性,进而解决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连续丢失多个数据包导致的加密、解密异常的问题,使得后续的语音加密、解密过程正常进行,提高了用户语音的质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包括:发送端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包,其中,该数据包携带有该数据包的序列号,以及该数据包的序列号对应的翻转次数,所述翻转次数用来表示该序列号的使用次数;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Mode,UM)是空口无线链路控制层(RadioLinkControl,RLC)的一种数据传输机制,包括协议头,序列号(SequenceNumber,SN)和长度指示(LengthIndicator,LI)等信息,非确认模式UM支持数据的分段,级联,合段,重排序等功能,没有反馈机制,UM适合传输时延要求高但可以容忍一些传输错误的业务,比如基于因特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的语音传输(VoiceoverIP,VoIP),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ultimediaBroadcastMulticastService,MBMS)等业务,这些业务可以加密,也可以不加密,由核心网络(CoreNetwork,CN)控制。如图1所示,在非确认模式UM数据包格式中,序列号SN占用其对应数据包格式的7个比特,从0~127循环使用。目前,专用控制信道(DedicatedControlChannel,DCCH)和数据业务信道(DataTrafficChannel,DTCH)可以采用非确认模式UM进行加密,仅加密序列号SN以后数据。图2所示为3G数据加密框架,其中加密序列号(COUNT-C)的构成如图3所示。对于使用RLCUM模式的无线承载,COUNT-C中的“短”序列号是7比特的RLCSN值,它是RLCUM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Unit,PDU)头的一部分;COUNT-C中的“长”序列号是25比特的RLCUM超帧号(HighFrameNumber,HFN)值,每当RLCSN从0~127使用一个周期后,超帧号HFN的值增加1。在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与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Controller,RNC)两个实体间传输数据时,UE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RRC)信令将START值传递给RNC,UE和RNC分别通过参数START对数据包的超帧号HFN进行初始化,即UE和RNC分别将超帧号HFN归为初始值,以维持UE和RNC两侧同一序列号的数据包的HFN的初始值是一致的。当UE向RNC发送上行UM数据时,UM数据携带SN,但并未携带HFN,RNC只能根据SN的循环使用次数情况判断RNC侧的HFN的值是否应该增加;当RNC向UE发送下行UM数据时,UM数据携带SN,但也未携带HFN,UE也只能根据SN的循环使用次数情况判断UE侧的HFN的值是否应该增加。如果UE和RNC两个实体间传输数据时没有丢失数据包或者丢失的数据包个数较少,UE和RNC两侧可以维持同一序列号的数据包的HFN的一致性。如果空口环境差,在UE和RNC两个实体间传输数据时连续丢失的数据包个数较多,会产生序号环绕问题,则UE和RNC两侧维持的同一序列号的数据包的HFN不一致,HFN作为加密参数,会造成后续语音加密、解密异常,进而解密后的语音存在噪音,严重影响用户语音的质量。下面结合实例说明UE和RNC两侧不能维持HFN的一致性的情况:UE向RNC发送上行UM数据包,其中UM数据包的SN是从0~20,但并未携带HFN,RNC正常接收该UM数据包;后续UE向RNC发送上行UM数据包,其中UM数据包的SN是从21~127,但并未携带HFN,RNC没有收到SN从21~127的UM数据包,此时UE上行UM数据包的SN从0~127使用了一个周期,UE侧的HFN的值增加1,由于RNC并未收到UE发送的SN从21~127的UM数据包,因此RNC侧的HFN的值未加1;UE继续从0开始向RNC发送UM数据包,其中UM数据包的SN是从0~30,但并未携带HFN,RNC没有收到SN从0~30的UM数据包;UE继续向RNC发送UM数据包,此次UE发送的UM数据包的SN是从31开始的,RNC正常接收该UM数据,当RNC收到SN=31的UM数据包时,RNC认为只有SN从21~30的共10个数据包没有收到,其实RNC有SN从21~127、0~30共138个数据包没有收到,由于RNC侧HFN的值未加1,此时导致RNC与UE两侧维护的HFN不一致,进而导致RNC解密数据错误,后续语音解密异常。在RNC向UE发送下行UM数据包时也存在上述类似问题。目前典型的VoIP配置在60ms内可以传输4个UM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Unit,PDU),如果上行或下行传输数据包时,接收端连续60*128/4=1.92s接收不到数据包就会造成序号环绕问题,导致UE和RNC两侧维持的同一序列号的数据包的超帧号HFN不一致,超帧号作为加密参数,UE和RNC两侧的所述超帧号不一致会导致后续语音加密、解密过程异常。如果在1.92s之内能检测到空口质量异常,即序号环绕问题,UE和RNC两侧可以通过同时重新对同一序列号的数据包的HFN进行初始化来解决序号环绕问题导致的UE和RNC两侧维持的同一序列号的数据包的HFN不一致的问题,但目前最短的无线链路(RadioLink,RL)异常检测定时器需要3s才可以检测到空口质量异常,因此,现有技术中无法解决数据包序号环绕问题导致的UE和RNC两侧维持的同一序列号的数据包的超帧号HFN不一致的问题。综上所述,目前在UE和RNC两个实体间传输数据过程中,在空口环境差,连续丢失多个数据包的情况下,数据的传输会产生数据包序号环绕问题,导致UE和RNC两侧维持的同一序列号的数据包的超帧号HFN不一致,超帧号作为加密参数,UE和RNC两侧的所述超帧号不一致会导致后续语音加密、解密过程异常,用户解密后的语音存在噪音,严重影响用户语音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于实现RLCUM数据传输过程中在连续丢失多个数据包的情况下,发送端与接收端仍可以维持同一序列号的数据包的超帧号的一致性,进而解决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连续丢失多个数据包导致的加密、解密异常的问题,使得后续的语音加密、解密过程正常进行,提高了用户语音的质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发送端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包,其中,该数据包携带有该数据包的序列号,以及该数据包的序列号对应的翻转次数,所述翻转次数表示该序列号的使用次数;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包。从上述方法可以看出,发送端将携带有该数据包的序列号以及翻转次数的数据包发送给接收端,这样,接收端便可以通过接收的数据包携带的序列号和翻转次数来确定同一序列号的数据包的超帧号,进而使得发送端与接收端维持的同一序列号的数据包的超帧号的一致性,超帧号作为加密参数,使得后续的语音加密、解密过程正常进行,提高了用户语音的质量。较佳地,当发送端待发送的数据包的序列号对应的翻转次数的值达到预设门限值时,该序列号再次被使用时所对应的翻转次数的值归为预先设置的初始值。这样,当翻转次数的值达到预设门限值时,发送端将该翻转次数的值归为预先设置的初始值,以便接收端通过接收的数据包携带的翻转次数来确定该数据包的超帧号,进而使得发送端与接收端维持的同一序列号的数据包的超帧号是一致的。较佳地,当非确认模式实体重建时,发送端确定的待发送的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发送端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包,其中,该数据包携带有该数据包的序列号,以及该数据包的序列号对应的翻转次数,所述翻转次数表示该序列号的使用次数;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针对RLC层,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发送端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包,其中,该数据包携带有该数据包的序列号,以及该数据包的序列号对应的翻转次数,所述翻转次数表示该序列号的使用次数;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包;当发送端待发送的数据包的序列号对应的翻转次数的值达到预设门限值时,该序列号再次被使用时所对应的翻转次数的值归为预先设置的初始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非确认模式实体重建时,所述发送端确定的待发送的数据包中的翻转次数为预先设置的初始值。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当非确认模式实体重建时,所述发送端将待发送的数据包的超帧号归为预先设置的初始值。4.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其中,该数据包携带有该数据包的序列号,以及该数据包的序列号对应的翻转次数,所述翻转次数用来表示该序列号的使用次数;接收端根据接收的数据包携带的翻转次数,以及预先设置的超帧号初始值,确定该数据包的超帧号;或者,接收端将该数据包的超帧号归为预先设置的初始值;接收端根据接收的数据包携带的翻转次数,以及预先设置的超帧号初始值,确定该数据包的超帧号,包括:接收端计算接收的数据包中携带的翻转次数与预先设置的超帧号初始值的和,将得到的和值作为该数据包的超帧号。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端将该数据包的超帧号归为预先设置的初始值,包括:当非确认模式实体重建时,所述接收端将接收的数据包的超帧号归为预先设置的初始值。6.一种数据传输装置,针对RLC层,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待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洪川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