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楼房逃生装置,包括用于逃生的安全窗机构,安全窗机构设置在楼房楼层的窗台侧或阳台侧,安全窗机构上设有框架体和驱动机构,安全窗机构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离开或趋近或贴在楼层的窗台侧沿或阳台侧沿,驱动机构包括导正栓、马达、丝杆和电源,框架体的靠向楼房的侧面设有导杆,导正栓安装在导杆上,导正栓固定在楼房的墙壁上,框架体通过导杆、导正栓保持安全窗的设定位置,丝杆通过固定座安装在楼层地板上,丝杆上设有滑块,滑块上设有连杆,连杆与框架体连接,马达与丝杆连接,马达旋转,带动丝杆旋转,连杆就会在丝杆带动下前后运动,安全窗被推出或收回。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安装简便,成本低廉,性能稳定,不占用楼层空间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房逃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逃生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房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日益加速,城镇建设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与土地需求矛盾日益加剧,各种各样居民楼越建越高,且拥挤不堪,当意外发生时,人们往往因为不能够及时安全离开居住楼而造成惨剧发生,特别是火灾发生时,电梯不能用,楼道内全是浓烟,传统的逃生通道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求生需求。调查发现,很多在高楼火灾中丧生的人都是吸入了致命的毒烟而导致死亡的,一桩桩惨烈的火灾触目惊心,惨不忍睹,伤痛之余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预防火灾发生,更重要的是,在发生火灾时,能有一个安全的通道让人们逃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简易、稳定的楼房逃生>J-U装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楼房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房逃生装置包括用于逃生的安全窗机构,安全窗机构设置在楼房楼层的窗台侧或阳台侧,安全窗机构上设有框架体和驱动机构,安全窗机构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离开或趋近或贴在楼层的窗台侧沿或阳台侧沿,驱动机构包括导正栓、马达、丝杆和电源,框架体的靠向楼房的侧面设有导杆,导正栓安装在导杆上,导正栓固定在楼房的墙壁或楼层地板上,框架体通过导杆、导正栓保持安全窗的设定位置,丝杆通过固定座安装在楼房的墙壁或楼层地板上,丝杆上设有滑块,滑块上设有连杆,连杆与框架体连接,马达与丝杆连接,马达旋转,带动丝杆旋转,连杆就会在丝杆带动下前后运动,安全窗被推出或收回。所述框架体包括有12条棱围成的一个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框架的外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有若干条横杆。所述的长方体框架的下侧面中部设有一根连接内侧面和外侧面的加强杆。所述楼房逃生装置还包括预警控制系统,预警控制系统包括有温度检测器、温控器、报警器、控制开关,温度检测器和温控器安装在各个楼层内,报警器和控制开关安装在高楼外的系统控制室内。所述连杆将框架体推出离楼层的窗台侧或阳台侧的距离为40 - 80CM。所述连杆将框架体推出离楼层的窗台侧或阳台侧的距离为60CM。所述楼房每个楼层的同一侧从下而上同垂线安装所述安全窗机构,框架体上的各横杆间距设有适合人们的攀爬的尺寸间距,不使用时安全窗机构构成楼层的装饰窗,火灾发生时,安全窗机构在控制下将框架体向外推出,所有框架体一起向外伸出组成了一套从上到下的组合梯。所述连杆并列设置有两根。所述电源为蓄电池,安装在框架体上。本专利技术的安全窗机构从下而上同垂线安装在每个楼层的同一侧墙面上,在平时正常状态下,安全窗机构的外侧面与楼层外墙面齐平,作为楼层的装饰窗,不占用楼层任何空间,还能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在火灾发生时,安全窗机构在控制下将框架体向外推出,由于每个楼层的安全窗机构在同一垂直线上,且框架体的高度与楼层的高度相等,框架体上的横杆间距适合人们的攀爬尺寸,所有框架体一起向外伸出组成了一套从上到下的组合梯,被困于楼层的人员可从此组合梯依次快速下到下面的楼层,达到安全逃生目的。框架体向外伸出60CM左右,与楼层外墙面的间距符合人机工程学尺寸,如果太远则人们难以到达框架体上,而太近则会在人们攀爬时撞到楼层隔板。本专利技术针对火灾发生的特点,如产生浓烟、断电故障等,由于框架体伸出楼层外,相对楼层内,通风良好,人们在攀爬逃生过程中能避免烟雾或火的威胁,增加逃生通道的安全性;蓄电池用来保证工作电力,不会因为火灾断电而影响逃生通道的正常运行。在火灾发生时,周围环境温度会升高,本专利技术预警控制系统的温度检测器感应到温度变化时,温控器控制温度范围,当温度升高到超出预警范围时,温控器检测信号传递给报警器,报警器工作,系统控制室内的人员听到报警信号,及时启动控制开关,马达开始工作,通过丝杆带动将框架体推出到墙外,完成逃生通道的开通。本专利技术针对大楼火灾发生的特点,利用安全、简易、稳定的逃生通道让被困人员迅速脱离危险,适合各种高楼使用。本专利技术具有安装简便,成本低廉,性能稳定,不占用楼层空间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安全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安全窗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安装在一栋三层楼房上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安装在一栋三层楼房上(逃生通道开通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以一栋三层楼房为案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 一 4所示,一种楼房逃生装置,包括用于逃生的三个安全窗机构,安全窗机构设置在楼房楼层的阳台侧,安全窗机构上设有框架体I和驱动机构,安全窗机构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离开,或者是趋近或贴在楼层的阳台侧沿,驱动机构包括导正栓、马达2、丝杆3和电源,框架体I的靠向楼房的侧面设有导杆4,导正栓安装在导杆4上,导正栓固定在楼房的墙壁或楼层地板上,框架体I通过导杆4、导正栓保持安全窗的设定位置,丝杆3通过固定座5安装在楼房的墙壁或楼层地板上,丝杆3上设有滑块6,滑块6上设有两根连杆7,连杆7与框架体I连接,马达2与丝杆3连接,马达2旋转,带动丝杆3旋转,连杆7就会在丝杆3带动下前后运动,安全窗被推出或收回,框架体I的外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有若干条横杆,框架体I的下侧面中部设有一根连接内侧面和外侧面的加强杆,连杆7将框架体I推出离墙面的距离为60CM。由于框架体I为一个四方体形的空间腔体,做成防盗网结构,从而透气性好,有利于被困人员呼吸到新鲜空气。安全窗机构的个数根据楼层的多少以及实际的需要进行设置,每一楼层设置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或者是每一户人家设置一个或多个。安全窗机构从下而上同垂线安装在每个楼层的同一侧,在平时正常状态下,安全窗机构的外侧面与楼层外墙面齐平,作为楼层的装饰窗,不占用楼层任何空间,还能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在火灾发生时,安全窗机构在控制下将框架体向外推出,由于每个楼层的安全窗机构在同一垂直线上,且框架体的高度与楼层的高度相等,框架体上的横杆间距适合人们的攀爬尺寸,所有框架体一起向外伸出组成了一套从上到下的组合梯,被困于楼层的人员可从此组合梯依次快速下到下面的楼层,达到安全逃生目的。楼房逃生装置还包括预警控制系统(附图中没有示意出来),预警控制系统包括有温度检测器、温控器、报警器、控制开关,温度检测器和温控器安装在各个楼层内,报警器和控制开关安装在高楼外的系统控制室内。本专利技术只需控制马达运动就能使整个逃生通道安全良好运作,机构控制简单,其原理为:当楼层内发生火灾时,温度检测器(根据具体情况安装在楼层内需要检测的位置)感应到温度变化,当超出温控器的设定范围时,温控器会将此信号发送给报警器,报警器发出警报,系统控制室的工作人员听到警报声后,立即采取措施,按下控制马达运动的控制开关,马达立即工作,通过旋转丝杆,将框架体推出墙外60CM左右,所有框架体一起向外伸出组成了一套从上到下的组合梯,被困于楼层的人员可从此组合梯依次快速下到下面的楼层,达到安全逃生目的,避免坐电梯和走楼层内楼梯出现危险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楼房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房逃生装置包括用于逃生的安全窗机构,安全窗机构设置在楼房楼层的窗台侧或阳台侧,安全窗机构上设有框架体和驱动机构,安全窗机构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离开或趋近或贴在楼层的窗台侧沿或阳台侧沿,驱动机构包括导正栓、马达、丝杆和电源,框架体的靠向楼房的侧面设有导杆,导正栓安装在导杆上,导正栓固定在楼房的墙壁或楼层地板上,框架体通过导杆、导正栓保持安全窗的设定位置,丝杆通过固定座安装在楼房的墙壁或楼层地板上,丝杆上设有滑块,滑块上设有连杆,连杆与框架体连接,马达与丝杆连接,马达旋转,带动丝杆旋转,连杆就会在丝杆带动下前后运动,安全窗被推出或收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房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房逃生装置包括用于逃生的安全窗机构,安全窗机构设置在楼房楼层的窗台侧或阳台侧,安全窗机构上设有框架体和驱动机构,安全窗机构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离开或趋近或贴在楼层的窗台侧沿或阳台侧沿,驱动机构包括导正栓、马达、丝杆和电源,框架体的靠向楼房的侧面设有导杆,导正栓安装在导杆上,导正栓固定在楼房的墙壁或楼层地板上,框架体通过导杆、导正栓保持安全窗的设定位置,丝杆通过固定座安装在楼房的墙壁或楼层地板上,丝杆上设有滑块,滑块上设有连杆,连杆与框架体连接,马达与丝杆连接,马达旋转,带动丝杆旋转,连杆就会在丝杆带动下前后运动,安全窗被推出或收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房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体包括有12条棱围成的一个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框架的外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有若干条横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楼房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方体框架的下侧面中部设有一根连接内侧面和外侧面的加强杆。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楼房逃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戈墨,
申请(专利权)人:朱戈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