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正压静脉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12640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6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持续正压静脉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针管组件以及输注液接头组件,所述导管组件包括三通导管座及导管;所述针管组件包括针座针管;所述输注液接头组件为无针输注接头;所述三通导管座通过一长导管连接所述无针输注接头,且所述长导管外配接有用于限制所述长导管内药液流速的限流夹;所述长导管上设有压力储液部分,当所述压力储液部分内设有药液时,所述压力储液部分的压力源使长导管和导管始终处于正压通流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突出效果为:所述长导管的压力储液部分使长导管和导管始终处于正压通流状态,有效地防止了血栓的形成,从而大大降低了引发医疗事故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持续正压静脉留置针
本专利技术属于注输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有效防止血栓形成的静脉留置针。
技术介绍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属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者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中国专利CN202822325U中公开了一种静脉留置针,如图1所示,包括导管组件、针管组件和输注液接头组件,所述导管组件包括三通导管座2及连接在所述三通导管座2的第一开口 21前端的导管I。所述针管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三通导管座2的第三开口 23外的针座3以及连接在针座3上的针管(图中未示出),所述针管插设于所述导管I和三通导管座2的内部。所述三通导管座2的第二开口 22连接所述输注液接头组件,所述输注液接头组件包括长导管4、止流夹5’,输注接头6、肝素帽7、端帽8等;所述三通导管座2的第二开口 22连接所述长导管4,所述长导管4上配有止流夹5’,所述长导管4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输注接头6 ;所述输注接头6的一侧设有肝素帽7,另一侧连接有一个端帽8 ;注输器可插入至所述肝素帽7内进行生理盐水的输注。现有的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所述止流夹5’处于打开状态,通过注输器配合肝素帽7或端帽8进行输液;当输液完毕后,通过端帽8密封输注接头6的一侧,而另一侧通过连接至肝素帽7上的注输器进行推送该注输器内的生理盐水,用以冲刷所述静脉留置针的内腔;当冲刷完毕后,施加外力使止流夹5’合闭,所述止流夹5’的凸台51夹紧长导管4并使长导管4处于断流状态。而这样会使与病体接触位置的导管内处于负压状态,血液会回流至导管I内,时间`一长则会照成血小板沉淀进而促进血栓形成,有可能会导致静脉留置针堵塞,或者也可能在下一次输液时血栓会随药液进入病体内,造成不必要的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持续正压静脉留置针,使静脉留置针的导管内能持续处于正压状态,防止血栓的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持续正压静脉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针管组件以及输注液接头组件,所述导管组件包括三通导管座及设置在所述三通导管座前端的导管;所述针管组件包括针座及固设在所述针座上的针管,所述针管插设于所述导管和三通导管座的内部;所述输注液接头组件为无针输注接头;所述三通导管座通过一长导管连接所述无针输注接头,且所述长导管外配接有用于限制所述长导管内药液流速的限流夹;所述长导管上设有压力储液部分,当所述压力储液部分内设有药液时,所述压力储液部分的压力源使长导管和导管始终处于正压通流状态。优选的,所述长导管为可膨胀软性管,所述可膨胀软性管的膨胀部分为压力储液部分。 优选的,所述可膨胀软性管的压力源为所述膨胀部分膨胀后的回缩外壁。优选的,所述长导管为一整体化可膨胀硅胶管。或者,所述长导管为至少具有两段结构的硅胶管,其中至少一段为可膨胀硅胶管。优选的,所述限流夹为不完全封闭夹。优选的,所述限流夹具有用于将所述长导管夹紧限流的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用于使药液能缓慢通过的凹槽,所述具有凹槽的凸台形成所述不完全封闭夹的不完全封闭结构。优选的,所述限流夹为无极或有极可调限流夹。优选的,所述限流夹包括至少两个卡钩。本专利技术的突出效果为:所述长导管的压力储液部分使长导管和导管始终处于正压通流状态,有效地防止了血栓的形成,从而大大降低了引发医疗事故的风险。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静脉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持续正压静脉留置针的优选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此时限流夹处于打开状态; 图3是本专利技术持续正压静脉留置针的优选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此时限流夹处于合闭状态,且注输器插入至无针输注接头内输注生理盐水; 图4是本专利技术持续正压静脉留置针的长导管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持续正压静脉留置针的限流夹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持续正压静脉留置针,如图2所示,与现有技术相同,包括导管组件、针管组件。所述导管组件包括三通导管座2及连接在所述三通导管座2的第一开口21前端的导管I。所述针管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三通导管座2的第三开口 23外的针座3以及连接在针座3上的针管31,所述针管31插设于所述导管I和三通导管座2的内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三通导管座2的第二开口 22通过一长导管4连接所述输注液接头组件,所述输注液接头组件为无针输注接头10,注输器9可插入至所述无针输注接头10内进行生理盐水的输注。所述无针输注接头10为一单向阀结构,中国专利ZL201220270229.3和ZL201320048046.1中均有揭示,因此在此不再赘述。当注输器9进行生理盐水的输注时,生理盐水的输注方向仅仅只允许从注输器9往长导管4方向。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长导管4上设有压力储液部分,所述长导管4为可膨胀软性管,所述可膨胀软性管的膨胀部分41即为压力储液部分。所述可膨胀软性管的压力源为所述膨胀部分41膨胀后的回缩外壁。所述长导管4可以为图3所揭示的一整体化可膨胀软性管,也可以为图4所揭示的至少具有两段结构的可膨胀软性管,其中至少一段为可膨胀软性管,即作为其中一段结构为具有膨胀部分41的可膨胀软性管,而另一段结构为不具备膨胀结构的普通软性管。本专利技术中,硅胶管作为膨胀变形效果良好的软性管作为首选,当然,本专利技术中的硅胶管也可以用其他软性材质的可膨胀管代替。如图4所示,所述长导管4包括两段可膨胀硅胶管。当然,两段以上的可膨胀硅胶管也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长导管4外配接有用于限制所述长导管4内药液流速的限流夹5。所述限流夹5为不完全封闭夹,所述限流夹5具有用于将所述长导管4夹紧限流的凸台51,所述凸台51上设有用于使药液能缓慢通过的凹槽52,所述具有凹槽52的凸台51形成所述不完全封闭夹的不完全封闭结构。本专利技术中的限流夹的作用在于:当其合闭后可以起到限流作用,以及注输器9进行推送生理盐水时有限地封闭长导管4的一端而使该长导管4的膨胀部分41进行膨胀进而储液。因此只要能很好地达到这些效果的限流夹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替代方案。当本专利技术的持续正压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如图2所示,首先将所述限流夹5置于打开状态,通过注输器配合无针输注接头10或端帽8 —侧进行输液;当输液完毕后,使用端帽8密封输注接头6的一侧,而另一侧通过注输器9进行推送该注输器内的生理盐水,用以冲刷所述静脉留置针的内腔;如图3所示,当冲刷完毕后,施加外力使限流夹5合闭,然后再一次使用注输器9通过无针输注接头10向长导管4内推送生理盐水,而此时,由于限流夹5的限流作用以及无针输注接头10的单向阀作用,使快速进入到长导管4内的生理盐水压迫所述长导管4,并使长导管4的膨胀部分41发生膨胀,进而储液。然后,移除注输器9,所述膨胀部分41膨胀后的外壁在回缩的过程中会对其内的生理盐水产生压力,进而在限流夹5的配合下使长导管4和导管I始终处于正压通流状态。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血液回流,并很好的限制了血栓的产生。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限流夹5可以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持续正压静脉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针管组件以及输注液接头组件,所述导管组件包括三通导管座(2)及设置在所述三通导管座(2)前端的导管(1);所述针管组件包括针座(3)及固设在所述针座(3)上的针管(31),所述针管(31)插设于所述导管(1)和三通导管座(2)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注液接头组件为无针输注接头(10);所述三通导管座(2)通过一长导管(4)连接所述无针输注接头(10),且所述长导管(4)外配接有用于限制所述长导管(4)内药液流速的限流夹(5);所述长导管(4)上设有压力储液部分,当所述压力储液部分内设有药液时,所述压力储液部分的压力源使长导管(4)和导管(1)始终处于正压通流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持续正压静脉留置针,包括: 导管组件、针管组件以及输注液接头组件, 所述导管组件包括三通导管座(2 )及设置在所述三通导管座(2 )前端的导管(I); 所述针管组件包括针座(3)及固设在所述针座(3)上的针管(31),所述针管(31)插设于所述导管(I)和三通导管座(2)的内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注液接头组件为无针输注接头(10); 所述三通导管座(2)通过一长导管(4)连接所述无针输注接头(10),且所述长导管(4)外配接有用于限制所述长导管(4)内药液流速的限流夹(5); 所述长导管(4)上设有压力储液部分,当所述压力储液部分内设有药液时,所述压力储液部分的压力源使长导管(4)和导管(I)始终处于正压通流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续正压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导管(4)为可膨胀软性管,所述可膨胀软性管的膨胀部分(41)为压力储液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持续正压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林元俞云龙周军杭永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