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国仁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12553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6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成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解决了现有治疗痤疮的药物存在疗效不稳定、副作用大和价格昂贵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它是由以下原料按下列重量配比制成:枇杷叶10~13g、牡丹皮10~13g、黑牵牛子10~13g、郁金10~13g、地骨皮13~16g、夏枯草13~16g、皂角刺13~16g、连翘13~16g、赤芍13~16g、黄芩13~16g、炙桑白皮18~21g、白花蛇舌草18~21g、蝉蜕4~7g、茵陈13~16g、益母草13~16g、浙贝母13~16g、僵蚕13~16g、生山楂13~16g、山慈菇13~16g、白茅根13~16g和赤小豆13~16g。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和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成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
技术介绍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治疗痤疮的方法多采用敷药外治和服药内治的西医治疗,现有治疗痤疮的药物存在疗效不稳定、副作用大和价格昂贵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治疗痤疮的药物存在疗效不稳定、副作用大和价格昂贵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它是由以下原料按下列重量配比制成:枇杷叶10~13g、牡丹皮10~13g、黑牵牛子10~13g、郁金10~13g、地骨皮13~16g、夏枯草13~16g、阜角刺13~16g、连翅13~16g、赤苟13~16g、黄岑13~16g、炎桑白皮18~21g、白花蛇舌草18~21g、蝶脱4~7g、茵陈13~16g、益母草13~16g、浙贝母13~16g、僵蚕13~16g、生山楂13~16g、山慈燕13~16g、白茅根13~16g和赤小? 13~16g。其最佳配比是:枇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原料按下列重量配比制成:枇杷叶10~13g、牡丹皮10~13g、黑牵牛子10~13g、郁金10~13g、地骨皮13~16g、夏枯草13~16g、皂角刺13~16g、连翘13~16g、赤芍13~16g、黄芩13~16g、炙桑白皮18~21g、白花蛇舌草18~21g、蝉蜕4~7g、茵陈13~16g、益母草13~16g、浙贝母13~16g、僵蚕13~16g、生山楂13~16g、山慈菇13~16g、白茅根13~16g和赤小豆13~16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原料按下列重量配比制成:枇杷叶10~13g、牡丹皮10~13g、黑牵牛子10~13g、郁金10~13g、地骨皮13~16g、夏枯草13~16g、阜角刺13~16g、连翅13~16g、赤苟13~16g、黄岑13~16g、炎桑白皮18~21g、白花蛇舌草18~21g、蝶脱4~7g、茵陈13~16g、益母草13~16g、浙贝母13~16g、僵蚕13~16g、生山楂13~16g、山慈燕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国仁
申请(专利权)人:苏国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