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采暖用热交换装置,一种室内采暖用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换热模组单元及风扇,风扇设置于壳体的后端,换热模组单元设置于壳体的前端,其包括弯曲成蛇形的蛇形微孔扁管或由若干平行排列并形成蛇弯状连通的微孔扁管组成的微孔扁管群组、工质、翅片、连通管、直角管接头及电发热器;连通管两端通过直角管接头与蛇形微孔扁管或微孔扁管群组的两端相连接形成封闭空间,工质在封闭空间内循环流动,电发热器与连通管间接或直接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生产成本低、热转换效率高,尤其是,采用蛇形微孔扁管或微孔扁管群组形成多通道并行的蛇弯状连通结构,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并采用挡片阻塞的结构,提高工质的均温性和换热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采暖用热交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装置,特别是一种室内采暖用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室内采暖如北欧、北美及国内北方,冬季有5—7个月的采暖期,集中供热由于地下管道维修费用成本偏高,而无人居住或暂时无人居住的房间又存在供热浪费,且供热管道需定时供热,否则地下供热管道易结冰堵塞;尤其是北欧由于天然气、石油均需依赖进口,如果该类能源由每家每户通过燃烧供热取暖,一是燃烧效率过低,二是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因此该类能源通过发电转换再由各家各户使用,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家居需要供暖时间基本在晚18时至次日8时休息时供热,与供电使用错峰运行,故此亦提高了供电网络的使用效率,藉此家居及公共场所采暖逐渐转为电热供暖。但目前电热供暖的装置,一般是直热式,大都采用电热石英管辐射式散热或自然对流散热;或用电热管直接插入采暖装置的导热油箱、水箱内,仍然依靠辐射或自然对流散热,此类电取暖装置热效率低、电耗偏大。因此市场需求节能、热转换效率高的电热取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热转换效率高室内采暖用热交换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室内米暖用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换热模组单兀及风扇,风扇设置于壳体的后端,以吹送冷风辅助换热模组单元散热,换热模组单元设置于壳体的前端,其包括:弯曲成蛇形的蛇形微孔扁管或由若干平行排列并形成蛇弯状连通的微孔扁管组成的微孔扁管群组,蛇形微孔扁管中的相邻两个直管段之间或微孔扁管群组中相邻两个微孔扁管之间设置有翅片;蛇形微孔扁管或微孔扁管群组内填充有工质;连接组件,包括连通管和直角管接头,所述连通管、蛇形微孔扁管及微孔扁管均设置成由多个微孔形成多通道的结构,连通管两端通过直角管接头与蛇形微孔扁管或微孔扁管群组的两端相连接形成封闭空间,工质在封闭空间内循环流动 '及电发热器,与连通管间接或直接接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微孔扁管群组包括平行设置的上、下集管,微孔扁管群组的每个微孔扁管置于上、下集管之间且其端部与上、下集管相连接,上、下集管内对应每两个相邻微孔扁管的连接处设置有隔板,且上、下集管中的隔板错开排列,使得微孔扁管群组的微孔扁管形成蛇弯状连通的结构。进一步,所述直角管接头设置有两个相贯通的接通孔,所述两个直角管接头中至少有一个接通孔设置有将与其连接的换热模组单元和/或连通管的部分微孔阻塞以提高均温性的挡片,且封闭空间始终形成闭合回路。进一步,所述工质的填充量为30%?70%。进一步,所述工质的填充量为10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电发热器与连通管接触,使得连通管内的工质受热,工质在封闭空间内相变产生的压力差或温差产生的热流将热能传导给微孔扁管和翅片,然后风扇冷风贯通翅片将热量散出,从而完成换热过程。本技术生产成本低、热转换效率高,尤其是,采用蛇形微孔扁管或微孔扁管群组形成多通道并行的蛇弯状连通结构,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并且采用挡片阻塞的结构,使得被阻塞通道的工质回流,并通过上、下集管或直角管接头与其他通道内的工质不断地混合、分流,从而提高了均温性和换热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去除壳体和风扇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的工质流向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的微孔扁管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的直角管接头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的上集管的正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的上集管的背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的下集管的正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的下集管的背面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中的风扇的立体示意图;图11本技术采用挡片阻塞时封闭空间连通的一种状态示意图;图12本技术采用挡片阻塞时封闭空间连通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12,本技术的一种室内采暖用热交换装置包括包括壳体1、换热模组单元2及风扇3,风扇3设置于壳体I的后端,以吹送冷风辅助换热模组单元2散热,换热模组单元2设置于壳体I的前端,其包括:弯曲成蛇形的蛇形微孔扁管或由若干平行排列并形成蛇弯状连通的微孔扁管21组成的微孔扁管群组,蛇形微孔扁管中的相邻两个直管段之间或微孔扁管群组中相邻两个微孔扁管21之间设置有翅片22,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翅片22与蛇形微孔扁管或微孔扁管群组中的微孔扁管21采用焊接连接,当然翅片22与扁管之间也可以一体成型,即通过在扁管的两边削出一片片的片状体而形成翅片22 ;所述蛇形微孔扁管或微孔扁管群组内填充有工质;连接组件,包括连通管26和直角管接头27,所述连通管26、蛇形微孔扁管及微孔扁管21均设置成由多个微孔形成多通道的结构,优选地,多个微孔呈一字型排列,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每个微孔的当量直径及几何形状均可据工质特征及热交换特征的需要设定;连通管26两端通过直角管接头27与蛇形微孔扁管或微孔扁管群组的两端相连接形成封闭空间,工质在封闭空间内循环流动,即当换热模组单元2为蛇形微孔扁管结构时,蛇形微孔扁管两端与连通管26两端分别通过直角管接头27连接;当换热模组单元2为微孔扁管群组结构时,微孔扁管群组最外端的两条微孔扁管21的端头分别与管接头通过直角管接头27连接;及电发热器28,与连通管26间接或直接接触,优选地,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电发热器28与连通管26直接接触,通过与下集管卡接的卡接板201,及与卡接板201螺栓连接的扣板202,将电发热器28和连通管26安装于下集管上。优选地,参照图10,所述风扇3采用风量大、噪声低、结构紧凑的贯流式风扇,为了使风扇3吹送的冷风遍及换热模组单元2,贯流式风扇安装于壳体I的下端,所述壳体I对应风扇3设置有进风口 11,并设置有位于换热模组单元2前方的前盖板12,用于防止小孩接触换热模组单元2而烫伤、防止灰尘进入换热模组单元2,前盖板12上设置有多个纵横交错排列的便于热量散出的出气孔。此外,本技术的换热模组单元2不仅仅限定为一个,可以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换热模组单元2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以此来提高换热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换热模组单元2的组合可据空间尺寸的许可范围设计选择;每一换热模组单元2的工质特性及填充率可根据与所处空间的热流强度环境设计选择。所述微孔扁管群组包括平行设置的上、下集管23、24,微孔扁管群组的每个微孔扁管21置于上、下集管23、24之间且其端部与上、下集管23、24相连接,上、下集管23、24内对应每两个相邻微孔扁管21的连接处设置有隔板25,且上、下集管23、24中的隔板25错开排列,使得微孔扁管群组的微孔扁管21形成蛇弯状连通的结构。由于换热模组单元2靠近冷风直接冷却的一面降温较快,而另一面由于风温有提高,相对冷却强度降低,故工质在封闭空间内温度不均匀,降低了换热效果,为解决该问题,所述直角管接头27设置有两个相贯通的接通孔271,所述两个直角管接头27中至少有一个接通孔271设置有将与其连接的换热模组单元2和/或连通管26的部分微孔阻塞以提高均温性的挡片272,且封闭空间始终形成闭合回路。如:当采用一个直角管接头27阻塞时,参照图11,该直角管接头27将与其连接的蛇形微孔扁管或微孔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室内采暖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换热模组单元(2)及风扇(3),风扇(3)设置于壳体(1)的后端,以吹送冷风辅助换热模组单元(2)散热,换热模组单元(2)设置于壳体(1)的前端,其包括:弯曲成蛇形的蛇形微孔扁管或由若干平行排列并形成蛇弯状连通的微孔扁管(21)组成的微孔扁管群组,蛇形微孔扁管中的相邻两个直管段之间或微孔扁管群组中相邻两个微孔扁管(21)之间设置有翅片(22);蛇形微孔扁管或微孔扁管群组内填充有工质;连接组件,包括连通管(26)和直角管接头(27),所述连通管(26)、蛇形微孔扁管及微孔扁管(21)均设置成由多个微孔形成多通道的结构,连通管(26)两端通过直角管接头(27)与蛇形微孔扁管或微孔扁管群组的两端相连接形成封闭空间,工质在封闭空间内循环流动;及电发热器(28),与连通管(26)间接或直接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采暖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I)、换热模组单元(2)及风扇(3),风扇(3)设置于壳体(I)的后端,以吹送冷风辅助换热模组单元(2)散热,换热模组单元(2)设置于壳体(I)的前端,其包括: 弯曲成蛇形的蛇形微孔扁管或由若干平行排列并形成蛇弯状连通的微孔扁管(21)组成的微孔扁管群组,蛇形微孔扁管中的相邻两个直管段之间或微孔扁管群组中相邻两个微孔扁管(21)之间设置有翅片(22);蛇形微孔扁管或微孔扁管群组内填充有工质; 连接组件,包括连通管(26)和直角管接头(27),所述连通管(26)、蛇形微孔扁管及微孔扁管(21)均设置成由多个微孔形成多通道的结构,连通管(26)两端通过直角管接头(27)与蛇形微孔扁管或微孔扁管群组的两端相连接形成封闭空间,工质在封闭空间内循环流动;及 电发热器(28),与连通管(26)间接或直接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采暖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禹丰,
申请(专利权)人:高禹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