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9442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1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有一保护盖板,其上有一下表面,该下表面包含一可视区及一围绕于该可视区周边的非可视区,一第一感测结构,位于该下表面,并覆盖该可视区,一遮蔽层,位于该下表面之该非可视区内,并包含一强光区及一非强光区,该强光区内设有一第一图案,以及一非透明层,位于该遮蔽层之该强光区内,该非透明层上设有一第二图案,其中该第二图案与该第一图案相互重叠。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得以解决因遮蔽层涂布不均,在强光照射下,显现出细小孔洞从而影响产品外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触控
,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在现今各式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市场中,个人数位助理(PDA)、行动电话(mobilePhone)、笔记型电脑(notebook)及平板电脑(tabletPC)等可携式电子产品皆已广泛的使用触控面板(touchpanel)作为其资料沟通的界面工具,尤其在讲求人性化设计的平板电脑需求的带动下,触控式面板已经一跃成为关键的零组件之一,此外,由于目前电子产品的设计皆以轻、薄、短、小为方向,因此在产品上无足够空间容纳如键盘、滑鼠等传统输入装置。一般的触控面板包括一用于显示的可视区和一围绕与该可视区的非可视区,其中非可视区内设有一层不透光的遮蔽层,在一些产品中,非可视区内会设置简单的功能按键模组,为此,遮蔽层相应区域会蚀刻出相应的按键图案,遮蔽层下对应按键图案区域设置有发光二极体,当发光二极体处于工作状态时,强光照射于按键图案区域,使得按键图案清晰可见,方便用户使用并提升产品外观。然而由于印刷技术本身存在的一定瑕疵,在印刷或涂布遮蔽层时会存在涂布不均或者微小气泡的缺陷,使得遮蔽层上会存在一些细小的孔洞,而该些细小孔洞在一般强光下肉眼不可见,但当发光二极体所发出的强光照射到按键图案周边的遮蔽层时,强光将会透过该些孔洞,使得该些细微的孔洞可见,从而影响产品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得以解决因遮蔽层涂布不均出现的细小孔洞,在强光照射下肉眼可见,从而影响产品外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保护盖板,具有一下表面,该下表面包含一可视区及一围绕于该可视区周边的非可视区,一第一感测结构,位于该下表面,并覆盖该可视区,一遮蔽层,位于该下表面之该非可视区内,并包含一强光区及一非强光区,该强光区内设有一第一图案,以及一非透明层,位于该遮蔽层之该强光区内,该非透明层上设有一第二图案,其中该第二图案与该第一图案相互重叠。本专利技术在非可视区的强光区内,多设置了一层非透明层,藉由此非透明层,可有效阻挡强光,避免遮蔽层因涂布不均产生的细小孔洞可见,提升产品外观。附图说明图1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结构上视图。图2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结构剖面示意图。图5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结构剖面示意图。图6绘示本专利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结构剖面示意图。图7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结构剖面示意图。图8绘示本专利技术第六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结构剖面示意图。图9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七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结构剖面示意图。图10绘示本专利技术第八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结构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触控面板16可视区18非可视区19第一感测结构20第一轴向电极22遮蔽层24第一图案25第二图案26强光区28非强光区29第二感测结构30第二轴向电极32导电单元33绝缘层34连接线36发光源38非透明层40导电线路42基板44胶层50第一轴向电极60第二轴向电极62导电单元64连接线70导电线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熟习本专利技术所属
之一般技艺者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下文特列举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之功效。为了方便说明,本专利技术之各图式仅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专利技术,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在文中所描述对于图形中相对元件之上下关系,在本领域之人皆应能理解其系指物件之相对位置而言,因此皆可以翻转而呈现相同之构件,此皆应同属本说明书所揭露之范围,在此容先叙明。图1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结构上视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10具有一保护盖板12,例如为一强化玻璃板,于保护盖板12上定义有一可视区16及一围绕于可视区16周边的非可视区18,一第一感测结构19位于保护盖板12的一下表面,并覆盖可视区1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结构19包括有复数条第一轴向电极20,沿着一第一方向(本实施例中为X轴)平行排列,以及复数条第二轴向电极30,沿着一第二方向(本实施例中为Y轴)平行排列,其中第二轴向电极30包括复数个导电单元32以及至少一连接线34电性连接两相邻之导电单元32,第一轴向电极20与第二轴向电极30交界处有一绝缘层33存在,防止彼此互相电性干扰。复数条导电线路40位于非可视区18内,各复数条导电线路40一端分别与第一轴向电极20以及第二轴向电极30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的一微处理器(图未示)相连,用以接收并分析触控面板所接收到的信号。如第1~2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遮蔽层22,例如由黑色光阻等不透光材质通过印刷涂布的方式形成,遮蔽层22位于保护盖板12的下表面上,并设于非可视区18内,第一图案24,系藉由蚀刻方式形成于遮蔽层22上,第一图案24例如为触控面板位于非可视区的按键模组的按键图案,由于第一图案24为遮蔽层22上镂空部份,因此第一图案24为透光区域,本专利技术中,在触控面板10的第一图案24下方设置有复数个发光源(图未示),例如为发光二极体,且遮蔽层22上对应于各该发光源的区域定义为强光区26,相反地遮蔽层22上未对应到发光源的区域定义为非强光区28。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中的强光区26下方设置有至少一发光源,且发光源所发出的强光将透过第一图案24呈现出发亮的按键图案。习知技术中,遮蔽层因涂布不均匀而存在细小孔洞,该些细小孔洞在正常情况下肉眼难以辨识,但当位于强光区的部份遮蔽层受到发光源的强光照射时,强光会透过细小孔洞,导致用户可以通过肉眼看见该些细小孔洞,影响产品外观,为解决此问题,本专利技术在遮蔽层与下方的光源之间,更设置了一非透明层,此非透明层可有效阻挡来自下方光源的强光照射到该些孔洞,避免该些孔洞肉眼可见。图2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绘示本专利技术图1中沿剖面线I-I’所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第2~3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盖板12定义有一下表面14,在下表面14上,形成第一感测结构19于可视区16内,且形成遮蔽层22于非可视区18内,另外在遮蔽层22下方对应到强光区26的位置设置有一发光源36,此外,本实施例中,在强光区26内的发光源36以及遮蔽层22之间,更设置有一非透明层38,非透明层38可由任意不透光材质所形成,且非透明层38上蚀刻有一第二图案25,其中,第二图案25与第一图案24大小相同且相互重叠,或是第二图案25面积略大于第一图案24,使得位于下方的发光源36所发出光依序通过第二图案25与第一图案24后,可于使用者介面呈现发光的按键图案,且由于强光区26内位于第一图案24周围的细小孔洞下方有非透明层38挡住强光,因此不会产生强光透过细小孔洞而使用户可以看见该些孔洞。如第2~3图所示,当需要提供触控面板的按键模组触控功能时,将会形成至少一第二感测结构29于强光区26内,设置第二感测结构29目的为提供触控面板10位于非可视区18的按键拥有触控功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感测结构29包含有至少一第一轴向电极50,以及至少一第二轴向电极60,其中第二轴向电极60包括复数个导电单元62以及至少一连接线64,电性连接两相邻之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触控面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保护盖板,包含一下表面,该下表面包含一可视区及一围绕于该可视区周边的非可视区;一第一感测结构,位于该下表面,并覆盖该可视区;一遮蔽层,位于该下表面之该非可视区内,并包含一强光区及一非强光区,该强光区内设有一第一图案;以及一非透明层,位于该遮蔽层之该强光区内,该非透明层下设有一第二图案,其中该第二图案与该第一图案相互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保护盖板,包含一下表面,该下表面包含一可视区及一围绕于该可视区周边的非可视区;一第一感测结构,位于该下表面,并覆盖该可视区;一遮蔽层,位于该下表面之该非可视区内,并包含一强光区及一非强光区,该强光区内设有一第一图案;以及一非透明层,位于该遮蔽层之该强光区内,该非透明层内设有一第二图案,其中该第二图案与该第一图案相互重叠,该遮蔽层的面积大于该非透明层之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感测结构,设于该保护盖板与该遮蔽层之间,且位于遮蔽层之该强光区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基板,位于该非透明层下方,该第一感测结构形成于该基板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基板,位于该遮蔽层与该非透明层之间,该第一感测结构形成于该基板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感测结构,设于该遮蔽层与该非透明层之间,且位于该遮蔽层之该强光区内。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基板,位于该非透明层下方,该第一感测结构形成于该基板上。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基板,位于该第二感测结构与该非透明层之间,该第一感测结构形成于该基板上。8.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耀诚谢燕俊官必鑫黄丽妹
申请(专利权)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