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芯棒锁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88147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0 0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芯棒锁紧机构,它包括芯棒卡头(1)、锁紧机构(2)和松开机构(3),锁紧机构(2)包括锁紧盖(5)、壳体、齿轮齿条副和驱动板(7),锁紧机构(2)设置于喂料器(4)上,齿轮齿条副包括上齿条(8)、齿轮轴(9)、齿轮(10)和下齿条(11),齿轮轴(9)平行于壳体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的芯棒垂直,驱动板(7)安装于上齿条(8)上部并与上齿条(8)固定连接,锁紧机构(2)抵压于驱动板(7)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齿轮受力均衡、稳定,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降低卡头锁紧机构故障发生频率,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卡头时间及备品备件消耗,提高生产作业率,提高经济效益,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芯棒锁紧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缝钢管的生产设备,特别是一种芯棒锁紧机构。
技术介绍
周期轧管机组是无缝钢管生产中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将穿孔后的空心毛管扎薄管壁,控制内外径壁厚。喂料器是保证周期轧管机上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设备。喂料器上连接有芯棒卡头,芯棒卡头上连接有芯棒。喂料器将荒管沿着芯棒延伸的方向伸出并套设在芯棒上,并通过轧制工序进行轧制。每轧制一个周期,喂料器将套设在芯棒上的荒管向前送进一定的距离,并且旋转90度,准备下一次轧制。如此经过反复轧制之后形成无缝钢管。芯棒卡头上具有与芯棒形状相配合的开槽,开槽被端盖覆盖,在替换芯棒是,使用者需要手动打开端盖,以将旧的芯棒取出并将心的芯棒置入。由于芯棒卡头在轧制时要旋转和压缩到喂料器中,其尺寸不能太大,空间有限,导致芯棒卡头和芯棒实现锁紧比较困难,芯棒容易晃动和脱落。中国专利CN102962255,公开了一种自动芯棒锁紧装置,但其在使用过程中故障频率较高,极易出现过渡齿轮松动卡阻、锁紧打不开、轴断裂等现象,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且维修成本较高,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受力均衡、提高装置稳定性、降低故障发生频率的芯棒锁紧机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芯棒锁紧机构,它包括芯棒卡头、锁紧机构和松开机构,所述的芯棒卡头与周期轧管机组的喂料器固定连接,芯棒卡头上设置有连接芯棒的开槽,锁紧机构设置于芯棒卡头上,锁紧机构包括盖合于所述开槽上的锁紧盖、壳体、齿轮齿条副和驱动板,锁紧机构设置于喂料器上,所述的齿轮齿条副包括上齿条、齿轮轴、齿轮和下齿条,齿轮轴安装于壳体内,且齿轮轴平行于壳体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的芯棒垂直,齿轮套装于齿轮轴上,上齿条设置于齿轮上部并与齿轮啮合,上齿条的两侧安装于壳体内的水平导轨A内,下齿条设置于齿轮下部并与齿轮啮合,下齿条的两侧安装于壳体内的水平导轨B内,驱动板安装于上齿条上部并与上齿条固定连接,锁紧机构抵压于驱动板上,下齿条与锁紧盖连接,下齿条与壳体之间还设置有保持锁紧盖处于锁闭状态的弹簧。所述的松开机构包括松开液压缸、推杆和导向座,所述的导向座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导向槽,推杆设置于导向座中,推杆的两侧滑动设置于对应侧的导向槽内。所述的导向槽由水平段A、水平段B和连接水平段A和水平段B的倾斜段构成,水平段A位于靠近芯棒卡头的一侧,且水平段A的高度低于水平段B的高度。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齿条和下齿条位于齿轮的同一轴向位置处,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结构中齿轮受力存在的偏心偏载缺陷,避免了过渡齿轮松动卡阻、锁紧打不开、轴断裂等现象的发生,齿轮受力均衡、稳定,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降低卡头锁紧机构故障发生频率,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卡头时间及备品备件消耗,提高生产作业率,提高经济效益,节约成本。齿轮采用液压缸松开、弹簧自动锁紧的方式实现了锁紧盖的自动复位锁紧,在保证了芯棒卡头朝下时芯棒不脱出、使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简化了装置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芯棒卡头,2-锁紧机构,3-松开机构,4-喂料器,5-锁紧盖,6-壳体,7-驱动板,8-上齿条,9-齿轮轴,10-齿轮,11-下齿条,12-弹簧,13-连接销,14-松开液压缸,15-推杆,16-导向座,17-导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2、图4所示,一种芯棒锁紧机构,它包括芯棒卡头1、锁紧机构2和松开机构3,所述的芯棒卡头I与周期轧管机组的喂料器4固定连接,芯棒卡头I上设置有连接芯棒的开槽,锁紧机构2设置于芯棒卡头I上,如图3所示,锁紧机构2包括盖合于所述开槽上的锁紧盖5、壳体、齿轮齿条副和驱动板7,锁紧机构2设置于喂料器4上,所述的齿轮齿条副包括上齿条8、齿轮轴9、齿轮10和下齿条11,齿轮轴9安装于壳体内,且齿轮轴9平行于壳体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的芯棒垂直,齿轮10套装于齿轮轴9上,上齿条8设置于齿轮10上部并与齿轮10哨合,上齿条8的两侧安装于壳体内的水平导轨A内,下齿条11设置于齿轮10下部并与齿轮10啮合,下齿条11的两侧安装于壳体内的水平导轨B内,上齿条8的中心轴线和下齿条11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垂面内,驱动板7安装于上齿条8上部并与上齿条8固定连接,锁紧机构2抵压于驱动板7上,下齿条11与锁紧盖5连接,下齿条11与壳体之间还设置有保持锁紧盖5处于锁闭状态的弹簧12,弹簧12 —端抵压于壳体上,弹簧12的另一端抵压于下齿条11上。所述的芯棒卡头I通过连接销13与喂料器4连接,所述的开槽与芯棒的头部配合,该开槽一般为T形槽,芯棒的一端卡入T形槽中进行固定,锁紧盖5设置于开槽的上方,且所述的芯棒卡头I上设置有导槽,锁紧盖5能够在导槽内滑动以盖合或露出开槽。锁紧盖5沿导槽滑动的动力来源于下齿条11,下齿条11的一端伸出壳体与锁紧盖5连接。松开机构3推动驱动板7滑动时,带动上齿条8运动,上齿条8通过齿轮10带动下齿条11向相反方向运动,下齿条11带动锁紧盖5滑动实现打开,同时弹簧12被压缩;松开机构3复位后,驱动板7失去动力,弹簧12拉动下齿条11复位实现锁紧盖5的回位,下齿条11通过齿轮10带动上齿条8复位,从而使驱动板7复位。所述的松开机构3安装在喂料器4上,用于驱动锁紧机构2的驱动板7。所述的松开机构3包括松开液压缸14、推杆15和导向座16,所述的导向座16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导向槽17,推杆15设置于导向座16中,推杆15的两侧滑动设置于对应侧的导向槽17内,推杆15连接松开液压缸14的活塞杆并在液压缸的带动下沿导轨伸出或收回,当推杆15伸出时,其抵压于驱动板7上的端部推动驱动板7水平运动。所述的导向槽17由水平段A、水平段B和连接水平段A和水平段B的倾斜段构成,水平段A位于靠近芯棒卡头I的一侧,且水平段A的高度低于水平段B的高度,松开液压缸14推动推杆15运动时,推杆15用于抵压驱动板7的一端向前运动的同时向下运动,从而抵压于驱动板7上;当松开液压缸14收回时,推杆15用于抵压驱动板7的一端向后运动的同时向上运动,离开驱动板7,从而避免阻碍后续将芯棒卡头I和锁紧机构2收容到喂料器4中的动作。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当需要更换芯棒时,喂料器4将芯棒卡头I旋转到T形槽面朝上的水平位置,启动松开液压缸14,推动推杆15沿导向座16的导向槽17前进,推杆15的端部推动驱动板7向前运动,驱动板7带动上齿条8向前运动,通过齿轮10驱动下齿条11向后运动,下齿条11带动锁紧盖5打开,这时更换芯棒,此时弹簧12处于压缩状态。更换完芯棒后,松开液压缸14缩回,推杆15沿导向座16的导向槽17后退,推杆15脱离驱动板7,弹簧12拉动下齿条11向前运动,从而带动锁紧盖5向前锁紧,实现自动锁紧,同时通过齿轮10带动上齿条8向后运动,使驱动板7复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芯棒锁紧机构,它包括芯棒卡头(1)、锁紧机构(2)和松开机构(3),所述的芯棒卡头(1)与周期轧管机组的喂料器(4)固定连接,芯棒卡头(1)上设置有连接芯棒的开槽,锁紧机构(2)设置于芯棒卡头(1)上,锁紧机构(2)包括盖合于所述开槽上的锁紧盖(5)、壳体、齿轮齿条副和驱动板(7),锁紧机构(2)设置于喂料器(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齿条副包括上齿条(8)、齿轮轴(9)、齿轮(10)和下齿条(11),齿轮轴(9)安装于壳体内,且齿轮轴(9)平行于壳体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的芯棒垂直,齿轮(10)套装于齿轮轴(9)上,上齿条(8)设置于齿轮(10)上部并与齿轮(10)啮合,上齿条(8)的两侧安装于壳体内的水平导轨A内,下齿条(11)设置于齿轮(10)下部并与齿轮(10)啮合,下齿条(11)的两侧安装于壳体内的水平导轨B内,驱动板(7)安装于上齿条(8)上部并与上齿条(8)固定连接,锁紧机构(2)抵压于驱动板(7)上,下齿条(11)与锁紧盖(5)连接,下齿条(11)与壳体之间还设置有保持锁紧盖(5)处于锁闭状态的弹簧(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芯棒锁紧机构,它包括芯棒卡头(I)、锁紧机构(2)和松开机构(3),所述的芯棒卡头(I)与周期轧管机组的喂料器(4)固定连接,芯棒卡头(I)上设置有连接芯棒的开槽,锁紧机构(2)设置于芯棒卡头(I)上,锁紧机构(2)包括盖合于所述开槽上的锁紧盖(5)、壳体、齿轮齿条副和驱动板(7),锁紧机构(2)设置于喂料器(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齿条副包括上齿条(8 )、齿轮轴(9 )、齿轮(10 )和下齿条(11),齿轮轴(9 )安装于壳体内,且齿轮轴(9)平行于壳体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的芯棒垂直,齿轮(10)套装于齿轮轴(9)上,上齿条(8)设置于齿轮(10)上部并与齿轮(10)啮合,上齿条(8)的两侧安装于壳体内的水平导轨A内,下齿条(11)设置于齿轮(10)下部并与齿轮(10)啮合,下齿条(11)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三洲特种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