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密度鱼类养殖的微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685718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9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适用于低密度鱼类养殖的微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并排设置的一个养殖池和一个蓄水池,所述养殖池和蓄水池底部设有管道相互连通;所述蓄水池内与养殖池共用的池壁上设置有无动力挂件。所述无动力挂件内设置有微型增氧机气头。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充氧过程中水体的翻滚,促使水流缓慢流入养殖池,节省动力。同时通过微型增氧机的充氧和水体流动使养殖池中水体的溶解氧可以满足鱼类的低密度养殖,如亲本培育、野生品种驯化等。该系统避免了大量的水体交换,可以节省水资源及电力,起到节省养殖成本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密度鱼类养殖的微循环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和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密度鱼类养殖的微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鱼类亲本培育和野生鱼类驯化通常采用养殖池进行,由于其封闭性,从而导致池内水体无法进行有效循环,这种养殖环境下进行养殖,食物残渣和鱼类的排泄物无法及时排出,导致养殖池内水质恶化,为避免水质恶化,需要及时捞出剩食和污染物,同时要勤换新水,这增加了养殖的成本;同时为保证水体溶解氧的含量需要长时增氧,增氧过程中带来的噪音污染会加大鱼类的刺激,如果在此期间没有适当的防护,很容易造成鱼体撞击池壁的频率增加,导致鱼类损伤而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通过构建水微循环系统,减少鱼类养殖过程中水、电的消耗,达到降低鱼类养殖的养殖成本;同时该系统减少了常规养殖过程中充氧带来的噪音,降低养殖过程中噪音对鱼类的刺激,提高亲本培育和野生品种驯化的成功率;同时在系统中设置吸附物,吸附水体中的悬浮物、剩饵和鱼类排泄物,成本低廉且能起到很好的水体吸附效果。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密度鱼类养殖的微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并排设置的一个养殖池和一个蓄水池,所述养殖池和蓄水池底部设有管道相互连通;所述蓄水池内与养殖池共用的池壁上设置有无动力挂件,所述无动力挂件由相互连通的第一纵管、第二纵管、第三纵管、第一横管和第二横管组成;第一横管连接第一纵管和第三纵管底部,第二横管连接第一纵管和第三纵管中部,第二纵管底部设置在第二横管上;所述第一纵管和第三纵管口部高度一致,第二纵管口部高度`低于第一纵管和第三纵管口部2-3cm ;第一纵管口部和第三纵管口部与养殖池池壁上的进水口相通;第一纵管口部和第三纵管口部高于水面0.5-lcm ;所述第一纵管和第三纵管内设置有微型增氧器气头。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沿池壁一周,距离池壁IOcm处铺设网衣,蓄水池和养殖池的底部设置有团成球状的网衣。优选的:所述第二纵管口部安装有网衣。本专利技术利用充氧过程中水体的翻滚,促使水流缓慢流入养殖池,节省动力。同时自身的充氧和水体流动使养殖池中水体的溶解氧可以满足鱼类的低密度养殖,如亲本培育、野生品种驯化等。该系统避免了大量的水体交换,可以节省水资源及电力,起到节省养殖成本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无动力挂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低密度鱼类养殖的微循环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养殖池1、一个蓄水池2和无动力挂件3。养殖池1:养殖池I大小与常规的水泥池大小一致。沿池壁一周,距离池壁10厘米处铺设网衣,避免养殖和驯化过程中鱼类撞击池壁造成损伤。池子底部有排水管道(管道直径5-10厘米)与蓄水池2相连接。蓄水池2:蓄水池2为水泥池,大小5-10立方米为宜,高度与养殖池I 一致。底部通过排水管道与养殖池I相连通,与养殖池I呈日字型排列,两池子共用的池壁上,距离池壁顶端30-50cm处,设置直径5-10cm的进水孔。(池子蓄水时,水面低于连接孔0.5_lcm)。蓄水池2和养殖池I的底部设置有团成球状的网衣。便于吸附从养殖池I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残饵、粪便等,起到过滤水质的作用,可以5-7天取出,用清水冲洗后重新铺设在蓄水池2、养殖池I内。无动力挂件3:无动力挂件设置在蓄水池2内。如图2所示所述无动力挂件3由相互连通的直径5-10厘米的pc管(第一纵管31、第二纵管32、第三纵管33、第一横管34和第二横管35)组成;第一横管34连接第一纵管31和第三纵管33底部,第二横管35连接第一纵管31和第三纵管33中部,第二纵管32底部设置在第二横管35上;所述第一纵管31和第三纵管33 口部高度一致,第二纵管32 口部高度低于第一纵管31和第三纵管33 口部2-3cm ;第一纵管31 口部设置在养殖池I内,第二纵管32 口部和第三纵管33 口部设置在蓄水池2内;第一纵管31 口部和第三纵管33 口部高于水面0.5-lcm ;所述第一纵管31和第三纵管33内设置有微型增氧器气头。第一纵管31、第三纵管33长30cm,直径5_10cm ;第二纵管32长10-15cm,直径5_10cm,第一横管34和第二横管35长30cm,直径5_10cm。所述第二纵管32 口部安装有网衣,便于过滤池水。第一纵管31、第三纵管33 口部通过进水孔与养殖池I相通。系统工作时,微型增氧机的气头在第一纵管、第三纵管内增氧,增氧过程中形成水体的翻滚,翻滚的液面高出养殖池进水孔,第一纵管、第三纵管内的水在增氧的同时使蓄水池中的水缓慢流入养殖池中,无动力挂件中的水通过第二纵管进行补充,第二纵管管口安装的过滤装置(网衣)可以过滤蓄水池中的悬浮物。增氧机的不间断增氧使养殖池和蓄水池形成循环水系统。如果水体循环较慢可以加大增氧机的功率。本专利技术利用充氧过程中水体的翻滚,促使水流缓慢流入养殖池,节省动力。同时自身的充氧和水体流动使养殖池中水体的溶解氧可以满足鱼类的低密度养殖,如亲本培育、野生品种驯化等。该系统避免了大量的水体交换,可以节省水资源及电力,起到节省养殖成本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密度鱼类养殖的微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并排设置的一个养殖池和一个蓄水池,所述养殖池和蓄水池底部设有管道相互连通;所述蓄水池内与养殖池共用的池壁上设置有无动力挂件,所述无动力挂件由相互连通的第一纵管、第二纵管、第三纵管、第一横管和第二横管组成;第一横管连接第一纵管和第三纵管底部,第二横管连接第一纵管和第三纵管中部,第二纵管底部设置在第二横管上;所述第一纵管和第三纵管口部高度一致,第二纵管口部高度低于第一纵管和第三纵管口部2?3cm;第一纵管口部和第三纵管口部与养殖池池壁上的进水口相通;第一纵管口部和第三纵管口部高于水面0.5?1cm;所述第一纵管和第三纵管内设置有微型增氧器气头。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低密度鱼类养殖的微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并排设置的一个养殖池和一个蓄水池,所述养殖池和蓄水池底部设有管道相互连通;所述蓄水池内与养殖池共用的池壁上设置有无动力挂件,所述无动力挂件由相互连通的第一纵管、第二纵管、第三纵管、第一横管和第二横管组成;第一横管连接第一纵管和第三纵管底部,第二横管连接第一纵管和第三纵管中部,第二纵管底部设置在第二横管上;所述第一纵管和第三纵管口部高度一致,第二纵管口部高度低于第一纵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洋周彦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