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能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82886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5 11:23
一种电磁能产生装置,适用于一输入装置,此电磁能产生装置包括检测单元、信号产生单元与至少二线圈,其中信号产生单元分别与检测单元及至少二线圈耦接。检测单元用以检测输入装置的位置座标。信号产生单元用以产生至少二电流信号,并依据位置座标调整至少二电流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至少二线圈用以接收调整后的至少二电流信号,且至少二线圈依据调整后的至少二电流信号产生电磁能给输入装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能产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能产生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可动态调整部分区域磁场强度的电磁能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数字板(digitizer,亦称数码绘图板、电绘板或是手写板)一般都会搭配数字笔(亦称电磁笔)来使用。当数字笔接近数字板时,数字笔会产生一电磁场,让数字板可以根据所接收到的电磁场强度,来计算出数字笔于数字板上的位置座标,再将此位置座标传送到计算机装置(例如台式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以进行指标的控制。依照专用的数字笔内部有无电池供电,可将数字板分成主动式数字板及被动式数字板二种。其中,主动式数字板适用于有电池数字笔,而被动式数字板则适用于无电池数字笔。无电池数字笔由于自身并无电源供应,使得无电池数字笔的壳体较细于有电池数字笔的壳体。然而,由于被动式数字板中所使用的充电线圈为回圈天线的关系,因此在被动式数字板的远离中央处的四边四角的充电效率会低于中央处的充电效率,造成无电池数字笔在此区域时的充电效率不佳。为了改善上述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法是直接将提供给充电线圈的电压加大,使得被动式数字板的远离中央处的四边四角的充电能量得以补足。然而,这种解决方法会导至流入充电线圈的电流过大,除了造成过多的电能消耗之外,亦有安全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以上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磁能产生装置,其通过控制电磁能产生装置中的双线圈·的电流信号的相位,来提升数字板对输入装置的充电效率,使得电磁能产生装置可以依据输入装置于电磁能产生装置上的位置来增强此区域所能提供的电磁能。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能产生装置,适于一输入装置,该电磁能产生装置包括:一检测单元,以检测该输入装置的一位置座标;一信号产生单元,耦接该检测单元,以产生至少二电流信号,且该信号产生单元依据该位置座标,以调整该至少二电流信号之间的一相位差;以及至少二线圈,耦接该信号产生单元,以接收调整后的该至少二电流信号,且该至少二线圈依据调整后的该至少二电流信号产生一电磁能给该输入装置。上述的电磁能产生装置,其中该相位差的范围为O度至360度。上述的电磁能产生装置,其中该至少二线圈相叠配置于一平面且彼此不相交。上述的电磁能产生装置,其中该至少二线圈其中之一围绕其他该线圈。上述的电磁能产生装置,其中该至少二线圈为回圈天线。上述的电磁能产生装置,其中该输入装置为无电池数字笔。上述的电磁能产生装置,其中该电磁能产生装置配置于一数字板中。综合以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能产生装置,此电磁能产生装置通过检测输入装置的位置座标来决定是否调整至少二线圈中的至少二电流信号的相位差,以使至少二线圈可以依据调整后的至少二电流信号而产生电磁能给输入装置。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磁能产生装置与输入装置的功能方框图;图2为根据图1的电磁能产生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根据图1的电磁能产生装置与输入装置的实际操作示意图;图4A为根据图3的输入装置于A点的俯视图;图4B为根据图3的输入装置于B点的俯视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磁能产生装置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其中,附图标记I 电磁能产生装置10 检测单元12 信号产生单元14a、14b 线圈140、142 区域I1、12 电流信号2 输入装置3 数字板S50?S54 步骤流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技术的内容、权利要求范围及附图,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技术的范畴。〔电磁能产生装置的实施例〕请参照图1,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磁能产生装置与输入装置的功能方框图。如图1所示,电磁能产生装置I主要包括检测单元10、信号产生单元12、第一线圈14a以及第二线圈14b,其中检测单元10电性连接信号产生单元12的一端,而信号产生单元12的另一端则是分别电性连接第一线圈14a以及第二线圈14b。输入装置2为一种与电磁能产生装置I相匹配的电子装置。举例来说,若电磁能产生装置I是被配置于数字板(digitizer,亦称数码绘图板、电绘板或是手写板)中时,输入装置2则可以为一种用以绘图或是写字的电磁笔;若电磁能产生装置I是被配置于触控式电子装置(例如Samsung的Galaxy Note系列产品)时,输入装置2则可以为一种用以绘图、写字与输入操作指令的电磁笔(例如对应于Galaxy Note系列的S-Pen触控笔)或是电容笔。此外,若输入装置2为手持式电子装置(例如Nokia的Lumia920手机)时,则电磁能产生装置I即为具有Qi无线充电标准的充电座,本技术在此不加以限制。以下将以电磁能产生装置I配置于数字板的实施方式为例,并分别就电磁能产生装置I中的各部单元作详细的说明。请一并参照图1与图2,图2为根据图1的电磁能产生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电磁能产生装置I是被配置于数字板3中,且电磁能产生装置I中的第一线圈14a以及第二线圈14b实质上相叠配置于数字板3中的同一平面上,且第一线圈14a以及第二线圈14b彼此不相交。此外,第一线圈14a是被第二线圈14b所围绕,亦即第二线圈14b所围绕的区域中包括有整组第一线圈14a。一般来说,第一线圈14a的线圈中心点相同于第二线圈14b的线圈中心点,但不以此为限。检测单元10用以检测输入装置2于电磁能产生装置I上的位置坐标。更详细来说,检测单元10是用检测电磁能产生装置I的磁场变化。当输入装置2于电磁能产生装置I上移动而使电磁能产生装置I的磁场产生变化时,则电磁能产生装置I中的检测单元10则会依据磁场的变化而计算出输入装置2的位置坐标、倾斜角度以及操作状态(例如移动速度或是入装置2的压感)等。信号产生单元12用以产生对应于线圈数目的电流信号,并将所产生的多个电流信号分别传送至所对应的线圈中。此外,信号产生单元12会依据检测单元10的检测结果(即输入装置2的位置坐标)来调整上述多个电流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于本技术实施例中,信号产生单元12会分别产生对应于第一线圈14a的第一电流信号以及对应于第二线圈14b的第二电流信号,并依据输入装置2于电磁能产生装置I上的位置坐标来决定是否要调整第一电流信号与第二电流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再将第一电流信号与第二电流信号分别传送至第一线圈14a与第二线圈14b。于实务上,信号产生单兀12包括有一种能够提供多种相位的电流信号的振荡电路(亦称相移电路)。藉由振荡电路的作用来改变电流信号的相位,使得输入于振荡电路的电流信号与输出于振荡电路的电流信号可以具有不同相位,例如两者之间的相位差为180度。当然,于所属
具有通常知识者更可以将上述的振荡电路更换为延迟电路。藉由延迟电路的作用来延迟电流信号的周期,例如将电流信号延迟二分之一个周期,使得原先的电流信号与经延迟后的电流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180度。于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信号产生单元12所产生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能产生装置,适于一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磁能产生装置包括:一检测单元,以检测该输入装置的一位置座标;一信号产生单元,耦接该检测单元,以产生至少二电流信号,且该信号产生单元依据该位置座标,以调整该至少二电流信号之间的一相位差;以及至少二线圈,耦接该信号产生单元,以接收调整后的该至少二电流信号,且该至少二线圈依据调整后的该至少二电流信号产生一电磁能给该输入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能产生装置,适于一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磁能产生装置包括: 一检测单元,以检测该输入装置的一位置座标; 一信号产生单元,耦接该检测单元,以产生至少二电流信号,且该信号产生单元依据该位置座标,以调整该至少二电流信号之间的一相位差;以及 至少二线圈,耦接该信号产生单元,以接收调整后的该至少二电流信号,且该至少二线圈依据调整后的该至少二电流信号产生一电磁能给该输入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相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岷陈道颖
申请(专利权)人: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