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表面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7292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4 21:40
放电电极及工件与电容器并联连接,在极间产生的放电脉冲电流的起始处形成有高峰值短脉宽的电流部分的情况下,通过在切换为随后的低电流值长脉宽的电流部分时,对反转电流进行抑制或阻止,从而使放电脉冲电流的波形形成为不对覆膜的生成产生影响的电流波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放电表面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放电加工技术在被处理材料(工件)的表面形成覆膜的放电表面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放电表面处理装置在放电电极与工件之间、即极间产生脉冲状的放电,在工件表面形成覆膜,其中,该放电电极是将金属粉末、金属化合物粉末、陶瓷粉末中的某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进行压缩成型而成的,该覆膜由通过上述放电的热能而熔融的电极材料形成,或由电极材料通过放电的热能进行反应而得到的物质形成。此外,作为工件,例如是飞机用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涡轮叶片等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部件。在这种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部件的维修等时,需要在表面涂覆或堆焊高温环境下具有强度和润滑性的材料,会使用放电表面处理装置。此外,为了通过放电表面处理而形成致密的厚膜,需要使得通过放电脉冲电流决定的电极材料向极间的供给量及接下来的向工件表面的供给量是适当值,且需要使所供给的电极材料利用该放电脉冲电流熔融而与工件表面牢固结合。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一种能够在极间产生满足上述条件的放电脉冲电流,形成致密且较厚的覆膜的放电表面处理装置。即,在专利文献I中,作为在极间产生满足上述条件的放电脉冲电流的结构,示出将放电电极及工件与电容器并联连接的结构。根据上述结构,电容器利用从电源向极间施加的无负载电压进行充电,如果发生放电,则首先在极间流过高峰值短脉宽的放电电流,随后流过低电流值长脉宽的放电电流,其中,高峰值短脉宽的放电电流是在从电源供给`的电流中加上来自电容器的电流得到的,而低电流值长脉宽的放电电流是仅由从电源供给的电流形成的。如上所述,如果将放电电极及工件与电容器并联连接,则能够在极间流过形状为“高峰值短脉宽”+ “低电流值长脉宽”的放电脉冲电流。通过该形状为“高峰值短脉宽”+ “低电流值长脉宽”的放电脉冲电流,在起始的“高峰值短脉宽”的电流部分,使电极崩解而控制电极材料向极间的供给量,在随后的“低电流值长脉宽”的电流部分,利用放电的热能使电极材料的一部分熔融,而在工件表面上形成覆膜。但是,在起始的脉冲电流部分与随后的脉冲电流部分的边界处,由于利用极间的放电电压开始对电容器充电,因此,存在输出电流方向发生反转、产生输出电流较低部分的问题。特别地,在从电源供给的电流较低的情况下,有时会出现放电电流在该输出电流方向发生反转的部分中断的现象。如果放电电流在中途中断,则无法得到所需的放电热能,因此,电极材料的熔融不完全,形成空隙或缺陷较多的覆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下述结构,即,如果将上述电容器称为第I电容器,则与该第I电容器并联而设置第2电容器,通过在放电产生后延迟一定期间,然后从第2电容器供给电流,从而防止第I电容器的输出电流方向反转所导致的放电电流中断。但是,在将第I电容器与第2电容器并联设置的结构中,由于在极间使来自第I电容器的峰值电流与来自第2电容器的峰值电流重叠,因此,在进行电极熔化动作的“高峰值短脉宽”的起始电流部分,电流值会局部增加。如果在起始的“高峰值短脉宽”电流部分的一部分形成电流值增加的部分,则由于会引起下述动作,因此覆膜成为空隙或缺陷较多的覆膜,该动作是指用于使电极材料的一部分熔融的热能过度增加,无法使电极材料顺利地向覆膜侧移动,会将覆膜去除。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 2135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即,在现有技术中,要使在起始处具有高峰值短脉宽电流部分的放电脉冲电流的波形,形成为不对覆膜的形成产生影响的电流波形,是不可能的。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放电表面处理装置,该放电表面处理装置在将放电电极及工件与电容器并联连接,在极间产生的放电脉冲电流的起始处形成高峰值短脉宽的电流部分的情况下,能够使该放电脉冲电流的波形形成为不对覆膜的生成产生影响的电流波形。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放电表面处理装置在放电电极与工件之间、即极间产生脉冲状的放电,利用该放电的热能在工件表面形成由电极材料等构成的覆膜,该放电电极是对金属粉末、金属化合物粉末、陶瓷粉末中的某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进行压缩成型而成的,该放电表面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电容器,其一端与所述放电电极和所述工件中的某一方连接;以及电阻器及二极管的并联电路,其插入设置在所述放电电极和所述工件中的另一方与所述电容器的另一端之间的连接线上。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起始·的高峰值短脉宽的电流部分与随后的低电流值长脉宽的电流部分的边界附近,由于能够抑制或阻止由电容器产生的输出电流方向反转而导致的反转电流,因此,能够消除放电脉冲电流在起始的高峰值短脉宽的电流部分与随后的低电流值长脉宽的电流部分的边界附近中断的情况。另外,在起始的高峰值短脉宽的电流部分也不会发生电流值局部不同的情况。因此,具有能够使极间产生的在起始处具有高峰值短脉宽电流部分的放电脉冲电流整体的波形,形成为不对覆膜的生成产生影响的电流波形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放电表面处理装置的要部结构的电路图。图2是说明在极间施加的脉冲电压与流过的放电脉冲电流之间理论上的关系的波形图。图3是说明图1所示的放电表面处理装置的要部结构的动作的波形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放电表面处理装置的要部结构的电路图。图5是说明图4所示的放电表面处理装置的要部结构的动作的波形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放电表面处理装置的要部结构的电路图。图7是说明图6所示的放电表面处理装置的要部结构的动作的波形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放电表面处理装置的要部结构的电路图。图9是说明图8所示的放电表面处理装置的要部结构的动作的波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放电表面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实施方式I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放电表面处理装置的要部结构的电路图。在图1中示出了如下电路(其1),即,在将隔开一定间隔配置的放电电极及工件与电容器并联连接,在放电电极与工件之间、即极间流过的放电脉冲电流的起始处形成有高峰值短脉宽的电流部分的情况下,能够使该放电脉冲电流形成为不对覆膜的生成产生影响的电流波形。在图1中,放电表面处理用的放电电极I是对金属粉末、金属化合物粉末、陶瓷粉末中的某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进行压缩成型而成的压粉体。作为被处理材料的工件2是需要涂覆或堆焊高温环境下具有强度和润滑性的材料的部件。电源3的正极端直接与放电电极I连接。电源3的负极端经由开关元件组4和电阻器组5的串联电路而与工件2连接,其中,开关元件组4由并联配置的多个开关元件构成,电阻器组5是将数量与上述多个开关元件相同的电阻器并联配置而成的。开关元件组4的各开关元件由控制电路6单独地进行接通/断开控制。由此,开关元件组4的各开关元件构成放电脉冲产生部。另外,放电电极I经由电阻器9和二极管10的并联电路与电容器8的一端连接。二极管10的正极端子与放电电极I连接,负极端子与电容器8的一端连接。电容器8的另一端与工件2直接连接。此外,在图1中示出放电电极I和工件2配置在加工液7中的情况,但有时也配置在空气中。下面,参照图1至图3,对与本实施方式I相关部分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外,图2是说明在极间施加的脉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放电表面处理装置,其在放电电极与工件之间、即极间产生脉冲状的放电,利用该放电的热能在工件表面形成由电极材料等构成的覆膜,该放电电极是对金属粉末、金属化合物粉末、陶瓷粉末中的某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进行压缩成型而成的,该放电表面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电容器,其一端与所述放电电极和所述工件中的某一方连接;以及电阻器及二极管的并联电路,其插入设置在所述放电电极和所述工件中的另一方与所述电容器的另一端之间的连接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放电表面处理装置,其在放电电极与工件之间、即极间产生脉冲状的放电,利用该放电的热能在工件表面形成由电极材料等构成的覆膜,该放电电极是对金属粉末、金属化合物粉末、陶瓷粉末中的某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进行压缩成型而成的, 该放电表面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电容器,其一端与所述放电电极和所述工件中的某一方连接;以及 电阻器及二极管的并联电路,其插入设置在所述放电电极和所述工件中的另一方与所述电容器的另一端之间的连接线上。2.一种放电表面处理装置,其在放电电极与工件之间、极间产生脉冲状的放电,利用该放电的热能在工件表面形成由电极材料等构成的覆膜,该放电电极是对金属粉末、金属化合物粉末、陶瓷粉末中的某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进行压缩成型而成的, 该放电表面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永裕介后藤昭弘寺本浩行鹫见信行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