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序用电的客户错、避峰限电效果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68372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4 0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序用电的客户错、避峰限电效果评价方法,采用避峰指数、调休指数、错时指数三大指数。其中,避峰指数表征用户实施避峰措施限电的效果大小;调休指数表征用户实施调休措施的限电效果大小;错时指数表征用户实施错时措施的限电效果大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这些指数作为评价客户错、避峰措施效果的一种手段,能够表征客户的限电行为对电网、社会、客户自身三方的综合影响效果,进一步提高评估用户限电效果准确性、公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电力领域。
技术介绍
电力供需矛盾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难免会发生。目前,中国电力市场处于改革的过程中,条件的欠缺使电力需求侧管理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不能有效的解决电力供需平衡问题。面对电力供需偏紧,出现电力供应缺口的现实条件下,只有开展有序用电工作。编制有序用电方案是有序用电工作的核心,全国各地在方案编制过程中主要根据电力供应的多种缺口情况,依靠人工经验,粗略分析电网及全市用户生产特点、用电负荷特性情况,进而采取不同的错峰、避峰、限电、拉电等措施,编制有序用电决策方案。而在有序用电编制方案中,如何全面、精确的评价每个客户实施有序用电的效果是整个方案编制中的重点。目前,要评估每个客户实施有序用电的效果主要依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有序用电管理办法》。通常作法是先按照《有序用电管理办法》中“有保有限”原则,根据客户“行业”的用电性质,通过沟通和人工经验判断,将客户分为高耗能用户、集中检修类用户、制造业、非工用户、保障供电用户五大类。其次,对上述五类用户以其客户限负荷的大小作为评估施错、避峰的效果。有序用电是一个多条件约束多目标决策问题,需要从电网、政府、企业客户多方面考虑,现有评价模式是以客户的可限负荷大小作为评价标准,约束条件单一,没有综合考虑客户的多维度信息,评价结果不全面、不公平。现有模式下主要根据人工经验判断用户的限电效果大小,导致在评估客户错、避峰限电效果过程中讨价还价,影响编制方案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量化计算客户实施有序用电效果,它包括避峰指数、调休指数、错时指数,这些指数应用于供电企业有序用电方案编制,以提高电网企业有序用电执行效果。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采用避峰指数表征用户实施避峰措施限电的效果大小,采用调休指数表征用户实施调休措施的限电效果大小,采用错时指数表征用户实施错时措施的限电效果大小;具体计算过程分为4个步骤进行,步骤1、计算涉及所述避峰指数、调休指数、错时指数的相关参数如下:1.1)绘制客户典型曲线:选取客户近期至少3个月的负荷数据,对该段时间内日负荷曲线进行叠加平均计算,拟合形成客户典型负荷曲线;1.2)计算客户年生产增加值与年用电量的比值,得到客户单位电量生产增加值;1.3)计算客户一年向政府利税金额与年用电量的比值,得到客户单位电量利税;1.4)计算典型日8:00至22:00时间内客户负荷的均值和标准差的比值,得到客户负荷波动率;负荷波动率计算公式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有序用电的客户错、避峰限电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是:采用避峰指数表征用户实施避峰措施限电的效果大小,采用调休指数表征用户实施调休措施的限电效果大小,采用错时指数表征用户实施错时措施的限电效果大小;具体计算过程分为4个步骤进行,步骤1、计算涉及所述避峰指数、调休指数、错时指数的相关参数如下:1.1)绘制客户典型曲线:选取客户近期至少3个月的负荷数据,对该段时间内日负荷曲线进行叠加平均计算,拟合形成客户典型负荷曲线;1.2)计算客户年生产增加值与年用电量的比值,得到客户单位电量生产增加值;1.3)计算客户一年向政府利税金额与年用电量的比值,得到客户单位电量利税;1.4)计算典型日8:00至22:00时间内客户负荷的均值和标准差的比值,得到客户负荷波动率;负荷波动率计算公式如下:fl=σμ=1NΣi=1N(Pi-1NΣi=1NPi)21NΣi=1NPi式中:fl?负荷波动率;Pi?第i个时刻点的典型负荷值;σ?负荷的标准差;μ?负荷的均值;1.5)计算客户保安负荷:统计步骤1.1中客户选取时间段内的实际负荷数据,计算最小的200个负荷点的算术平均值,公式如下:Psl=Σi=1200pmini200式中:Psl?保安负荷;pmini?第i个最小的负荷点;1.6)计算客户可限负荷:依据步骤1.1绘制的客户典型负荷曲线,计算公式如下:Pll?mor=(Ppl?mor?Psl)×δpPll?mid=(Ppl?mid?Psl)×δpPll?eve=(Ppl?eve?Psl)×δp式中:Pll?mor、Pll?mid、Pll?eve分别表示早峰、腰峰、晚峰时段的可限负荷;Psl?保安负荷;Ppl?mor、Ppl?mid、Ppl?eve分别表示早峰、腰峰、晚峰时段的高峰负荷;δp?同时率;步骤2、避峰指数计算:2.1)、根据步骤1得到的客户避峰指数参数计算客户避峰指数初值,公式如下:式中:Pll?mor、Pll?mid、Pll?eve分别表示早峰、腰峰、晚峰时段的可限负荷;Eq?单位电量生产增加值;Tq?单位电量利税;fl?负荷波动率;Pq?客户电价;2.2)整理所有客户避峰指数初值数据,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法,取K=5,将避峰指数初值划分为5档,分别为优、良、适中、一般、差;2.3)判断客户生产性质是否连续;2.4)对非连续性用户的避峰指数初值进行降一档处理,计算得出避峰指数;对连续性用户,避峰指数值不变;步骤3、调休指数计算:3.1)计算调休指数值初值,公式如下:调休指数初值=可限负荷;3.2)整理所有客户调休指数初值数据,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法,取K=5,将调休指数初值划分为5档,分别为优、良、适中、一般、差;3.3)根据客户典型负荷曲线,计算客户周休率,公式如下:rzx=Qwd-QweQd-Qsl式中:Qwd?周一至周五的负荷总量的算术平均值;Qws?周六周日的负荷总量的算术平均值;Qsl?保安负荷一天的负荷总量;3.4)对周休率大于0.3且小于0.7的客户调休指数初值降两档处理;对周休率大于且等于0.7的客户调休指数初值降一档处理,对周休率小于且等于0.3的客户调休指数初值不变;步骤4、错时指数计算:4.1)计算错时指数值初值,公式如下:错时指数初值=可调负荷;4.2)统计所有客户错时指数初值,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法,取K=5,将错时指数划分为5档,分别为优、良、适中、一般、差;4.3)错时指数结果不作调整,与初值相同。FDA0000412480210000021.jpg...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有序用电的客户错、避峰限电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是: 采用避峰指数表征用户实施避峰措施限电的效果大小,采用调休指数表征用户实施调休措施的限电效果大小,采用错时指数表征用户实施错时措施的限电效果大小;具体计算过程分为4个步骤进行, 步骤1、计算涉及所述避峰指数、调休指数、错时指数的相关参数如下: ·1.1)绘制客户典型曲线:选取客户近期至少3个月的负荷数据,对该段时间内日负荷曲线进行叠加平均计算,拟合形成客户典型负荷曲线;·1.2)计算客户年生产增加值与年用电量的比值,得到客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俊薛溟枫蒋念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无锡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