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隔离电源的数据采集系统及洗衣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667054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4 0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隔离电源的数据采集系统,其包括:主控芯片,以及分别和所述主控芯片连接的电源电路和数据采集电路;所述电源电路,适于在所述主控芯片的驱动下,通过变压器线圈转换第一非隔离电源得到隔离电源;所述数据采集电路,适于利用所述隔离电源采集待检测物的电阻值,并通过光耦合器将采集结果发送给所述主控芯片。所述基于隔离电源的数据采集系统,对采集隔离信号的部分单独进行电源设计处理,在不增加控制系统成本的同时,完成与强电隔离的数据采集作业,在智能家电尤其是洗衣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隔离电源的数据采集系统及洗衣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隔离电源的数据采集系统及洗衣机。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在家电领域,比如洗衣机中,都是使用可控硅来控制驱动负载(进水阀,排水泵,电机),为了驱动可控硅通常整个电脑板都是非隔离的,即将弱电的VCC或GND与强电的火线L或零线N连在一起,以取得一个统一的电平,实现可控硅的驱动。图1是传统洗衣机的控制系统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其中整个电脑板都是非隔离的,弱电与强电连接在一起。然而,对于某些特定的家电产品,为了增强功能,通常引进了一些新的传感器模块。比如,在洗衣机中增加洗涤剂检测模块,泡沫检测模块,水的浊度硬度检测模块等,这些自动检测模块需要采集一些需要隔离的信号,并且需要加强绝缘,否则会出现触电事件,因为整机的使用者有可能会接触到电脑板上的电气部分。为了采集隔离信号,现有的一种方案是将整个控制器系统设计为全隔离的系统,在电源的设计时使用隔离电源,负载驱动使用继电器,导致控制系统复杂,成本非常高。图2是一种现有的洗衣机中完全隔离的控制系统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为了实现完全隔离,其采用继电器作为驱动部件,使得系统成本增高,同时由于强电与弱电之间的隔离之处比较多,也增加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绘制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基于隔离电源的数据采集系统及洗衣机,以便在不增加控制系统成本的同时,完成与强电隔离的数据采集作业。(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隔离电源的数据采集系统,其包括:主控芯片,以及分别和所述主控芯片连接的电源电路和数据采集电路;所述电源电路,适于在所述主控芯片的驱动下,通过变压器线圈转换第一非隔离电源得到隔离电源;所述数据采集电路,适于利用所述隔离电源采集待检测物的电阻值,并通过光耦合器将采集结果发送给所述主控芯片。其中,所述电源电路进一步包括:非隔离子电路、变压器线圈、隔离子电路和反馈电路;所述非隔离子电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非隔离电源和所述变压器线圈的初级线圈,适于在所述主控芯片的驱动下,利用所述第一非隔离电源促使所述初级线圈中产生初级电流;所述变压器线圈的次级线圈,适于利用所述初级电流感应得到次级电流;所述隔离子电路,连接所述次级线圈,适于对所述次级电流进行滤波整流;所述反馈电路,连接所述隔离子电路和所述非隔离子电路,适于将所述隔离子电路的输出电压反馈给所述非隔离子电路。其中,所述非隔离子电路包括:第十五电阻R15、第一电容Cl、第十三电阻R13、第一三极管N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 ;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出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NI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NI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和所述初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非隔离电源和所述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其中,所述非隔离子电路还包括:第三二极管D3和第十四电阻R14 ;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阳极接地;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第二端接地。其中,所述隔离子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D5和第二电容C2 ;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次级线圈的第二端,阴极作为所述隔离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阳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阴极连接所述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并且接地。其中,所述反馈子电路包括:第十八电阻R18、第四二极管D4、第十七电阻R17、第一光稱合器U1、第十六电阻R16 ;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l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l的第二端接地,第三端接地,第四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其中,所述数据采集电路包括: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一电阻R11、第二光耦合器U2、第十电阻R10、第二三极管N2、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以及运算放大子电路;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ll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四端;所述第十一电阻Rll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非隔离电源;所述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三端接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lO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N2的集电极;所述第十电阻RlO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隔离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三极管N2的发射极接地,基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子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隔离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检测端;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接地,第二端连接第二检测端;所述第一检测端和所述第二检测端之间适于放置所述待检测物。其中,所述运算放大子电路包括:两级运算放大器U3、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三电容C3、第一电阻Rl ;所述两级运算放大器U3的第一输出端作为所述运算放大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两级运算放大器U3的第一同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所述两级运算放大器U3的第一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两级运算放大器U3的第二输出端,以及所述两级运算放大器U3的第二反相输入端;所述两级运算放大器U3的第二同相输入端作为所述运算放大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所述两级运算放大器U3的正电源端连接所述隔离电源的输出端,负电源端接地。其中,所述主控芯片采用微控制单元MCU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洗衣机,其包括所述的基于隔离电源的数据采集系统。(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隔离电源的数据采集系统,对采集隔离信号的部分单独进行电源设计处理,在不增加控制系统成本的同时,完成与强电隔离的数据采集作业,在智能家电尤其是洗衣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洗衣机的控制系统电路原理图;图2是一种现有的洗衣机中完全隔离的控制系统电路原理图;图3是所述电源电路的原理图;图4是所述数据采集电路的原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洗衣机的控制系统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隔离电源的数据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芯片,以及分别和所述主控芯片连接的电源电路和数据采集电路;所述电源电路,适于在所述主控芯片的驱动下,通过变压器线圈转换第一非隔离电源得到隔离电源;所述数据采集电路,适于利用所述隔离电源采集待检测物的电阻值,并通过光耦合器将采集结果发送给所述主控芯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隔离电源的数据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芯片,以及分别和所述主控芯片连接的电源电路和数据采集电路; 所述电源电路,适于在所述主控芯片的驱动下,通过变压器线圈转换第一非隔离电源得到隔离电源; 所述数据采集电路,适于利用所述隔离电源采集待检测物的电阻值,并通过光耦合器将采集结果发送给所述主控芯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进一步包括:非隔离子电路、变压器线圈、隔离子电路和反馈电路; 所述非隔离子电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非隔离电源和所述变压器线圈的初级线圈,适于在所述主控芯片的驱动下,利用所述第一非隔离电源促使所述初级线圈中产生初级电流; 所述变压器线圈的次级线圈,适于利用所述初级电流感应得到次级电流; 所述隔离子电路,连接所述次级线圈,适于对所述次级电流进行滤波整流; 所述反馈电路,连接所述隔离子电路和所述非隔离子电路,适于将所述隔离子电路的输出电压反馈给所述非隔离子电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隔离子电路包括:第十五电阻R15、第一电容Cl、第十三电阻R13、第一三极管N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 ; 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出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 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NI的基极; 所述第一三极管NI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和所述初级线圈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 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非隔离电源和所述初级线圈的第二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隔离子电路还包括:第三二极管D3和第十四电阻R14 ; 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阳极接地; 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第二端接地。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子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D5和第二电容C2 ; 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次级线圈的第二端,阴极作为所述隔离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阳极; 所述第二电容C2的阴极连接所述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并且接地。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子电路包括:第十八电阻R18、第四二极管D4、第十七电阻R17、第一光耦合器U1、第十六电阻R16 ; 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 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l的第一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忠贾新民杨彪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