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向上弯折的承载部段的框架承载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载货车、尤其是载重汽车、优选鞍式牵引车的框架承载结构。
技术介绍
用于鞍式牵引车的框架承载结构、尤其车架是以最大不同的实施方式公知的。所述框架承载结构大多是导向车架形地构造的,并且通常包括两个纵梁和多个横梁。所述载货车的前车轮可以经由车轮悬挂装置与所述框架承载结构连接。所述车轮悬挂装置通常包括弹簧元件和/或阻尼元件,所述弹簧元件和/或阻尼元件的基本上竖直地作用的力经由换向托架近似地从上方导入到所述框架承载结构中。所述换向托架强烈地承受着弯曲,因此其必须坚固地构造。此外,所述换向托架要求能够用于其它用途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改进的和/或可替换的用于载货车的框架承载结构。该目的可以尤其是利用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解决。有利的改进方案参见从属权利要求。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载货车、尤其是载重汽车、优选鞍式牵引车的框架承载结构。所述框架承载结构优选间或地用于承载驾驶室。所述框架承载结构包括一纵向延伸的第一承载构造物和一纵向延伸的第二承载构造物,所述第一承载构造物和所述第二承 ...
【技术保护点】
框架承载结构(1),用于载货车、尤其是载重汽车、优选鞍式牵引车,所述框架承载结构具有:一纵向延伸的第一承载构造物(10)和一纵向延伸的第二承载构造物(20),所述第一承载构造物和所述第二承载构造物沿着所述框架承载结构(1)的横向方向(QR)相互间隔,两个用于所述载货车的前车轮(Rv)用的车轮悬挂装置(RA),以及优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流体的罐装置(T),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构造物(10)和所述第二承载构造物(20)向上引导,以构造一突起的承载结构(100)。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7.13 DE 102012013910.11.框架承载结构(1),用于载货车、尤其是载重汽车、优选鞍式牵引车,所述框架承载结构具有: 一纵向延伸的第一承载构造物(10)和一纵向延伸的第二承载构造物(20),所述第一承载构造物和所述第二承载构造物沿着所述框架承载结构(I)的横向方向(QR)相互间隔, 两个用于所述载货车的前车轮(Rv)用的车轮悬挂装置(RA),以及 优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流体的罐装置(T ),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承载构造物(10)和所述第二承载构造物(20)向上引导,以构造一突起的承载结构(100)。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承载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的承载结构(100)在用于所述载货车的前车轮(Rv)之间延伸,并且优选形成一前部的承载结构,所述前部的承载结构向前超出所述前车轮(Rv )的车轮中心点(Rmv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框架承载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的承载结构(100)用于承载所述载货车用的驾驶室 。4.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框架承载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的承载结构(100)在所述车轮悬挂装置(RA)的弹簧元件和/或阻尼元件上方延伸,并且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弹簧元件和/或阻尼元件的力。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承载结构(I),其特征在于,来自所述弹簧元件和/或阻尼元件的力能够从下方导入到所述突起的承载结构(100)中。6.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框架承载结构(I),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的承载结构(100)额外地朝侧向内部引导,用以形成一变窄的承载结构。7.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框架承载结构(I),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的承载结构(100)额外地朝侧向外部引导,用以形成一扩展的承载结构。8.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框架承载结构(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构造物(10)和所述第二承载构造物(20)构造一凹入的承载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扎特勒,J欣特雷德,
申请(专利权)人: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