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盖火花塞螺套压装工具。该压装工具包括:拧紧套,其为圆管状,顶端外周具有与套筒式力矩扳手适配的扁位旋拧部,下部具有与气缸盖喷油器底孔孔径适配插装的径向定位凸缘,底端具有与螺套缺口适配的卡接台缘;压杆,其为三级台阶轴结构,包括:顶端压头大轴、中间穿设中轴和底端小轴,并通过中间穿设中轴可轴向滑动的穿设在所述拧紧套内;端面压套,其上端固定到压杆的底端小轴,下端面为铜套内孔台阶压紧面。该气缸盖火花塞螺套压装工具结构简单合理,能够保证铜套下端面紧贴喷油器底孔台阶面,进而保证铜套固定和密封缸盖水腔质量,并且缸盖不需准确定位,操作方便,装配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缸盖火花塞螺套压装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缸盖火花塞螺套压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缸盖火花塞螺套压装工具。
技术介绍
为了适应排放标准,柴油机气缸盖普遍采用四气门技术,其中气缸盖喷油器孔有部分采用螺套压紧铜套的结构,即:喷油器孔上端设计有螺纹,要求铜套压装后,铜套下端面紧贴喷油器底孔台阶面,同时铜套上端面用螺套顶住固定,从而固定铜套和密封缸盖水腔。铜套压装需要在压力机上进行,然后给铜套泄压后,再拧紧螺套以顶住铜套上端面,在铜套失去压力机压力后仅靠螺套的顶压力很难保证铜套下端面紧贴喷油器底孔台阶面,进而影响铜套固定和密封缸盖水腔的质量;且铜套压装和拧紧螺套两个步骤独立完成,操作程序复杂,影响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装配效率高,能够保证铜套下端面紧贴喷油器底孔台阶面,进而保证铜套固定和密封缸盖水腔质量的气缸盖火花塞螺套压装工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一种气缸盖火花塞螺套压装工具,包括:拧紧套,其为圆管状,顶端外周具有与套筒式力矩扳手适配的扁位旋拧部,下部具有与气缸盖喷油器底孔孔径适配插装的径向定位凸缘,底端具有与螺套缺口适配的卡接台缘;压杆,其为三级台阶轴结构,包括:顶端压头大轴、中间穿设中轴和底端小轴,并通过中间穿设中轴可轴向滑动的穿设在所述拧紧套内;端面压套,其上端固定到压杆的底端小轴,下端面为铜套内孔台阶压紧面。上述技术方案中,扁位旋拧部为六角扁位。上述技术方案中,卡接台缘为两个,分布在拧紧套底端径向两端。上述技术方案中,压杆底端小轴为螺纹轴,端面压套上端与压杆的底端小轴螺接固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拧紧套底端具有与待安装螺套内径适配插装的导向段。上述技术方案中,顶端压头大轴外端为球面并淬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气缸盖火花塞螺套压装工具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复合压铜套端面和拧紧螺套步骤,使得铜套在不泄压的情况下拧紧螺套,能够保证铜套下端面紧贴喷油器底孔台阶面,进而保证铜套固定和密封缸盖水腔质量,并且缸盖不需准确定位,操作方便,装配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气缸盖火花塞螺套压装工具的装配前铜套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气缸盖火花塞螺套压装工具的装配前气缸盖喷油器底孔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气缸盖火花塞螺套压装工具的装配前气缸盖螺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气缸盖火花塞螺套压装工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气缸盖火花塞螺套压装工具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压杆,2-拧紧套21-扁位旋拧部,22-径向定位凸缘,23-卡接台缘,24-导向段,3-端面压套,4-气缸盖,41-台阶喷油器底孔,42-螺纹孔,5-铜套,51-内台阶面,52-端面法兰,6-螺套,61-螺套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需要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提及的“上”、“下”、“左”、“右”、“正面”和“反面”均以各图所示的方向为基准,这些用来限制方向的词语仅仅是为了便于说明,并不代表对本专利技术具体技术方案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气缸盖火花塞螺套压装工具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复合压铜套端面和拧紧螺套步骤,使得铜套在不泄压的情况下拧紧螺套,能够保证铜套下端面紧贴喷油器底孔台阶面,进而保证铜套固定和密封缸盖水腔质量,并且缸盖不需准确定位,操作方便,装配效率高。以下详细的描述通过举例但非限制的方式说明了本公开,应该明白的是本公开的各种方面可被单独的实现或者与其他方面结合的实现。本说明书清楚的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并使用我们相信为新的且非显而易见的改进,描述了若干实施例、变通方法、变型、备选方案以及系统应用,包括当前被认为是执行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专利技术原理的最好模式。当描述元件或特征和/或实施例时,冠以“一” “一个” “该”和“所述”旨在表示具有元件或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术语“包括” “包含”和“具有”旨在为包括性的,并表示在那些具体描述的元件或特征以外还具有额外的元件或特征。如图4所示,该气缸盖火花塞螺套压装工具的具体结构包括:压杆1、拧紧套2和端面压套3,其中,拧紧套2用于将该气缸盖火花塞螺套压装工具轴向定位在气缸盖喷油器底孔,并在铜套压紧到位后拧紧螺套;压杆I可轴向滑动的穿设在拧紧套2内,通过其顶端承接压力机压力,而端面压套3固定在压杆I的拧紧套伸出端,在该压力的作用下压紧铜套,使其下端面紧贴喷油器底孔台阶面,以保证铜套固定和密封缸盖水腔质量。拧紧套2为圆管状,顶端外周具有与套筒式力矩扳手适配的扁位旋拧部21,下部具有与气缸盖喷油器底孔孔径适配插装的径向定位凸缘22,底端具有与螺套缺口适配的卡接台缘23及与待安装螺套内径适配插装的导向段24。其中,卡接台缘23为两个,分布在拧紧套2底端径向两端,具有一字螺丝刀功能,用于拧紧螺套。压杆I为三级台阶轴结构,包括:顶端压头大轴、中间穿设中轴和底端螺纹轴,顶端压头大轴外端设计成球面并淬硬,以承载液压机压力。中间穿设中轴可轴向滑动的穿设在圆管状拧紧套2内,压杆在拧紧套内滑动,拧紧套被限制在压杆和端面压套之间的设计有限距离内滑动。端面压套3的上端螺接到压杆I的底端螺纹轴,下端用于压住铜套内孔台阶。图1是本专利技术装配前的气缸盖4喷油器底孔结构示意图,从图中明显看出,气缸盖4具有台阶喷油器底孔41,其上部有螺纹孔42,用于装螺套。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铜套在装配前结构示意图,从图中明显看出,铜套5具有一内台阶面51和端面法兰52。内台阶面51正是端面压套3所要压的面,端面法兰52是需螺套顶住固定的。图3是本专利技术装配前的气缸盖螺套6结构示意图,螺套6具有外螺纹和螺套缺口61,用于密封及顶住铜套之用。如图5所示,压装过程是在压力机作用下,首先把压装工具插入铜套5、螺套6,使得径向定位凸缘22插入气缸盖喷油器底孔进行轴向定位,并在扁位旋拧部21上套上套筒式力矩扳手;然后启动压力机向下压压杆的球面,使与压杆连接的端面压套端面紧贴喷油器底孔台阶面,按设计压力压紧;接着用力矩扳手套上拧紧套按设计力矩拧紧螺套;最后,压力机退回,取出压装工具。该气缸盖火花塞螺套压装工具非常轻便,工具重约1.5Kg,方便工人手持。同时,压力机压力不可过大,防压坏气缸盖喷油器底孔,本实施例调液压机压力为2?4MPa。综上,该气缸盖火花塞螺套压装工具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复合压铜套端面和拧紧螺套步骤,使得铜套在不泄压的情况下拧紧螺套,能够保证铜套下端面紧贴喷油器底孔台阶面,进而保证铜套固定和密封缸盖水腔质量,并且缸盖不需准确定位,操作方便,装配效率高。以上公开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缸盖火花塞螺套压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拧紧套,其为圆管状,顶端外周具有与套筒式力矩扳手适配的扁位旋拧部,下部具有与气缸盖喷油器底孔孔径适配插装的径向定位凸缘,底端具有与螺套缺口适配的卡接台缘;压杆,其为三级台阶轴结构,包括:顶端压头大轴、中间穿设中轴和底端小轴,并通过中间穿设中轴可轴向滑动的穿设在所述拧紧套内;端面压套,其上端固定到压杆的底端小轴,下端面为铜套内孔台阶压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盖火花塞螺套压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拧紧套,其为圆管状,顶端外周具有与套筒式力矩扳手适配的扁位旋拧部,下部具有与气缸盖喷油器底孔孔径适配插装的径向定位凸缘,底端具有与螺套缺口适配的卡接台缘; 压杆,其为三级台阶轴结构,包括:顶端压头大轴、中间穿设中轴和底端小轴,并通过中间穿设中轴可轴向滑动的穿设在所述拧紧套内; 端面压套,其上端固定到压杆的底端小轴,下端面为铜套内孔台阶压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火花塞螺套压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扁位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刚,钟委,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