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盖及大屏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53838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8 0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后盖及大屏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后盖结构复杂,导致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浪费人力资源,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该后盖包括第一侧板分别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的一端连接,第二侧板分别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孔组、第二孔组、第三孔组、第四孔组和第五孔组,其中,第一孔组设置在第一板体上,第二孔组和第三孔组分别设置在第三板体上,第四孔组设置在第一侧板上,第五孔组设置在第二侧板上;维修口,设置在第三板体上;若干加强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后盖及大屏幕,由于孔的减少,使得在安装和拆卸的过程中更为的简单,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盖及大屏幕
本技术涉及电学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后盖及大屏幕。
技术介绍
后盖是大屏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技术中的后盖结构复杂,导致需要通过固定件进行繁琐的安装工序后,使其与大屏幕的支架固定在一起,因此造成了人力的浪费和工作效率的降低,且通过较多固定件进行固定后,由于固定件数量过多导致后盖安装完成后非常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后盖及大屏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后盖结构复杂,导致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浪费人力资源,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后盖,包括:用于与架体进行连接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用于与架体侧面进行连接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其中,第一侧板分别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的一端连接,第二侧板分别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的另一端连接;用于将板体与架体进行固定的第一孔组、第二孔组、第三孔组、第四孔组和第五孔组,其中,第一孔组设置在第一板体上,第二孔组和第三孔组分别设置在第三板体上,第四孔组设置在第一侧板上,第五孔组设置在第二侧板上;用于在板体安装后对架体内部设备进行维修的维修口,设置在第三板体上;若干加强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上。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对维修口进行密封,防止杂物自维修口进入到架体内的保护门,与维修口轴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将保护门与维修口密封的开启装置,其中,开启装置包括,第一卡扣,设置在保护门上,第二卡扣,设在第三板体上。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加强装置具体为加强筋。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大屏幕,包括架体、投射装置和显示屏,还包括后盖,固定件穿过第一孔组、第二孔组、第三孔组、第四孔组和第五孔组将板体固定在架体上。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设置加强装置,进而使得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够节省材料,进而在加强装置的作用下,能够保证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强度,由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材料减少,使得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变薄,仅通过第一孔组、第二孔组第三孔组和第四孔组就可以将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与架体进行固定,由于孔的减少,使得在安装和拆卸的过程中更为的简单,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后盖中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后盖中右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后盖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后盖中仰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 1、第一板体;2、第二板体;3、第三板体;4、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维修口 ;7、加强装置;8、保护门;9、第一卡扣;10、第二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后盖,包括:用于与架体进行连接的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第三板体3 ;用于与架体侧面进行连接的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其中,第一侧板4分别与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第三板体3的一端连接,第二侧板5分别与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第三板体3的另一端连接;用于将板体与架体进行固定的第一孔组、第二孔组、第三孔组、第四孔组和第五孔组,其中,第一孔组设置在第一板体I上,第二孔组和第三孔组分别设置在第三板体3上,第四孔组设置在第一侧板4上,第五孔组设置在第二侧板5上;用于在板体安装后对架体内部设备进行维修的维修口 6,设置在第三板体3上;若干加强装置7,分别设置在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第三板体3上。通过在设置加强装置7,进而使得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第三板体3、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够节省材料,进而在加强装置7的作用下,能够保证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第三板体3、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的强度,由于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第三板体3、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材料减少,使得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第三板体3、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变薄,仅通过第一孔组、第二孔组第三孔组和第四孔组就可以将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第三板体3、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分别与架体进行固定,由于孔的减少,使得在安装和拆卸的过程中更为的简单,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板体I上设置第一孔组,第三板体3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二孔组和第三孔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孔组优选的为5个安装孔,第二孔组和第三孔组优选的5个安装孔,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第三板体3具有足够的力与架体进行固定,另外在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上分别设置第四孔组和第五孔组,本实施例中,第四孔组优选为6个安装孔,第五孔组优选为6个安装孔,通过第一孔组、第二孔组、第三孔组、第四孔组和第五孔组的工作作用下,使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第三板体3、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拼接后固定在架体上;维修口 6设置在第三板体3上,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得在后续维护或维修时能够更便捷;若干加强装置7分别设置在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第三板体3上,加强装置7可以为塑钢加强装置7等,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使用加强筋;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设置在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第三板体3内部,通过加强装置7提高板体I的强度;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使得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第三板体3、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通过第一孔组、第二孔组、第三孔组、第四孔组和第五孔组能够有足够的力度固定,因此使得安装和拆卸更为简单,进而提供了工作效率。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对维修口 6进行密封,防止杂物自维修口 6进入到架体内的保护门8,与维修口 6轴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将保护门8与维修口 6密封的开启装置,其中,开启装置包括,第一卡扣9,设置在保护门8上,第二卡扣10,设在第三板体3上。本实施例中,还设置保护门8和开启装置,其中,保护门8与维修口 6通过轴连接,开启装置包括第一卡扣9和第二卡扣10,第一卡扣9设置在保护门8上,第二卡扣10设置在板体上,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在保护门8关闭的状态下通过第一卡扣9和第二卡扣10的组合设计使得保护门8能够完全与维修口 6进行密封,避免的灰尘或杂物等进入到架体内部。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加强装置7具体为加强筋。本技术的再一个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大屏幕,包括架体、投射装置和显示屏,还包括后盖,固定件穿过第一孔组、第二孔组、第三孔组、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架体进行连接的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第三板体(3);?用于与架体侧面进行连接的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其中,第一侧板(4)分别与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第三板体(3)的一端连接,第二侧板(5)分别与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第三板体(3)的另一端连接;?用于将所述板体与架体进行固定的第一孔组、第二孔组、第三孔组、第四孔组和第五孔组,其中,所述第一孔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1)上,所述第二孔组和所述第三孔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板体(3)上,所述第四孔组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4)上,所述第五孔组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5)上;?用于在所述板体安装后对架体内部设备进行维修的维修口(6),设置在所述第三板体(3)上;?若干加强装置(7),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1)、所述第二板体(2)和所述第三板体(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与架体进行连接的第一板体(I)、第二板体(2)和第三板体(3); 用于与架体侧面进行连接的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其中,第一侧板(4)分别与第一板体(I)、第二板体(2 )和第三板体(3 )的一端连接,第二侧板(5 )分别与第一板体(I)、第二板体(2)和第三板体(3)的另一端连接; 用于将所述板体与架体进行固定的第一孔组、第二孔组、第三孔组、第四孔组和第五孔组,其中,所述第一孔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I)上,所述第二孔组和所述第三孔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板体(3)上,所述第四孔组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4)上,所述第五孔组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5)上; 用于在所述板体安装后对架体内部设备进行维修的维修口(6),设置在所述第三板体(3)上; 若干加强装置(7),分别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泽武杨惠权闫鑫鸿张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丰信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