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支撑系统中承受超大荷载的梁柱连接的刚接节点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650324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8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结构支撑系统中承受超大荷载的梁柱连接的刚接节点,包括端板(3)、第一加劲板、第二加劲板,其中,所述第一加劲板、第二加劲板连接在所述端板(3)的一侧板面上,所述第一加劲板所在平面与第二加劲板所在平面相交。所述第一加劲板所在平面与第二加劲板所在平面相交所构成的夹角为直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端板、第一加劲板、以及第二加劲板大为提高了刚性节点承载负荷的能力,同时也保证了现场节点安装的方便性,能够在钢柱安装完毕后,通过钢梁吊装即可快捷就位。(*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结构支撑系统中承受超大荷载的梁柱连接的刚接节点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支撑结构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大型采矿设备的钢结构支撑系统中承受超大荷载的梁柱连接的刚接节点。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城市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钢结构技术也不断发展。高层钢结构的基本形式是框架体系,框架结构构造简单,易于施工,同时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钢框架结构还多被设计为强柱弱梁体系,这样就使梁尽量先破坏,以增加结构的延性。在现有技术中,用于梁柱连接的刚接节点中,端板节点由于具有现场安装方便、制作工艺简单、以及后期修复容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端板节点中所用螺栓的数量按照现有的规范设计要求,一般设计为4颗螺栓和8颗螺栓两种,但对于超大承载力的情况,通常8颗螺栓也难以满足受力要求,这种情况下,端板节点就很难再被使用,只能选择相对复杂的节点形式来满足大承载力要求。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承受超大荷载的梁柱连接的刚接节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结构支撑系统中承受超大荷载的梁柱连接的刚接节点,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刚接节点通过增加螺栓的合理布置来提供承载能力,且同样具备制作工艺简单、以及现场安装方便等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结构支撑系统中承受超大荷载的梁柱连接的刚接节点,包括端板、第一加劲板、第二加劲板,其中,所述第一加劲板、第二加劲板连接在所述端板的一侧板面上,所述第一加劲板所在平面与第二加劲板所在平面相交。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劲板所在平面与第二加劲板所在平面相交所构成的夹角为直角。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劲板为竖向加劲板,所述第二加劲板为横向加劲板。优选地,所述端板设置有螺栓孔。优选地,还包括钢梁,其中,所述第一加劲板连接在所述端板与所述钢梁的翼缘侧面之间,且所述第一加劲板与所述钢梁翼缘相垂直,所述第二加劲板连接在所述端板与所述钢梁的翼缘端面之间,且所述第二加劲板与所述钢梁的翼缘相平行。优选地,所述钢梁为H型钢梁,所述第一加劲板的厚度与所述钢梁腹板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二加劲板的厚度与所述钢梁翼缘的厚度相等。优选地,所述端板的形状为矩形,所述钢梁翼缘与钢梁翼缘两端分别所连接的第二加劲板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端板的宽度。优选地,所述端板的形状为矩形,所述钢梁与钢梁上、下翼缘分别所连接的第一加劲板的闻度之和等于所述端板的闻度。优选地,还包括钢柱,其中,所述端板的另一侧板面与所述钢柱连接。优选地,所述钢柱为H型钢柱,所述端板的另一侧板面与所述钢柱的翼缘侧面相连接,所述端板的厚度与所述柱翼缘的厚度相等。本专利技术通过端板、第一加劲板、以及第二加劲板大为提高了刚性节点承载负荷的能力,同时也保证了现场节点安装的方便性,能够在钢柱安装完毕后,通过钢梁吊装即可快捷就位。【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结构支撑系统中承受超大荷载的梁柱连接的刚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竖向加劲板、横向加劲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钢柱;2为钢梁;3为端板;4为竖向加劲板;5为横向加劲板;6为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结构支撑系统中承受超大荷载的梁柱连接的刚接节点,包括钢柱1、钢梁2、端板3、第一加劲板、第二加劲板,所述第一加劲板、第二加劲板连接在所述端板3的一侧板面上,所述第一加劲板所在平面与第二加劲板所在平面相交,所述端板3设置有螺栓孔,所述端板3的两侧板面分别连接所述钢柱I和钢梁2。具体地,所述第一加劲板所在平面与第二加劲板所在平面相交所构成的夹角为直角,所述第一加劲板为竖向加劲板4,所述第二加劲板为横向加劲板5,所述第一加劲板连接在所述端板3与所述钢梁2的翼缘侧面之间,且所述第一加劲板与所述钢梁2的翼缘相垂直,所述第二加劲板连接在所述端板3与所述钢梁2的翼缘端面之间,且所述第二加劲板与所述钢梁2的翼缘相平行,所述钢梁2为H型钢梁,所述竖向加劲板的厚度与所述钢梁2腹板的厚度相等,所述横向加劲板的厚度与所述钢梁2翼缘的厚度相等。进一步地,所述端板3的形状为矩形,所述钢梁2翼缘与钢梁2翼缘两端分别所连接的第二加劲板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端板3的宽度,所述钢梁2与钢梁2上、下翼缘分别所连接的第一加劲板的高度之和等于所述端板3的高度,所述钢柱I为H型钢柱,所述端板3的另一侧板面与所述钢柱I的翼缘侧面相连接,所述端板3的厚度与所述柱I翼缘的厚度相等。更为具体地,端板3与钢梁2之间采用全熔透焊接,竖向加劲板4、横向加劲板5与端板3之间的焊缝根据内力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确定采用角焊缝或者熔透焊。端板3与钢梁2上翼缘之间所增设的竖向加劲板4,钢梁2翼缘宽度方向所增设的横向加劲板5均提高了刚性节点的承载能力。优选地,端板3与钢柱I的翼缘通过螺栓连接,螺栓布置为16颗形式,即抗拉区域布置16颗螺栓。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结构支撑系统中承受超大荷载的梁柱连接的刚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板(3)、第一加劲板、第二加劲板,其中,所述第一加劲板、第二加劲板连接在所述端板(3)的一侧板面上,所述第一加劲板所在平面与第二加劲板所在平面相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支撑系统中承受超大荷载的梁柱连接的刚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板(3)、第一加劲板、第二加劲板,其中,所述第一加劲板、第二加劲板连接在所述端板(3)的一侧板面上,所述第一加劲板所在平面与第二加劲板所在平面相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支撑系统中承受超大荷载的梁柱连接的刚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劲板所在平面与第二加劲板所在平面相交所构成的夹角为直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支撑系统中承受超大荷载的梁柱连接的刚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劲板为竖向加劲板(4),所述第二加劲板为横向加劲板(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支撑系统中承受超大荷载的梁柱连接的刚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3)设置有螺栓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支撑系统中承受超大荷载的梁柱连接的刚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梁(2),其中,所述第一加劲板连接在所述端板(3)与所述钢梁(2)的翼缘侧面之间,且所述第一加劲板与所述钢梁(2)的翼缘相垂直、所述第二加劲板连接在所述端板(3)与所述钢梁(2)的翼缘端面之间,且所述第二加劲板与所述钢梁(2)的翼缘相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林郁汉明袁金婵施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远川崎重工钢结构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