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斗及采用该滴斗的一次性使用止液防回血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47335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7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滴斗及采用该滴斗的一次性使用止液防回血输液器,其中,滴斗包括本体,本体上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还包括止液浮体和可限制止液浮体浮动位置的固定圈,本体内位于固定圈的下方为止液浮体的浮动腔,止液浮体位于浮动腔内并在浮动腔内随液位位置上下浮动,该止液浮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出液口配合的软底座以便当输液完毕时止液浮体的软底座封堵住出液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输液完毕后,自动关闭输液通道,及时地防止了回血现象,保证了止液的有效性,并且阻止了空气进入输液通道,保证了输液的安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滴斗及采用该滴斗的一次性使用止液防回血输液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滴斗及采用该滴斗的一次性使用止液防回血输液器,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许多病患者都经常需要进行输液,以通过输液这一治疗手段医治疾病。因而需要大量的使用输液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输液器,在药液输液完毕后,需要马上拔针。如不及时拔针,会发生血液倒流现象。特别是如因疏忽或者来不及更换新药液时,空气进入输液器的输液管,将会发生非预期的回血现象。回血不仅会造成输液管由于气泡栓塞而无法继续输液,甚至造成血液凝固成血块而对人体造成伤害等严重问题,处理这些问题在护理工作上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而在现有技术中针对上述问题的处理方法,一般都是集中于通过快速缠绕导管排气、拔除输液针进行排气等方法来进行处理的。这些操作非常麻烦,需要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而且容易出现拉脱意外等意外事件。由此不仅浪费药液而且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而且即使这样的方法进行处理,也仅仅是解决了可以重新输液的问题,对于凝血血块造成的静脉栓塞、其他血管栓塞或者的血栓、以及败血症等严重伤害的风险问题,仍然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滴斗,它能够在输液完毕后,自动关闭输液通道,及时地防止了回血现象,保证了止液的有效性,并且阻止了空气进入输液通道,保证了输液的安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滴斗,包括本体,本体上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还包括止液浮体和可限制止液浮体浮动位置的固定圈,固定圈安装在本体内,本体内位于固定圈的下方为止液浮体的浮动腔,止液浮体位于浮动腔内并在浮动腔内随液位位置上下浮动,该止液浮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出液口配合的软底座以便当输液完毕时止液浮体的软底座封堵住出液口。进一步,所述的本体由上管体和下浮动管体盖合而成,所述的固定圈设置在下浮动管体的顶端。进一步,所述的软底座为硅胶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该滴斗的一次性使用止液防回血输液器,它还包括穿刺器、空气过滤器、加药滴管、输液管、流量调节器、接头和静脉输液针,所述的穿刺器、空气过滤器、加药滴管和滴斗的进液口依次相连通,所述的滴斗的出液口、流量调节器和接头通过输液管依次相连通,所述的静脉输液针插在接头上。进一步,所述的流量调节器和接头之间还连通有精密药液过滤器。更进一步,所述的穿刺器上罩有穿刺器保护套。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在输液时,瓶内药液就会受重力的作用开始主动输到患者体内,而关键的止液浮体也会在滴斗内,由于浮力的作用,基本固定漂浮于固定位置,但不会超过固定圈的位置,固定圈的设置避免了止液浮体在滴斗内浮动的距离太长而发生卡滞现象,保证了止液的有效性,当瓶内药液减少到滴斗内液位下降时,止液浮体也会随之下降,当止液浮体的软底座贴上滴斗的出液口后,由于重力大于浮力的作用会牢牢吸附在出液口上,阻止了液体和空气的流通,以达到止液防回血功能,当需要再次换瓶滴液时,只需将液体再次滴入滴斗,由于浮力变大,止液浮体就会再次浮起,形成通路,开始正常重力滴液,既有效地利用了药液,也保证了患者安全,减小患者二次扎针的风险,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结构的一次性使用止液防回血输液器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种结构的一次性使用止液防回血输液器的输液完毕后的使用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种结构的一次性使用止液防回血输液器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种结构的一次性使用止液防回血输液器的输液完毕后的使用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的止液浮体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的滴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6所示,一种滴斗,包括本体5,本体5上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还包括止液浮体10和可限制止液浮体10浮动位置的固定圈11,固定圈11安装在本体5内,本体5内位于固定圈11的下方为止液浮体10的浮动腔101,止液浮体10位于浮动腔101内并在浮动腔101内随液位位置上下浮动,该止液浮体10的底部设置有与出液口配合的软底座10-1以便当输液完毕时止液浮体10的软底座10-1封堵住出液口。本体5由上管体5-1和下浮动管体5-2盖合而成,固定圈11设置在下浮动管体5-2的顶端。软底座10-1为硅胶膜。如图1、2、5所示,一种采用该滴斗的一次性使用止液防回血输液器,它还包括穿刺器2、空气过滤器3、加药滴管4、输液管6、流量调节器7、接头8和静脉输液针,穿刺器2、空气过滤器3、加药滴管4和滴斗的进液口依次相连通,滴斗的出液口、流量调节器7和接头8通过输液管6依次相连通,静脉输液针插在接头8上。穿刺器2上罩有穿刺器保护套I。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一种滴斗,包括本体5,本体5上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还包括止液浮体10和可限制止液浮体10浮动位置的固定圈11,固定圈11安装在本体5内,本体5内位于固定圈11的下方为止液浮体10的浮动腔101,止液浮体10位于浮动腔101内并在浮动腔101内随液位位置上下浮动,该止液浮体10的底部5-2的顶端。如图3、4、5所示,一种采用该滴斗的一次性使用止液防回血输液器,它还包括穿刺器2、空气过滤器3、加药滴管4、输液管6、流量调节器7、接头8和静脉输液针,穿刺器2、空气过滤器3、加药滴管4和滴斗的进液口依次相连通,滴斗的出液口、流量调节器7和接头8通过输液管6依次相连通,静脉输液针插在接头8上。流量调节器7和接头8之间还连通有精密药液过滤器9。穿刺器2上罩有穿刺器保护套I。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拨开穿刺器保护套1,将穿刺器2插入输液袋或输液瓶的插口,将该一次性止液防回血输液器排空空气后,将流量调节器7置于关闭位置,然后将静脉输液针穿刺患者静脉血管,再将流量调节器7打开并调节至需要的速度,瓶内药液就会受重力的作用开始主动输到患者体内,而关键的止液浮体10也会在滴斗内,由于浮力的作用,基本固定漂浮于固定位置,但不会超过固定圈11的位置,固定圈11的设置避免了止液浮体10在滴斗内浮动的距离太长而发生卡滞现象,保证了止液的有效性,当瓶内药液减少到滴斗内液位下降时,止液浮体10也会随之下降,当止液浮体10的软底座10-1贴上滴斗的出液口后,由于重力大于浮力的作用会牢牢吸附在出液口上,阻止了液体和空气的流通,以达到止液防回血功能,当需要再次换瓶滴液时,只需将液体再次滴入滴斗,由于浮力变大,止液浮体10就会再次浮起,形成通路,开始正常重力滴液,既有效地利用了药液,也保证了患者安全,减小患者二次扎针的风险,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滴斗,包括本体(5),本体(5)上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液浮体(10)和可限制止液浮体(10)浮动位置的固定圈(11),固定圈(11)安装在本体(5)内,本体(5)内位于固定圈(11)的下方为止液浮体(10)的浮动腔(101),所述的止液浮体(10)位于浮动腔(101)内并在浮动腔(101)内随液位位置上下浮动,该止液浮体(10)的底部设置有与出液口配合的软底座(10?1)以便当输液完毕时止液浮体(10)的软底座(10?1)封堵住出液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滴斗,包括本体(5),本体(5)上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液浮体(10)和可限制止液浮体(10)浮动位置的固定圈(11),固定圈(11)安装在本体(5)内,本体(5)内位于固定圈(11)的下方为止液浮体(10)的浮动腔(101),所述的止液浮体(10)位于浮动腔(101)内并在浮动腔(101)内随液位位置上下浮动,该止液浮体(10)的底部设置有与出液口配合的软底座(10-1)以便当输液完毕时止液浮体(10)的软底座(10-1)封堵住出液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5)由上管体(5-1)和下浮动管体(5-2)盖合而成,所述的固定圈(11)设置在下浮动管体(5-2)的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斗,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双马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