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成川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发动机抽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40259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6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汽车发动机抽油机,涉及汽车保养设备,解决现有抽油机移动不便的问题,其包含:环形弯管,顶部装有弧形支架;主箱体,内装油泵马达总成,上部搁置一个废油桶;吸油管组件,是吸取汽车发动机废油的组件,闲置时置于环形弯管上;方形三接,固定于环形弯管上,其第一端通过进油接头连接吸油管组件;传送油管组件,是传送发动机废油的组件,包含分别与油泵马达总成的进出油口连接的进出油硬、软管:出油管组件,是输出发动机废油的组件,其一端连接出油硬管的另一端,另一端为输出端,插入废油桶的顶孔内,将废油排入废油桶内。本抽油机体积小,结构简单,携带及使用方便,适应各种场合的汽车保养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汽车发动机抽油机,涉及汽车保养设备,解决现有抽油机移动不便的问题,其包含:环形弯管,顶部装有弧形支架;主箱体,内装油泵马达总成,上部搁置一个废油桶;吸油管组件,是吸取汽车发动机废油的组件,闲置时置于环形弯管上;方形三接,固定于环形弯管上,其第一端通过进油接头连接吸油管组件;传送油管组件,是传送发动机废油的组件,包含分别与油泵马达总成的进出油口连接的进出油硬、软管:出油管组件,是输出发动机废油的组件,其一端连接出油硬管的另一端,另一端为输出端,插入废油桶的顶孔内,将废油排入废油桶内。本抽油机体积小,结构简单,携带及使用方便,适应各种场合的汽车保养使用。【专利说明】一种汽车发动机抽油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保养设备,尤其是指一种汽车发动机抽油机。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家用、商用汽车的拥有量逐年增加,为使行驶安全,各种汽车过了保修期以后,每隔一段时期需作定期保养。一般车主都是选择汽车4S店进行汽车保养的,也有选择专业服务公司提供的汽车保养上门服务,更有一部分车主自己完成汽车保养(家庭保养)。不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汽车保养,进行保养的一方必须具备汽车保养设备,其中的发动机抽油机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常见的汽车发动机抽油机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真空原理吸取发动机润滑油,另一种是交流电动抽油机,两者的弊端是体积庞大,移动使用不方便,不适用于专业服务公司上门服务及家庭保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适应各种场合的汽车保养使用的汽车发动机抽油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抽油机,其包含:环形弯管,是由钢管制成的椭圆形主机骨架,顶部装有弧形支架,弧形支架上固定一个双槽卡座;主箱体,是用钢板制成并用螺栓固定于所述环形弯管一侧下部的主机箱体,内装油泵马达总成,上部搁置一个盛装废油并设有顶孔的废油桶;吸油管组件,是吸取发动机废油的组件,其包含:吸油软管,其一端连接吸油管接头,另一端连接进油接头,其闲置时置嵌在所述双槽卡座内;吸油针形管,其一端连接吸油管接头,另一端通过汽车发动机油尺孔进入发动机至油底壳底部进行吸油;方形三接,固定于所述环形弯管的中间位置,其第一端连接所述进油接头,第三端是封闭的并与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传送油管组件,是传送发动机废油的组件,包含:进油硬管,其一端与所述方形三接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进入主箱体内;进油软管,置于主箱体内,其一端与进油硬管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油泵马达总成的进油口连接;出油软管,置于主箱体内,其一端连接所述油泵马达总成的出油口 ;出油硬管,置于主箱体外,其一端进入主箱体内与出油软管的另一端连接:出油管组件,是输出发动机废油的组件,其一端连接出油硬管的另一端,另一端为输出端,插入废油桶(的顶孔内,将废油排入废油桶内。所述主箱体的外表面上安装接入电源用的电源插座及与电源插座连接并控制油泵马达总成通断的电源开关。所述主箱体的顶部设有方形槽,所述废油桶搁置在方形槽内。所述油泵马达总成的底部安装弹性减震组件。所述吸油针形管配有一个针形管护套,闲置时吸油针形管置于针形管护套内,所述针形管护套挂置在所述环形弯管的固定位置上。所述进油硬管及出油硬管在与主箱体的接触处,分别套有橡胶套。所述出油管组件包含:旋转组件及出油弯管,所述旋转组件是一个旋转接头,其一端为组件进油管,与所述出油硬管的另一端连接,并一侧固定于环形弯管上,另一侧固定于连接管的另一端;其另一端为组件出油管,该组件出油管为出油弯管,出油弯管的输出端插入废油桶的顶孔内,将废油排入废油桶内。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组件进油管、旋转主体、密封压环、密封件及闷头螺栓;所述旋转主体设有中心孔;所述密封压环和闷头螺栓分别设在中心孔的两端与旋转主体螺纹连接;所述出油弯管的端部穿过密封压环,在所述旋转主体的中心孔内与所述旋转主体螺纹连接,并可相对所述旋转主体旋转;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旋转主体内并套在所述出油弯管上,通过旋紧密封压环压紧由聚四氟乙烯制成的密封件,调节所述出油弯管旋转的松紧度;所述组件进油管的端部固定在所述旋转主体上并与其中心孔连通;所述出油弯管的端部上开设有横穿油孔,废油从组件进油管进入中心孔,并从横穿油孔进入出油弯管。所述出油管组件包含:接头,与所述方形三接结构相同,其第一端连接出油硬管的另一端,并一侧固定于环形弯管上,其第三端固定于连接管的另一端;金属万向出油管,是金属万向管,其一端与接头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为输出端,插入废油桶的顶孔内,将废油排入废油桶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发动机抽油机,体积小,结构简单,携带及使用方便,能够适应各种场合的汽车保养使用,尤其能够满足专业服务公司对汽车的上门维护保养或车主自行保养的需求。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发动机抽油机使用状态时的正视图;图2为图1的抽油机闲置时的正视图;图3为图2的后视图;图4为图2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废油桶示意图;图6为图1抽油机中的出油管组件在准备使用时的状态图;图7为图6中的出油管组件使用时的状态图;图8为图1抽油机中的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抽油机中出油管组件另一实施例在准备使用时的状态图;图10为图9中的出油管组件使用时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1 一图7。本专利技术的家用汽车抽油机包含:环形弯管1,是由钢管制成的椭圆形主机骨架,可以作为本机的手提把柄,以方便移动,其顶部装有弧形支架3,当弧形支架3上固定一个双槽卡座2 ;主箱体12,是用钢板制成并用螺栓固定于所述环形弯管I 一侧下部的主机箱体,内装油泵马达总成15及下面要提到的进、出油软管,其外表面上安装接入电源用的电源插座22及与电源插座22连接并控制油泵马达总成15通断的电源开关23,其上部设有方形槽,槽内搁置一个盛装废油并设有顶孔241的废油桶24 (4升机油桶),其底部安装橡胶脚垫17,支撑本机整体重量,并起减震作用;所述油泵马达总成15的底部安装弹性减震组件16,以固定油泵马达总成15并使其减少震动;吸油管组件,是吸取发动机废油的组件,其包含:吸油软管4,其一端连接吸油管接头5,另一端连接进油接头18,吸油软管4闲置时置嵌在双槽卡座2内,使储存本机时吸油软管不会脱落,吸油软管4使用中如果间隙不用时也可以绕置在所述弧形支架3上;吸油针形管6,其一端连接吸油管接头5,另一端通过汽车发动机油尺孔进入发动机至油底壳底部进行吸油,其配有一个针形管护套7,闲置时吸油针形管6置于针形管护套7, —则保护吸油针形管,二则防止吸油管组件滴油,保护环境,针形管护套7挂置在所述环形弯管I的固定位置上;方形三接19,固定于所述环形弯管I的中间位置,其第一端连接所述进油接头18,第三端是封闭的并与一连接管20的一端连接;传送油管组件,是传送发动机废油的组件,包含:进油硬管21,其一端与所述方形三接19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进入主箱体12内,其在与主箱体12接触处套有橡胶套11,以固定进油硬管21 ;进油软管13,置于主箱体12内,其一端与进油硬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发动机抽油机,其特征在于包含:环形弯管(1),是由钢管制成的椭圆形主机骨架,顶部装有弧形支架(3),弧形支架(3)上固定一个双槽卡座(2);主箱体(12),是用钢板制成并用螺栓固定于所述环形弯管(1)一侧下部的主机箱体,内装油泵马达总成(15),上部搁置一个盛装废油并设有顶孔(241)的废油桶(24);吸油管组件,是吸取发动机废油的组件,其包含:吸油软管(4),其一端连接吸油管接头(5),另一端连接进油接头(18),其闲置时置嵌在所述双槽卡座(2)内;吸油针形管(6),其一端连接吸油管接头(5),另一端通过汽车发动机油尺孔进入发动机至油底壳底部进行吸油;方形三接(19),固定于所述环形弯管(1)的中间位置,其第一端连接所述进油接头(18),第三端是封闭的并与一连接管(20)的一端连接;传送油管组件,是传送发动机废油的组件,包含:进油硬管(21),其一端与所述方形三接(19)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进入主箱体(12)内;进油软管(13),置于主箱体(12)内,其一端与进油硬管(21)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油泵马达总成(15)的进油口连接;出油软管(14),置于主箱体(12)内,其一端连接所述油泵马达总成(15)的出油口;出油硬管(10),置于主箱体(12)外,其一端进入主箱体(12)内与出油软管(14)的另一端连接:出油管组件,是输出发动机废油的组件,其一端连接出油硬管(10)的另一端,另一端为输出端,插入废油桶(24)的顶孔(241)内,将废油排入废油桶(24)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成川
申请(专利权)人:夏成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