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石油化工有机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36922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6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石油化工有机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简记:石化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方法。以石化剩余污泥、河道底泥、粉煤灰、民用建筑废玻璃、粘土按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原料制备球形、轻质水处理滤料的方法。滤料各组分质量配比为:石化剩余污泥10-20%、粉煤灰20-30%、河道底泥30-50%、废玻璃粉10%、粘土0-25%,另加原料总重量25-30%的水,依次经造粒、干燥与高温烧结而成,所得的滤料产品理化性能指标均达到了《CJ-T299-2008水处理用人工陶粒滤料》标准规定之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用原料皆为大宗量固体废弃物,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制备工艺流程简单,产品附加值高等优点。此外,石化剩余污泥、河道底泥有机物含量高、热值较大,可节省烧制过程中燃料消耗,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石油化工有机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简记:石化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方法。以石化剩余污泥、河道底泥、粉煤灰、民用建筑废玻璃、粘土按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原料制备球形、轻质水处理滤料的方法。滤料各组分质量配比为:石化剩余污泥10-20%、粉煤灰20-30%、河道底泥30-50%、废玻璃粉10%、粘土0-25%,另加原料总重量25-30%的水,依次经造粒、干燥与高温烧结而成,所得的滤料产品理化性能指标均达到了《CJ-T299-2008水处理用人工陶粒滤料》标准规定之要求。本专利技术所用原料皆为大宗量固体废弃物,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制备工艺流程简单,产品附加值高等优点。此外,石化剩余污泥、河道底泥有机物含量高、热值较大,可节省烧制过程中燃料消耗,节能减排意义重大。【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石油化工有机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简记:石化剩余污泥)及河道底泥、粉煤灰、民用建筑废玻璃等大宗量固体废弃物为原料制备水处理滤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石油化工有机废水作为一种典型的有机化工类工业废水,在使用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净化处理时,剩余污泥中除含有生物残体外,还包括微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吸附在活性污泥表面的胶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部分无机物及少量重金属元素(Cr,Ni, Zn, Co,Pb等)。这些污泥含水率通常大于99.5%。为减少污泥体积,脱水过程中一般通过添加调理剂(生石灰),使得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小于40%。我国对这类石油化工污泥广泛采用焚烧或填埋处置,但存在操作成本高、二次污染等问题,特别是焚烧过程中的二噁英污染。而国外采用的溶剂萃取、固液分离等技术,由于投资、操作成本及技术等原因,在国内也很难得到应用和推广。同时,这些含有生石灰的生物污泥,由于大量Ca的存在,使得其也不能像市政污泥那样直接用作制砖、水泥及工业陶粒原料。因而,寻求一种资源化石化剩余污泥处置方法意义重大。滤料作为生物膜法微生物载体,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处理效果。传统陶粒滤料主要使用粘土、页岩等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限制了陶粒滤料的产量。近年来,分别以粉煤灰、煤矸石、市政污泥、各类工业污泥(如电镀污泥、造纸污泥、电解污泥等)、河浜底泥等大宗量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的陶粒滤料制备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专利技术人(张文艺)利用河浜底泥为原料(专利授权【专利技术者】张文艺, 戴如娟, 郑泽鑫, 刘芳, 吴凌云 申请人:常州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油化工有机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简记:石化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方法,它以石化剩余污泥、河道底泥、粉煤灰、民用建筑废玻璃等大宗量固体废弃物按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原料制备球形、轻质水处理滤料,其特征是:原料各组分的质量配比为石化剩余污泥10?20%;粉煤灰20?30%;河道底泥30?50%,废玻璃粉10%;粘土0?25%;另加原料总重量25?30%的水,依次经过造粒、干燥与高温烧结形成本专利技术的水处理滤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艺戴如娟郑泽鑫刘芳吴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