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空间变压器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30772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30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省空间变压器外壳,包括安装在变压器外的壳体,所述壳体为多块壁板拼接而成的长方体形结构,前端留有用于放入所述变压器的前开口,上端留有用于露出所述变压器接线头的上开口,后壁板外侧上设有用于固定变压器飞线的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省空间变压器外壳,在ER25型变压器外加装了壳体,壳体的后壁板上设有固定结构,飞线从ER25型变压器的接线端接出后,紧贴壳体固定在壳体后壁板上,将安规要求的平面距离设置在立体结构的壳体上,不需要用电路板上很长的平面距离来满足安规要求的平面距离,节省了空间,可以缩小电路板或者电路中ER25型变压器设计占据的面积。(*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电子的
,公开了省空间变压器外壳,包括安装在变压器外的壳体,所述壳体为多块壁板拼接而成的长方体形结构,前端留有用于放入所述变压器的前开口,上端留有用于露出所述变压器接线头的上开口,后壁板外侧上设有用于固定变压器飞线的固定结构。本技术中的省空间变压器外壳,在ER25型变压器外加装了壳体,壳体的后壁板上设有固定结构,飞线从ER25型变压器的接线端接出后,紧贴壳体固定在壳体后壁板上,将安规要求的平面距离设置在立体结构的壳体上,不需要用电路板上很长的平面距离来满足安规要求的平面距离,节省了空间,可以缩小电路板或者电路中ER25型变压器设计占据的面积。【专利说明】省空间变压器外壳
本技术涉及电子的
,尤其涉及省空间变压器外壳。
技术介绍
小型的变压器在电路板或者其他电路结构中是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在设计安装的时候,必须满足安规(安规即产品认证中对产品安全的要求,包含产品零件的安全的要求、组成成品后的安全要求)沿面距离要求。例如ER25型变压器,需要三层绝缘线飞线的延伸的长度距离要求在6mm以上。如果设计在电路板或者其他电路结构中,需要在ER25型变压器周围预留出6mm的平面接线距离来满足要求。这样电源占据的空间较大,而且这样直接伸出的飞线不利于插件作业,做业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省空间变压器外壳,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小型变压器需要占据较大空间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省空间变压器外壳,包括安装在变压器外的壳体,所述壳体为多块壁板拼接而成的长方体形结构,前端留有用于放入所述变压器的前开口,上端留有用于露出所述变压器接线头的上开口,后壁板外侧上设有用于固定变压器飞线的固定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为开设在所述后壁板上至少一凹槽,所述凹槽贯通所述后壁板上下端面。进一步地,所述凹槽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后壁板外侧端面左右两侧,进一步地,于所述壳体的下壁板外侧面上,其两端分别向外凸设有用于缠绕所述变压器飞线的绕线柱,所述绕线柱下端面位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进一步地,于所述后壁板和下壁板连接处的外棱上,两端凹陷设有凹腔,所述凹槽贯通至所述凹腔,所述绕线柱设置在所述凹腔内。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端开口处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变压器的上端盖,所述上端盖留有供所述变压器接线头露出的空隙。进一步地,所述上端盖包括分别连接在两侧壁的第一侧端盖、第二侧端盖和连接在后侧壁的第三侧端盖,各所述侧端盖之间留有所述空隙。进一步地,所述后壁板内表面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变压器的凸块。进一步地,所述凸块包括左凸块和右凸块,分别设置所述后壁板内侧面的左右两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的省空间变压器外壳可以直接安装在变压器外,变压器上端的接头从壳体上开口露出,变压器飞线可以穿出后然后固定在壳体后端面外侧,利用立体空间上的距离来满足变压器飞线的安规距离要求,节省了平面空间,在电路中不需要占据较大空间。【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省空间变压器外壳的正面俯视轴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省空间变压器外壳的背面仰视轴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省空间变压器外壳,包括安装在变压器外的壳体1,壳体I为多块壁板拼接而成的长方体形结构,前端留有用于放入所述变压器的前开口,上端留有用于露出所述变压器接线头的上开口,后壁板12外侧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变压器飞线的固定结构。现有技术中的变压器需要在周围预留出安规距离要求的平面距离,例如ER25型变压器,其飞线需要预留出6_的距离来满足要求。本实施例中将变压器装入壳体I后,变压器飞线从上端的上开口伸出,固定在后壁板12外侧的固定结构内,在立体空间上满足了变压器飞线的长度要求,同时不会占用电路中的平面空间,可以有效的缩小电路中电源的设计空间。在具体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变压器尺寸和所需要的安规距离,通过改变壳体I的尺寸或形状来满足其要求。所述的固定结构设计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设计卡扣,将变压器飞线卡入固定,或者设置穿孔,将变压器飞线穿入固定等。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方式如图2所示,后壁板12外侧开设有至少一凹槽,所述凹槽贯通后壁板12上下端面。变压器飞线可以压入凹槽内,与后壁板12相固定。本实施例中凹槽设计为两条: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22,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变压器需要的不同飞线数量设计对应数量的凹槽。如图2所示,在壳体I的下壁板14外侧面上,其两端分别向外凸设有用于缠绕变压器飞线的绕线柱,所述绕线柱下端面位于凹槽端面一侧。本实施例中凹槽设置有两条,绕线柱也对应设置有两个:第一绕线柱1241和第二绕线柱1231。变压器飞线从凹槽穿出后,对应缠绕在绕线柱上,即可完成固定,线头不会裸露摆动,易于和其他电子元器件连接。在后壁板12和下壁板14连接处的外棱上,两端凹陷设有凹腔:包括第一凹腔124和第二凹腔123,凹槽对应贯通至凹腔,绕线柱对应设置在所述凹腔内。即第一凹槽121贯通至第一凹腔124,第一凹腔124内设有第一绕线柱1241 ;第二凹槽122贯通至第二凹腔123,第二凹腔123内设有第二绕线柱1231。将绕线柱设设置在凹腔中后,变压器与其他电器元件焊接时,焊点也位于凹陷的凹腔中,不会裸露在壳体外,不容易被破坏导致接触不良,而且便于插线操作。壳体I上开口处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变压器的上端盖,所述上端盖预留有用于露出所述变压器接头的空隙,可供变压器接线头露出,让变压器飞线接出。上端盖一方面起到了固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与电路中其他电器件分割的作用,不会靠的太近影响相互作用。本实施例中的上端盖包括连接在后侧壁的第三侧端盖121和分别连接在两侧壁的两个侧端盖,即第一端盖111和第二端盖131,各侧端盖结构相似,形状位置可以根据实际设计要求进行替换或者改变。第三侧端盖121、第一侧端盖盖111和第二侧端盖131之间留有所述的空隙。后壁板12内表面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变压器的凸块,所述变压器一侧面与所述凸块外侧面抵接。即将变压器装入壳体I后,其内端面抵压至所述凸块,后壁板12未设置凸块的区域与变压器内端面之间留有间隙。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将变压器与电路上其他元件隔离开,提供一定的安规平面距离,以满足爬坡电压和其他隔离要求的的安全需要。在实际中可以调节凸块的厚度来满足不同电路和变压器对元器件之间距离的要求。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凸块,即第一凸块125和第二凸块(图中未示出),二者分别设置在后壁板12的左右两端,实际设计中可以采用其他数量的凸块的设计。本实施中的省空间变压器外壳,在变压器的外部加装了壳体1,壳体I由多块壁板和上端盖拼接成,可以将变压器固定在内部。变压器接出的飞线能固定在后壁板12上的凹槽内,满足了安规距离对变压器飞线长度的要求,同时不会占据电路中的平面距离,节省了空间。变压器飞线末端缠绕至设置在凹腔的绕线柱上,不会四处摆动,方便插线焊接,而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省空间变压器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变压器外的壳体,所述壳体为多块壁板拼接而成的长方体形结构,前端留有用于放入所述变压器的前开口,上端留有用于露出所述变压器接线头的上开口,后壁板外侧上设有用于固定变压器飞线的固定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卫平颜庆东范传玺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崧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