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29140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30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贯流风机、热交换器、吸音层、第一吸音隔板、第二吸音隔板;壳体进一步包括:前板、后板、顶板、底板;贯流风机、热交换器、吸音层、第一吸音隔板以及第二吸音隔板内置于壳体内,送风口和下回风口之间形成风道,贯流风机设置在下回风口上方左侧风道内,在位于贯流风机左侧风道内,设置热交换器,在位于贯流风机右侧的顶板内壁的表面附着吸音层,并在位于下回风口左上侧的顶板内壁设置第一吸音隔板;在位于贯流风机右侧的底板内壁的表面附着吸音层,并在紧邻下回风口左侧的底板内壁设置所述第二吸音隔板。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降低空调噪声、降低风道中气流压力损失、提升空调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贯流风机、热交换器、吸音层、第一吸音隔板、第二吸音隔板;壳体进一步包括:前板、后板、顶板、底板;贯流风机、热交换器、吸音层、第一吸音隔板以及第二吸音隔板内置于壳体内,送风口和下回风口之间形成风道,贯流风机设置在下回风口上方左侧风道内,在位于贯流风机左侧风道内,设置热交换器,在位于贯流风机右侧的顶板内壁的表面附着吸音层,并在位于下回风口左上侧的顶板内壁设置第一吸音隔板;在位于贯流风机右侧的底板内壁的表面附着吸音层,并在紧邻下回风口左侧的底板内壁设置所述第二吸音隔板。应用本技术,可以降低空调噪声、降低风道中气流压力损失、提升空调效率。【专利说明】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由于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可以通过驱动室内空气进行循环,从而实现效率较高的室内制冷或制热,多安装在对室内环境要求较高的宾馆、学校、写字楼等场所。但由于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容易影响用户,因而,在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设计中,通过优化改进设备,降低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产生的噪声就显得尤为重要。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噪声主要来自于贯流风机的空气动力噪声,由叶轮和驱动该叶轮转动的电机组成的贯流风机通常位于下回风口的正上方,当风管式空调室内机采用下回风方式运行时,噪声很容易通过下回风口传播到室内,而简单地将下回风口的位置偏离贯流风机的正下方,并不能产生明显的降噪效果。目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设计时主要采用在壳体内增加多组隔板的方式降低空调的噪音,例如,在专利CN2336261Y “防噪通风机”中,提出利用多块隔板交错设置于风机壳体内形成S形通道的方式,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但当气流通过安置有多组隔板的壳体时,容易造成严重的气流压力损失,对于升压能力不强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贯流风机,严重的气流压力损失会影响整个空调的性能,使得空调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降低风道中气流压力损失、提升空调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贯流风机、热交换器、吸音层、第一吸音隔板、第二吸音隔板;所述贯流风机,用于将部分室内风通过所述壳体上开设的下回风口吸入,并将吸入的室内风输送至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用于将由所述贯流风机输送的室内风进行热交换后,通过壳体上开设的送风口送入室内;所述吸音层,附着于所述第一吸音隔板、所述第二吸音隔板以及所述壳体内壁的表面,用于吸收所述贯流风机运行产生的部分噪声;所述第一吸音隔板,用于通过表面附着的所述吸音层吸收所述贯流风机产生的部分噪声后,将未吸收的噪声反射至所述壳体内壁;所述第二吸音隔板,用于通过表面附着的所述吸音层吸收所述贯流风机产生的部分噪声后,将未吸收的噪声反射至所述壳体内壁。较佳地,所述贯流风机、所述热交换器、所述吸音层、所述第一吸音隔板以及所述第二吸音隔板内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送风口和所述下回风口之间形成风道。较佳地,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前板、后板、顶板、底板;所述前板,形成所述壳体的前部,开设有用于向室内送风的所述送风口 ;所述后板,形成所述壳体的后部,所述后板内壁的表面附着所述吸音层;所述顶板,形成所述壳体的顶部,在位于所述贯流风机右侧的所述顶板内壁的表面附着所述吸音层,并在位于下回风口左上侧的所述顶板内壁设置所述第一吸音隔板;所述底板,形成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所述下回风口,在位于所述贯流风机右侧的所述底板内壁的表面附着所述吸音层,并在紧邻下回风口左侧的所述底板内壁设置所述第二吸音隔板。较佳地,所述贯流风机设置在所述下回风口上方左侧风道内,在位于所述贯流风机左侧风道内,设置所述热交换器。较佳地,所述第一吸音隔板倾斜设置在所述顶板内壁,所述第二吸音隔板倾斜设置在所述底板内壁。较佳地,所述第一吸音隔板与所述顶板内壁形成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吸音隔板与所述底板内壁形成的夹角。较佳地,所述第一吸音隔板与所述顶板内壁形成的夹角为140度,所述第二吸音隔板与所述底板内壁形成的夹角在150至160度范围。较佳地,所述第一吸音隔板沿放置方向与所述贯流风机的距离不小于50mm,所述后板与所述贯流风机的垂直距离不小于200mm。较佳地,所述下回风口的宽度与所述后板的高度的比值大于0.55。由上述可见,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壳体内部覆盖吸音材料,并在顶板倾斜设置一块覆盖吸音材料的隔板,在底板倾斜设置另一块同样覆盖吸音材料的隔板降低空调噪声,不仅结构简单,还能够降低风道中气流压力损失、提升空调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目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一般采用在壳体内安置多组隔板的方式,降低由贯流风机产生的噪音,但当风管式空调室内机采用下回风方式运行时,吸入壳体内的室内空气气流通过多级隔板时,会造成严重的压力损失,对于升压能力不是很强的贯流风机,严重的压力损失,会影响整个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性能。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壳体内部覆盖吸音材料,并设置两块同样覆盖吸音材料的隔板降低空调噪声,不仅结构简单,还能够降低风道中气流压力损失、提升空调效率。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包括:下回风口 101、贯流风机102、热交换器103、送风口 104、吸音层105、第一吸音隔板106、第二吸音隔板107、壳体108 ;其中,贯流风机102、热交换器103、吸音层105、第一吸音隔板106以及第二吸音隔板107内置于壳体108内,壳体108上开设有下回风口 101以及送风口 104,送风口 104和下回风口 101之间形成风道。贯流风机102,由叶轮和驱动该叶轮转动的电机组成,用于将部分室内风通过下回风口 101吸入,并将吸入的室内风输送至热交换器103。本技术实施例中,风管式空调室内机采用下回风方式运行,贯流风机102启动后,通过下回风口 101,吸入室内风,并改变吸入的室内风流速和流动方向,增加吸入的室内风压力,然后,将吸入的室内风输送至热交换器103。热交换器103,用于将由贯流风机102输送的室内风进行热交换后,通过送风口104送入室内。本技术实施例中,热交换包括在热交换器103中进行冷却或加热。在进行冷却或加热处理后,通过送风口 104送入室内。室内空气由贯流风机102吸入,经过热交换器103处理后再送入室内,不断循环,达到降低或升高室内温度的作用。吸音层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贯流风机、热交换器、吸音层、第一吸音隔板、第二吸音隔板;其中,贯流风机,用于将部分室内风通过壳体上开设的下回风口吸入,并将吸入的室内风输送至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用于将由贯流风机输送的室内风进行热交换后,通过壳体上开设的送风口送入室内;吸音层,附着于第一吸音隔板、第二吸音隔板以及壳体内壁的表面,用于吸收贯流风机运行产生的部分噪声;第一吸音隔板,用于通过表面附着的吸音层吸收贯流风机产生的部分噪声后,将未吸收的噪声反射至壳体内壁;第二吸音隔板,用于通过表面附着的吸音层吸收贯流风机产生的部分噪声后,将未吸收的噪声反射至壳体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仁亮姜志成崔明进士干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