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28848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30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灯,包括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灯头、安装在所述灯头上的LED发光体以及设置在所述LED发光体外围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用作结构性支撑的环形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内侧表面的第一导热层和设置在所述本体外侧表面的第二导热层,所述散热器沿径向还开设有多个用于增强热对流散热的通孔。相对常见铝或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散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LED灯中第一导热层与第二导热层通过通孔连接可形成热对流,利于散热;通过散热器的本体在材料选型上比目前的金属材料散热器更加灵活,重量可以更轻,且更加便宜,从而令LED灯具价格降低,利于LED照明的快速推广与发展。(*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LED灯,包括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灯头、安装在所述灯头上的LED发光体以及设置在所述LED发光体外围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用作结构性支撑的环形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内侧表面的第一导热层和设置在所述本体外侧表面的第二导热层,所述散热器沿径向还开设有多个用于增强热对流散热的通孔。相对常见铝或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散热器,本技术的LED灯中第一导热层与第二导热层通过通孔连接可形成热对流,利于散热;通过散热器的本体在材料选型上比目前的金属材料散热器更加灵活,重量可以更轻,且更加便宜,从而令LED灯具价格降低,利于LED照明的快速推广与发展。【专利说明】—种LED灯
本技术涉及照明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LED灯。
技术介绍
热量的传导路径主要分为三种形态,分别为热传导传递,热对流传递,热辐射传递。LED芯片所产生的热量从LED芯片的金属散热块出来,先经过焊料到铝基板或者铜基板,再通过导热胶才到散热器。通常的提高散热做法是优化散热器,目前已有的LED散热设计,基本上都采用铝或铝合金材料散热器,散热器常采用鳍片形状,如图1所示。该散热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 I)铜散热器热传导优但体重,铝体稍轻但热传导相对较差,且金属材料价格与制作成本偏高,体积笨重,若太薄太轻则不能为LED灯具提供良好的结构支撑,散热器成本低不下来,导致LED灯具整体成本偏高,不利于LED灯具的大量普及发展。(2)不管是铜散热器还是铝散热器,传统散热设计只强调热传导而忽视热对流,而热对流不畅时,热传导再好散热效果也会大打折扣;(3)密集分布的鳍片看似增大了散热面积,但限制了鳍片间空气的流通,真正的有效散热面积不但没得到增加,反而有减小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达到良好散热效果的同时,大幅降低LED散热器成本的LED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LED灯,包括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灯头、安装在所述灯头上的LED发光体以及设置在所述LED发光体外围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用作结构性支撑的环形的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内侧表面的第一导热层和设置在所述本体外侧表面的第二导热层。本技术所述的LED灯中,所述散热器沿径向开设有多个用于增强热对流散热的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均贯通所述第一导热层、所述本体及所述第二导热层。本技术所述的LED灯中,所述散热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通孔内侧壁上的第三导热层,所述第三导热层与所述第一导热层、所述第二导热层相连接并包围在所述本体表面。本技术所述的LED灯中,所述散热器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热层外表面、用于增强热辐射散热的热辐射层。本技术所述的LED灯中,所述散热器沿轴向开设有多个用于增强热对流散热的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均贯通所述第一导热层、所述本体、所述第二导热层及所述热辐射层。本技术所述的LED灯中,所述散热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通孔内侧壁上的第三导热层。本技术所述的LED灯中,所述本体横截面包括内侧框与外侧框,所述内侧框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外侧框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内侧框与所述外侧框形状相同。本技术所述的LED灯中,所述本体横截面包括内侧框与外侧框,所述内侧框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外侧框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内侧框与所述外侧框形状不相同。本技术所述的LED灯中,所述LED发光体与所述散热器之间还设有用于导光及聚光的灯罩。实施本技术的LED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相对常见铝或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散热器,本技术通过散热器的本体31在材料选型上比目前的金属材料散热器更加灵活,重量可以更轻,且更加便宜;2.第一导热层与第二导热层通过通孔连接可形成热对流,利于散热;当第三导热层用导热材料填充时,可使得结构更牢固,及导热填充物易于热传导;3.本技术散热器的本体与LED灯具其余部分可采用相同材料,制成一体成型灯具结构,制作更加方便。本技术的LED灯能大幅降低LED灯具散热器材料成本,重量与制作成本,从而令LED灯具价格降低,利于LED照明的快速推广与发展。【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LED灯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LED灯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LED灯散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LED灯散热器上通孔34的第一种填充方式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LED灯散热器上通孔34的第二种填充方式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LED灯散热器上通孔34的第三种填充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LED灯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散热器沿LED灯径向方向延伸出多个鳍片,该结构看似增大了散热面积,但限制了鳍片间空气的流通,真正的有效散热面积不但没得到增加,反而有减小的可能,且金属材料价格与制作成本偏高,体积笨重,若太薄太轻则不能为LED灯具提供良好的结构支撑,散热器成本低不下来,导致LED灯具整体成本偏高。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LED灯结构示意图,包括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灯头1、安装在所述灯头I上的LED发光体2 (图2中未标示)以及设置在所述LED发光体2外围的散热器3,沿散热器3径向还开设有多个用于增加热对流散热的通孔34,所述LED发光体2与所述散热器3之间还设有用于导光聚光的灯罩4。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LED灯散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散热器3由多层结构组成,包括用作结构性支撑的环形的本体31、设置在所述本体31内侧表面的第一导热层32和设置在所述本体31外侧表面的第二导热层33,所述散热器3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热层33外表面并用于增强热辐射散热的热辐射层36。所述散热器2沿径向开设有多个用于增强热对流散热的通孔34,每个所述通孔34均贯通所述第一导热层32、所述本体31、所述第二导热层33及所述热辐射层36。所述散热器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通孔34内侧壁上的第三导热层35。其中,所述本体31为LED灯具提供结构性支撑,可以替代常见LED灯具的灯杯,方便LED灯具制成各种形状,如方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不同于常见LED灯具铝或铝合金材料散热器,本技术新型结构散热器在本体31材料的选取上不需要局限于高导热性的金属材料,散热器3的本体31可以不导热,在选择上可以基于如价格,硬度和模具难易度等其它方面来考虑,灵活性更大,材料可以更便宜与轻便,如塑料,玻璃,陶瓷,PCB板等导热性能较差的材料均可用来做本体31。其中,所述散热器的导热层由设置在所述本体31内表面的第一导热层32、所述本体31外表面的第二导热层33和设置在所述通孔34内侧壁上的第三导热层35组成,所述第三导热层35与所述第一导热层32、所述第二导热层33相连接并包围在所述本体31表面;导热层由导热材料制成,可以是导热涂层,如铝或铜等,可通过电镀等工艺分别涂覆在本体31的内外两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灯,包括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灯头(1)、安装在所述灯头(1)上的LED发光体(2)以及设置在所述LED发光体(2)外围的散热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3)包括用作结构性支撑的环形的本体(31),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31)内侧表面的第一导热层(32)和设置在所述本体(31)外侧表面的第二导热层(3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如柏郭丽芳张利刚
申请(专利权)人:辉芒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