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建光专利>正文

一种接触式手掌感应锁及智能感应防盗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27816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30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式手掌感应锁及智能感应防盗门,其中,接触式手掌感应锁包括设置在门体上的锁体、锁芯、金属把手、还包括红外传感器和设置在锁体内部的发光器、第一光敏传感器、第二光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微控制器、电动传动装置、反光板;红外传感器设置在锁体的外表面上;微控制器通过第一运算放大器与第二光敏传感器电连接、通过第二运算放大器与红外传感器电连接、通过第三运算放大器与电阻式传感器电连接,且分别与电动传动装置和发光器、第一光敏传感器电连接;发光器和第一光敏传感器均设置在门体上的锁体上;反光板设置在门框上,且位于门框的与门体完全处于关闭时锁体上的发光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相对的位置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式手掌感应锁及智能感应防盗门,其中,接触式手掌感应锁包括设置在门体上的锁体、锁芯、金属把手、还包括红外传感器和设置在锁体内部的发光器、第一光敏传感器、第二光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微控制器、电动传动装置、反光板;红外传感器设置在锁体的外表面上;微控制器通过第一运算放大器与第二光敏传感器电连接、通过第二运算放大器与红外传感器电连接、通过第三运算放大器与电阻式传感器电连接,且分别与电动传动装置和发光器、第一光敏传感器电连接;发光器和第一光敏传感器均设置在门体上的锁体上;反光板设置在门框上,且位于门框的与门体完全处于关闭时锁体上的发光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相对的位置上。【专利说明】一种接触式手掌感应锁及智能感应防盗门
本技术涉及智能锁具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触式手掌感应锁及智能感应防盗门。
技术介绍
当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家庭防盗门锁在安全性方面发展已经比较完善,但是现有的锁具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当房门内自锁时,用户出门时需要转动插销进行解锁,出门后还需要插钥匙进行锁门操作,分析上述过程可知:因为用户需要出门,就必须要先执行一次解锁的过程,显然这个过程会浪费很多时间,同时出门后,插钥匙锁门也是必要的操作步骤,同样这个操作更需要花费用户大量的时间,而且人工去锁门这个过程操作起来也很繁琐,并且用户是出家门,所以上述过程完全没有必要。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结构改进现有的锁具,解决锁具使用时繁琐的人工操作步骤,浪费大量时间的问题是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式手掌感应锁及智能感应防盗门,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接触式手掌感应锁,包括设置在门体上的锁体、锁芯,金属把手,还包括红外传感器和设置在锁体内部的发光器、第一光敏传感器、第二光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微控制器、电动传动装置、反光板;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锁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微控制器通过第一运算放大器与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电连接、通过第二运算放大器与所述红外传感器电连接、通过第三运算放大器与所述电阻式传感器电连接,且分别与所述电动传动装置和所述发光器、第一光敏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发光器和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均设置在门体上的锁体上;所述反光板设置在门框上,且位于门框的与门体完全处于关闭时锁体上的发光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相对的位置上。相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感应防盗门,包括门体和门框,还包括上述接触式手掌感应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接触式手掌感应锁及智能感应防盗门,其中,分析上述结构可知:金属把手使用金属材料制成,当用户处于室内时,当人手握住金属把手时,电源,电阻式传感器,金属把手,人体以及大地形成了完整的回路,并产生一个非常微弱的电流,(上述电流对人体无任何伤害),然后经过放大电路接入微控制器(即MCU)的输入管脚,这是MCU电阻式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同时,红外传感器利用了红外线感应原理,当人体的手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在红外线区域内,由于人体的热辐射,感应并产生信号,通过放大电路输入到微控制器内;只有当红外传感器(触发信号)和电阻式传感器(触发信号)都向微控制器发送信号时,微控制器同时检测到两种信号才会执行开锁操作,具体地,当微控制器对同时接收到两种信号进行处理,将处理后指令(如执行开锁操作)发送给电动传动装置,电动传动装置接受信号后按指定的指令打开锁芯(即解除自锁),进而实现自动开启操作。只有两种传感器都有信号发送到MCU时,才进行开门操作,这样可最大限度的保证安全。在实现关锁功能工作时,由于,所述反光板设置在门框上与门体处于关闭时发光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相对的固定位置上;所以只有当门体处于关闭位置时,发光器发射的红外光经才能经过所述反光板(门体处于关闭位置时的对应位置门框安装)反射到第二光敏传感器内;同时,日照光线也可能射到第二光敏传感器上的,这时避免造成锁门的误判,所以解决方法就是在发光器的上面再加一个第一光敏传感器,所以在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由于发光器经过反光板,反射到第二光敏传感器,第一光敏传感器是接收不到光线并且不会有信号,所以当第二光敏传感器有信号,而第一光敏传感器没信号时,门处于关闭状态(自锁);这样当门打开时,即便有光线干扰,这时候两个光敏传感器都有信号触发微控制器,这时候所以不会执行自动锁门;具体地,当门体打开后,由于门体上锁体内部的发光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也会随之产生空间位置变化,但是设置在门框上的反光板没有移动,这时发光器发射的红外光不会发射到反光板上,第二光敏传感器也接收不到信号,同时即便有日照光线射入,由于第一光敏传感器也有信号,证明此时门处于打开状态,不是完全关闭状态,这样微控制器判断同时有第一光敏传感器及第二光敏传感器信号输入时,不执行任何操作。然而,只有门体完全处于关门状态时,第二光敏传感器能接收光信号(经反射的),这时第一光敏传感器没有信号,有且仅有第二光敏传感器的信号触发MCU输入信号(触发信号),MCU进而控制所述干路上的电动传动装置进行自动关锁操作;本技术提供的接触式手掌感应锁,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实现了自动开关锁的目的,解决了锁具使用时繁琐的人工操作步骤,浪费大量时间的问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式手掌感应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式手掌感应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式手掌感应锁的控制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和图2、图3,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接触式手掌感应锁1,包括设置在门体上的锁体2、锁芯3,金属把手4,还包括红外传感器5和设置在锁体2内部的发光器6、第一光敏传感器11、第二光敏传感器7、电阻式传感器8、微控制器9、电动传动装置10、反光板12 ;所述红外传感器5设置在所述锁体2的外表面上;所述微控制器9通过第一运算放大器21与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7电连接、通过第二运算放大器22与所述红外传感器5电连接、通过第三运算放大器23与所述电阻式传感器8电连接,且分别与所述电动传动装置10和所述发光器6、第一光敏传感器11电连接;所述发光器6和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11均设置在门体上的锁体2上;所述反光板12设置在门框13上,且位于门框13的与门体完全处于关闭时锁体2上的发光器6和第二光敏传感器7相对的位置上。上述电器元件的具体功能结构如下:所述电阻式传感器8用于当人体接触所述金属把手4后发送触发信号至微处理器9,当红外传感器5感应人体后发送触发信号至微处理器9 ;所述发光器6用于发射红外光;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7用于在接收到由反光板12反射的所述红外光后发送触发信号至微处理器9 ;所述微控制器9用于在同时接收电阻式传感器8发送的触发信号和红外传感器5发送的触发信号后控制所述电动传动装置10执行开锁操作,接收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7发送的触发信号后控制所述电动传动装置10执行关锁操作;所述电动传动装置10用于控制锁芯3自动开启或自动闭合。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红外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触式手掌感应锁,包括设置在门体上的锁体、锁芯,金属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传感器和设置在锁体内部的发光器、第一光敏传感器、第二光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微控制器、电动传动装置、反光板;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锁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微控制器通过第一运算放大器与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电连接、通过第二运算放大器与所述红外传感器电连接、通过第三运算放大器与所述电阻式传感器电连接,且分别与所述电动传动装置和所述发光器、第一光敏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发光器和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门体上的所述锁体上;?所述反光板设置在门框上,且位于所述门框的与所述门体完全处于关闭时锁体上的发光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相对的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光
申请(专利权)人:杨建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