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患者保持侧卧位或半坐位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23617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30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护理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供患者保持侧卧位或半坐位的装置,由一块患者接触台面、两根支架和三根底部平衡杆组成;三根底部平衡杆焊接在一起构成框架结构,所述的患者接触台面上设有多个透气孔和一个臀部放置孔,患者接触台面、支架和底部平衡杆构成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贴近医院护理工作,减少了患者的治疗痛苦,有利其疾病恢复。(*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 device for holding a lateral position or a half sitting position for a pati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edical car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evice to keep lateral position or semi sitting position for patients, by a contact with the table, two brackets and three at the bottom of the balance bar; three at the bottom of the balance bar are welded together in a frame structure, contact with the tabl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an air hole and a hole is placed in contact with the hips, section table, support and bottom balance rod as a right triangle. The utility model is close to the hospital nursing work, and reduces the treatment pain of the patient, and is favorable for the recovery of the dise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患者保持侧卧位或半坐位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供患者保持侧卧位或半坐位的装置。
技术介绍
医院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尤其对于卧床患者的护理,要照顾到方方面面,无微不至。患者长期卧床,背部及臀部肌肉血运不畅,容易造成压疮;昏迷患者卧床,容易舌后坠,口腔分泌物及痰液误吸,导致窒息引起严重后果;肺部疾病及肌无力患者不能平卧,需要保持侧卧位或半坐位;心衰患者需要保持左侧卧位。不同疾病患者有时有特殊的体位要求。现在护士一般为女性,卧床或昏迷患者常常依靠至少两个护士一起协作翻身,然后把枕头垫在背部或臀部。清醒但需要保持侧卧位或半坐位患者常因疾病原因只能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有时候也会借助枕头的帮助。卧床或昏迷患者每隔一段时间需要翻身拍背,以防止痰粘连和褥疮,这使得护士工作量很大。而且每次一般均需两名以上护士协作,这无形中更给工作忙、时间紧的护士增加了压力。而且医院的枕头一般均为厚厚的棉花,较为柔软,但是透气性较差。使患者被垫处得不到放松,无形中降低了翻身拍背的护理效果,有时候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医源性损伤。需长时间保持一个特定体位的患者常因肌肉酸痛,不能坚持,增加了疾病治疗中的痛苦。因此,临床护理亟需一种供患者保持侧卧位或半坐位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适用于临床,更贴近护理工作和患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供患者保持侧卧位或半坐位的装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供患者保持侧卧位或半坐位的装置,它由一块患者接触台面、两根支架和三根底部平衡杆组成;三根底部平衡杆焊接在一起构成框架结构,所述的患者接触台面上设有多个透气孔和一个臀部放置孔,患者接触台面、支架和底部平衡杆构成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患者接触台面与底部平衡杆的夹角A为15°至75°。所述的支架高度可调,较佳的,由实心柱和空心套管组成,实心柱上有突出的固定点,空心套管上有两个以上的支架高度调节孔洞,通过实心柱上有突出的固定点固定在不同位置的支架高度调节孔洞上,从而实现支架调节高度的目的。所述患者接触台面长度可以从正常成年人的肩部到大腿上部之间,较佳的,尺寸为长 70-100cm,宽 40-60cm。所述的患者接触台面与底部平衡杆的夹角A为30°至45°。所述的透气孔直径为0.2-1.0cm,这些小而密的孔洞,使得患者直接接触时不会感觉到不舒服,又能保持透气性。在靠近臀部的地方,有一个较大的孔洞,用于保持侧卧时放置突出的臀部,避免臀部与背部不在一个平面,受到挤压,从而保持臀部良好的透气性。较佳的,所述的臀部放置孔直径为20-40cm。如果患者觉得接触台面较硬,在冬天还可在接触台面上固定配套专用的薄垫子。本技术根据目前医院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而设计,其结构紧凑、设计合理、轻巧灵活,使用方便。对于卧床/昏迷患者来说,只需要一名护士将患者一侧轻轻抬起,然后将此装置置于患者背臀部即可。对于需要保持侧卧位/或半坐位的患者,可自行将装置放于需要支撑侧,不需用力保持所需体位,减少了治疗痛苦,有利于疾病恢复。而且高度可根据不同需要自由调节,能适合多种不同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其中:患者接触台面I ;透气孔2 ;臀部放置孔3 ;支架4 ;实心柱5 ;底部平衡杆6 ;空心套管7 ;患者接触台面与底部平衡杆的夹角A。【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不仅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供患者保持侧卧位或半坐位的装置,由一块患者接触台面1、两根支架4和三根底部平衡杆6组成;三根底部平衡杆焊接在一起构成框架结构,所述的患者接触台面I上设有多个透气孔2和一个臀部放置孔3,患者接触台面、支架和底部平衡杆构成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患者接触台面与底部平衡杆的夹角A为30°。实施例2:一种供患者保持侧卧位或半坐位的装置,其余同实施例1,所述的支架4由实心柱7和空心套管7组成,实心柱上有两个突出的固定点,空心套管上有三个支架高度调节孔洞,通过实心柱上有突出的固定点固定在不同位置的支架高度调节孔洞上,从而实现支架调节闻度的目的。通过调节高度,所述的患者接触台面与底部平衡杆的夹角A可以从15°至75°变化。实施例3:一种供患者保持侧卧位或半坐位的装置,其余同实施例2,所述患者接触台面I的尺寸为长80cm,宽50cm。所述的透气孔2直径为0.5cm。所述的臀部放置孔3直径为30cm。实施例4:临床使用,当昏迷患者需要侧卧位时,护士可调节支架4的高度或选择固定角度的本技术,然后左手将患者向上推起,右手将整个装置置于患者背臀部,注意将患者臀部置于臀部放置孔3,背部贴近透气孔2,这样仅需一名护士就完成了翻身操作,使得患者即保持了侧卧位,防止误吸,又使得背臀部得到了良好的通风透气,避免了压疮发生。当患者需要保持半坐位时,护士可调节支架4的高度或选择固定角度的本技术,然后将整个装置横过来,置于患者背后,如背部需要透气,可靠在臀部放置孔3位置。如需要整个背部得到支撑,可靠在臀部放置孔3以外的其它接触台面。有一个固定支撑点,避免患者为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而导致的肌肉疲劳。以上已对本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患者保持侧卧位或半坐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一块患者接触台面、两根支架和三根底部平衡杆组成;三根底部平衡杆焊接在一起构成框架结构,所述的患者接触台面上设有多个透气孔和一个臀部放置孔,患者接触台面、支架和底部平衡杆构成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患者接触台面与底部平衡杆的夹角A为15°至7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患者保持侧卧位或半坐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一块患者接触台面、两根支架和三根底部平衡杆组成;三根底部平衡杆焊接在一起构成框架结构,所述的患者接触台面上设有多个透气孔和一个臀部放置孔,患者接触台面、支架和底部平衡杆构成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患者接触台面与底部平衡杆的夹角A为15°至7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患者保持侧卧位或半坐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由实心柱和空心套管组成,实心柱上有突出的固定点,空心套管上有两个以上的支架高度调节孔洞,通过实心柱上有突出的固定点固定在不同位置的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佳思邓本强毕晓莹余龙娟张雷吴涛杨士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