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佑汉专利>正文

水旱田多用途耕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1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旱田多用途耕整机,属农业机械领域。它由动力机、变速箱、机架、驱动轮、切换拉杆、支撑架、支撑轮及扶手等构成。扶手和动力机安装在机架的前部,驱动轮的一侧同轴上安装有与动力机连接的变速箱,机架的中部通过固定座安装有农机配件,后部安装有支撑轮。它是通过切换拉杆和紧固杆调节安装在固定座上的耙、戗、犁等农机配件,来完成中耕、耙、戗、犁等不同的作业要求的。解决了现有农机具只适合大块农田的作业,对较小的农田耕作时易留死角和损伤作物,且功能单一,水旱田不能兼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水旱田两用,具有犁、耙、戗、中耕等多功能,耕作时不留死角,不损伤作物,且结构简单,特别适合小块农田作业。(*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旱田多用途耕整机,属农业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种田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机械化普及率的提高,现在的农田作业大多都使用农业机械来完成,如农田经常用到的旋耕机、中耕机、播种机以及施肥机等等。这些农业机械在工作效率及抢抓季节上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由于这些农业机械多采用拖拉机牵引,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会留下一些不足,如有些田边死角耕整不到,拖拉机的轮胎会将部分田地碾压结实等,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在中耕作业过程中,拖拉机极易将农作物的秸杆碰伤挂断,影响日后的产量。因此,现有的农机具都只适合平原地区大块农田的作业,而对于丘岭平湖地区较小的,或不规整的农田进行耕作时,既不实用,又发挥不出它的优势。针对上述的不足,现在也出现了一些自带动力的小型农机具,虽能适应丘岭平湖地区较小的,或不规整的农田进行耕作,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即在耕作时,需要操作人员跟在农机后面进行掌控,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及安全性差,而且功能单一,水旱不能兼用,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水旱田两用,具有犁、耙、戗、中耕等多功能,耕作时不留死角,不损伤作物,特别适合小块农-->田作业;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小的水旱田多用途耕整机。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水旱田多用途耕整机,它由动力机、变速箱、机架、驱动轮、切换拉杆、支撑架、支撑轮、扶手及紧固杆构成,其特征在于:机架的前部安装有扶手和动力机,驱动轮安装在扶手的下端,驱动轮的一侧同轴上安装有变速箱,并通过皮带与动力机连接;机架的中部安装有切换拉杆和紧固杆,通过切换拉杆和紧固杆固定有一固定座,固定座上安装有农机配件;机架的后部通过连接孔和支撑架安装有两个支撑轮。所述的驱动轮与支撑轮呈三角形布置。所述的机架中部安装有座板。所述的农机配件为耙、戗、犁。所述的紧固杆为活动紧固杆。所述的两个支撑轮的轮距可伸缩,且其中一个支撑轮可收拢安装在机架的对称中心线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水旱田两用,通过在固定座上安装不同农机配件的结构方式,可根据田地不同的工作要求选择不同的农机配件,达到耕、耙、戗、中耕等多种功能,耕作时不留死角,不损伤作物;还能实施播种和施肥。耙、戗、犁等农机配件的安装位置位于机架的中部,能对农田作业时的深浅保持一致。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小。特别适合小块农田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水旱田多用途耕整机的主视图;-->图2为水旱田多用途耕整机的俯视图;图3为水旱田多用途耕整机的左视图;图4为农机配件的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动力机,2、皮带,3、变速箱,4、驱动轮,5、机架,6、座板,7、切换拉杆,8、农机配件,9、紧固杆,10支撑轮,11、支撑架,12、连接孔,13、扶手,14、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该水旱田多用途耕整机由动力机1、皮带2、变速箱3、驱动轮4、机架5、座板6、切换拉杆7、紧固杆9、支撑轮10、支撑架11、扶手13及固定座14构成(参见附图1-3)。机架5的前部安装有扶手13和动力机1,驱动轮4安装在机架5前部的扶手13的下端,驱动轮4的一侧同轴上安装有变速箱3,并通过皮带2与动力机1连接,由动力机1带动驱动轮4前行而使该水旱田多用途耕整机行走。机架5的中部安装有座板6,行走时操作人员可坐在座板6上操作。机架5的中部安装有切换拉杆7和紧固杆9,通过切换拉杆7和紧固杆9活动固定有一固定座14,农机配件8安装在固定座14上。由于耙、戗、犁等农机配件的安装位置位于机架5的中部,因此能对农田作业时的深浅保持一致,彻底解决了现有农机具在耕作时深浅不一致的问题。紧固杆9上设置有调节孔,通过调节螺栓与机架5的连接,通过切换拉杆7和紧固杆9的调节,一是可以使农机配件8中的耙变换一定的角度后变成戗;二是起调节农机配件8的高低,进而控制农机配件8对农田作业时的深浅要求以及进一步控制稳定农机配件8的稳定性。-->所述的农机配件8为耙、戗、犁等通用农具,通过连接孔12安装固定在固定座14上,在对农田的耕、耙、戗、犁等作业时,只要在固定座14上安装上相应的农机配件8,就能完成中耕、耙、戗、犁等不同的作业要求。机架5的后部通过连接孔12和支撑架11安装有两个支撑轮10。驱动轮4与支撑轮10呈三角形布置,两个支撑轮10的轮距可伸缩调节,以适应不同的农作物行距。而且其中一个支撑轮10可收拢安装在机架5的对称中心线上,使两个支撑轮10与驱动轮4呈直角三角形布置,实现三轮两线,能更好的适应不同的农作物和不同的地形,防止在中耕作业中对作物的损伤。该水旱田多用途耕整机还可实现播种、施肥作业,即在支撑架11上部设置一个固定连接栓,将种子箱或肥料箱安装好,将种子箱或肥料箱底部的导管端头与固定座14上的农机配件8中的犁头连接固定好,随着该耕整机的运行,种子或肥料就能顺着导管经犁头撒落在泥土里,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播种或施肥作业。该水旱田多用途耕整机的驱动轮4外周轮廓上间隔的设置有叶片,叶片的高度为5-10cm,这种形状的驱动轮4不仅能在旱田里很好的牵引耕整机前行,在水田里同样也能很好的驱动,不会出现打滑、陷车的情况。达到水旱两用的目的。该水旱田多用途耕整机体形小巧,结构紧凑,只要更换不同的农机配件8就能满足农田不同的作业要求,减少了对农业机具的投入成本,特别适合小块农田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旱田多用途耕整机,它由动力机(1)、变速箱(3)、机架(5)、驱动轮(4)、切换拉杆(7)、支撑架(11)、支撑轮(10)、扶手(13)及紧固杆(9)构成,其特征在于:机架(5)的前部安装有扶手(13)和动力机(1),驱动轮(4)安装在扶手(13)的下端,驱动轮(4)的一侧同轴上安装有变速箱(3),并通过皮带(2)与动力机(1)连接;机架(5)的中部安装有切换拉杆(7)和紧固杆(9),通过切换拉杆(7)和紧固杆(9)固定有一固定座(14),固定座(14)上安装有农机配件(8);机架(5)的后部通过连接孔(12)和支撑架(11)安装有两个支撑轮(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旱田多用途耕整机,它由动力机(1)、变速箱(3)、机架(5)、驱动轮(4)、切换拉杆(7)、支撑架(11)、支撑轮(10)、扶手(13)及紧固杆(9)构成,其特征在于:机架(5)的前部安装有扶手(13)和动力机(1),驱动轮(4)安装在扶手(13)的下端,驱动轮(4)的一侧同轴上安装有变速箱(3),并通过皮带(2)与动力机(1)连接;机架(5)的中部安装有切换拉杆(7)和紧固杆(9),通过切换拉杆(7)和紧固杆(9)固定有一固定座(14),固定座(14)上安装有农机配件(8);机架(5)的后部通过连接孔(12)和支撑架(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佑汉
申请(专利权)人:李佑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