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纤维制保温筒的脱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0174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续制造无机纤维保温筒的方法,其中在芯子上缠绕成型和固化的保温筒有效地从芯子上分离并不会损坏保温筒。该方法在芯子传送装置上设置了两个位于脱芯位置上面的脱芯装置,以便脱芯装置重复地进行抓芯,提升,拔芯、下降和松开步骤,有效地提高了生产速度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无机纤维织物,例如玻璃棉或类似物连续制造一种保温筒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将其上缠有保温筒的芯子从输送的保温筒上自动分离的脱芯方法。常规的脱芯方法大致分成下列两种类型一种是公开在日本专利审查公报第昭48-28328号中的方法,其中一个芯子分离装置设在脱芯位置,以便通过传送装置的间歇移动完成脱芯操作;另一种是公开在日本专利审查公报第昭。53-30374号中的方法,其中脱芯操作是通过传送装置的连续移动完成的。前一种方法所具有的优点是,脱芯装置的结构相当简单并且其设备低廉;但其质量上存在缺点是,为了提高生产能力,如果必须提高从保温筒脱芯的速度时,则要减少占用的一次循环时间间隔,则大的和突然的拉拔压力有害地施加在保温筒的一个端部上,使该部分被压下而损坏,结果整个保温筒不可避免地变软。相反,后一种方法具有的优点是由于脱芯操作在连续移动的过程中完成,即传送装置不停下来,所以工作效率高,不会降低保温筒的质量;但其缺点是,脱芯装置的结构比较复杂,因而要求高的维护费用。鉴于现行方法不能在不降低保温筒质量的情况下经济和有效地完成脱芯操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方法,该方法中设置和利用了两个脱芯装置,以便在一个脱芯位置通过间歇移动利用两个脱芯装置交替地从保温筒分离出芯子。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能经济和高效地从保温筒中取出芯子,并不会降低其质量,由此提高了单位时间无机纤维保温筒的生产能力。为了获得上述和其它一些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利用了两个设置在一个脱芯位置上面的脱芯装置连续地完成下列步骤使各个由无机纤维保温筒缠绕并在其上成形固化的芯子一个接一个地连续传送到脱芯位置,以便通过一个间歇移动的传送装置停止在那里,同时由传送装置以一种方式固定,使芯子可被向上提起;每次传送装置停止时,起动两个脱芯装置的前面一个,借助于其抓芯臂提起一个带有保温筒的芯子,然后,起动一个保温筒分离件;使两个脱芯装置的后一个立刻将由其抓芯臂抓住的已脱开的芯子放回到传送装置上,后一个脱芯装置即准备在传送装置下次停止时可提起另一个带有保温筒的芯子;而前一个脱芯装置的保温筒分离件在下一次前一个脱芯装置提起带有保温筒的芯子之前回到其初始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无机纤维保温筒缠绕在其上的芯子由传送装置上的向上开口的V型夹具支撑,共中,两个脱芯装置的各自抓芯臂依次在脱芯位置上相对于传送装置的移动方向,从向前和退后的方向朝着/离开V型夹具前进/后退,并且在前进和后退的方向上抓芯臂的各个轴线位于V型夹具的开口角度内。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将参照较佳实施例、附图以及图4中所示的使用单个常规脱芯装置A的脱芯方法进行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制造无机纤维保温筒的方法示意图;图2是脱芯装置的示意性前视图;图3是图2所示装置的示意性右侧视图;图4是常规脱芯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前视图;图5是说明在使用一个传送装置和一个单个脱芯装置的情况下,和使用一个传送装置和两个脱芯装置的情况下的工作流程图。在图4中,一个其上缠绕着无机纤维保温筒B的芯子C由一个间歇式移动的传送装置D输送到正位于脱芯装置A下面的脱芯位置X,然后停止在这个位置上并放置在一个V型夹具E上。传送装置D的间歇式移动循环由图5中的实线G表示,其中,传送装置D只在脱芯操作的时间间隔T1停止,然后移动一段时间间隔T2,以便将下一个其上支撑有带有保温筒的芯子(待脱芯的芯子)的V型夹具E输送到脱芯位置X,在该位置传送装置再次停下来。如图4所示,在使用一个脱芯装置A的情况下,由于已从保温筒B上分离的芯子C仍留在脱芯装置A上,因此,在下一个脱芯操作之前必须有一个将芯子C放回到传送装置D上的步骤。因此,如图5中的实线H所示,在时间T1内需要进行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包括步骤a,在脱芯位置X由脱芯装置A的一个抓芯臂F抓住带有保温筒的芯子;步骤b,从V型夹具E提起芯子C;步骤C,从芯子C上拔出保温筒B;步骤d,降低抓芯臂F使已脱去保温筒B的芯子C返回到传送装置D上,即放回到原来的V型夹具E上;以及步骤e,松开抓住芯子C。如图5所示,在下一个芯子C输送到脱芯位置X之前,要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步骤f,即拔出件在步骤c中已完成拔出操作之后使拔出件回到其初始位置。在上述的常规脱芯操作中,抓芯步骤a、提升步骤b、拔出步骤c、下降步骤d、松开步骤e以及返回步骤f各自要求的时间分别为1秒、1秒、2.5秒,1秒,1秒和2.5秒。因此,用于脱芯操作的时间间隔T1约为6.5秒,而移动时间间隔T2约要求2.1秒,时间T1和T2的总和约为8.6秒。为了缩短脱芯时间间隔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当然要求缩短抓芯步骤、提升步骤、下降步骤、以及松开步骤中每一个步骤的时间间隔。最大因素是缩短用于拔出步骤的时间间隔。然而,如果提高拔出操作的速度,一个突然的压力有害地作用在保温筒的一个端部,使该部分被损坏,由此降低产品的质量。因此,对于常规单个脱芯装置A提高其脱芯效率是不可能的。相反,根据本专利技术,每当传送装置停止时,两个脱芯装置的前面一个借助于用于保温筒分离件操作的抓芯臂提起一个其上带有保温筒的芯子,而两个脱芯装置中的后一个立刻将由后一个脱芯装置的抓芯臂抓住的另一个已脱出的芯子放回到传送装置上。而且,后一个脱芯装置的抓芯臂做好准备在传送装置的下一次停止时提起另一个带有保温筒的芯子。因此,在使用两个脱芯装置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在传送装置的间歇移动过程中(由实线I表示)完成下一个步骤。也就是说,在传送装置的停止时间间隔TS内,如图5中的实线J所示,第一脱芯装置借助于其抓芯臂进行抓芯步骤a1和提升步骤b1,然后进入拔出步骤c1。另一方面,在停止时间间隔TS中,第二脱芯装置用其抓住已脱开的芯子的抓芯臂在第一装置上完成提升步骤b1的同时开始进行下降步骤d2,然后,进行松开下一个芯子的步骤e2,第二个脱芯装置的抓芯臂处于一个随时可抓住另一个带有保温筒的芯子的位置。由于第一脱芯装置的脱芯操作的进行与传送装置的移动无关,在松开步骤e2完成之后,传送装置被驱动一段时间间隔TM,以便使下一个其上带有保温筒的芯子进入脱芯位置。在停止时间间隔TS进行的步骤只包括抓芯步骤a1,提升步骤b1,下降步骤d2,和松开步骤e2。由于如上所述的第个步骤要求1秒钟,所以,传送装置的停止时间只要求约4秒钟。传送装置的移动所要求的时间间隔与脱芯装置的数目毫无关系。根据上述只使用一个脱芯装置的情况,时间间隔TM经计算约为2.1秒。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缩短这个时间间隔也是重要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使用两个脱芯装置的情况下,停止时间间隔TS和时间间隔TM的总合约6.2秒。在按照本专利技术使用两个脱芯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在第二脱芯装置的提升步骤b2之后,第一脱芯装置立即进行已脱出芯子的松开步骤e1之前的下降步骤d1,在第二脱芯装置的提升步骤b2完成之前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第一脱芯装置的拔出步骤C1。因此,拔出步骤C1可以有足够的时间,与使用一个脱芯装置的情况相比,芯子可在数秒时间内分离出来。由此,芯子可以较快地脱出使保温筒不被损坏。如图5所示,传送装置的停止时间间隔TS被缩短,由此增加了单位时间内脱芯操作的次数,使脱芯的效率提高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脱芯位置两个脱芯装置的各个抓芯臂相对于传送装置朝着和离开放在传送装置上支撑芯子的V型夹具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从无机纤维保温筒上脱出芯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使用了两个设置在脱芯位置上面的脱芯装置并连续完成下列步骤:使各个由无机纤维保温筒缠绕并在其上成形和固化的芯子一个接一个地连续传送到脱芯位置,以便通过一个间歇移动的传送装置停止在那里,同时由所述传送装置以一种方式固定,使芯子可被向上提起,每次所述传送装置停止时,起到两个脱芯装置的前面一个,以借助于其一个抓芯臂提起一个带有保温筒的芯子,然后起动一个保温筒分离件;使两个脱芯装置的后一个立刻将由其抓芯臂抓住的已脱开的芯子放回到所述传送装置上,后一个脱芯装置在所述传送装置下次停止时随时可提起另一个带有保温筒的芯子;以及使所述前一个脱芯装置的所述保温筒分离件在下一次前一个脱芯装置提起带有保温筒的芯子之前回到其初始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泷庆二大熊研高桥幸三
申请(专利权)人:帕拉蒙特硝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