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线的末端构造以及编织线的末端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01353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5:57
在将编织线(42)的末端夹入到内套圈(26)与外套圈(25)之间,并将外套圈(25)朝向内侧紧固的编织线的末端构造中,内套圈(26)具有至少一个沿着该内套圈(26)的轴向的第一槽(264),外套圈(25)沿着内套圈(26)的第一槽(264)凹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编织线的末端夹入到内侧环状体与外侧环状体之间,并将外侧环状体朝向内侧紧固的编织线的末端构造、以及编织线的末端处理方法。关于承认通过参照文献而进行引用的指定国,将2011年6月30日在日本国申请的特愿2011-145792号所记载的内容通过参照而引入本说明书,并作为本说明书记载的一部分。
技术介绍
已公知的技术有,用编织管覆盖防护罩的端部,并用环形部件对该编织管中的、与防护罩重叠的部分的外周进行紧固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03177号公报在上述技术中,由于防护罩、编织管以及环形部件均只是筒形状,因此若对环形部件进行紧固,则该环形部件会发生余长。因该余长而导致环形部件的外周局部突出,因此,存在无法充分地实现编织线的末端构造小型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的编织线的末端构造、以及能够实现编织线的末端构造小型化的编织线的末端处理方法。[I]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编织线的末端构造是,将编织线的末端夹入到内侧环状体与外侧环状体之间,并使上述外侧环状体朝向内侧紧固,该编织线的末端构造的特征点是,上述内侧环状体具有至少一个沿着上述内侧环状体的轴向的第一槽,上述外侧环状体沿着上述内侧环状体的上述第一槽凹入。[2]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上述内侧环状体具有沿着上述内侧环状体的周向的第二槽,上述外侧环状体也可以沿着上述内侧环状体的上述第二槽凹入。[3]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上述内侧环状体可以具有配置在多个上述第一槽之间的突出部。[4]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编织线的末端处理方法包括将编织线的末端夹入到内侧环状体与外侧环状体之间的第一工序、和将上述外侧环状体朝向内侧紧固的第二工序,该编织线的末端处理方法的特点是,上述内侧环状体具有至少一个沿着上述内侧环状体的轴向的第一槽,上述第二工序包括使上述外侧环状体沿着上述内侧环状体的上述第一槽凹入。[5]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上述内侧环状体具有沿着上述内侧环状体的周向的第二槽,上述第二工序可以包括使上述外侧环状体沿着上述内侧环状体的上述第二槽凹入。[6]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上述内侧环状体具有配置在多个上述第一槽之间的突出部,上述第二工序可以包括使上述突出部与上述编织线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外侧环状体沿着内侧环状体的第一槽凹入,因此能够实现编织线的末端构造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 (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主视图,图1 (b)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 (C)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 (C)的III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内套圈的立体图。图5 (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内套圈的主视图,图5 (b)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内套圈的俯视图,图5 (c)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内套圈的侧视图。图6 Ca)?图6 (g)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组装顺序的图。图7 C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紧固前的编织线的末端构造的剖视图,图7(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紧固后的编织线的末端构造的剖视图。图8 (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编织线的末端构造的俯视图,图8 (b)是沿着图8 (a)的VIIIB-VIIIB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 (a)?图1 (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 (c)的III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以及图5 Ca)?图5 (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套圈的图。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例如是在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等行驶驱动源中包括电动机的车辆中,在电动机与变频器之间传递大容量的功率的电力电缆的连接器。具体而言,该连接器10是安装于与变频器电连接的交流用电力电缆40的端部的母连接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交流用电力电缆40由三相交流电(U、V、W相)用的三条电线41、和围绕该三条电线41的编织线42构成。另外,也可以将上述连接器10构成为公连接器来代替母连接器,还可以将上述连接器10作为连接在变频器与蓄电池之间的电力电缆的连接器来使用。以下,将连接器嵌合的方向称为“嵌合方向”,将拆下连接器的方向称为“解除方向”。如图1 (a)?图1 (C)以及图2所示,该连接器10具备壳体30和三个端子20。端子20例如是由铜或铜合金构成的母端子,如图2所示,在其前端侧具有大致为箱形的收容部21,并且在其后端具有柱形部22。如图3所示,在端子20的收容部21内设置有弯曲成弓状的板簧211。对方的公连接器的公端子51能够插入到该收容部21,并且插入到收容部21内的公端子51由板簧211按压于箱状的收容部21的内壁面。因此,公端子51—边由板簧211按压一边插入到收容部21内。通过该按压,公端子51与收容部21相互摩擦接触,从而母端子20与公端子51被电连接。如图2所示,电力电缆40的电线41的中心导体压接于母端子20的柱形部22上。另外,该电线41具有覆盖中心导体的外周的绝缘层411,但在与柱形部22压接的端部,该绝缘层411被剥去而露出中心导体。该电线41分别被插入到环状的电线密封件23中。另外,在电线41上且在电线密封件23附近安装有应变消除器24,从而实现电线密封件23的防脱作用。另外,电线密封件23例如由硅橡胶构成。应变消除器24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构成。如图1 (a)?图1 (C)以及图2所示,壳体30具有:收容部31、筒部32、外壁部33以及凸部34,例如,由树脂材料等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一体地形成。在收容部31实质上平行地形成有三个收容孔311,三个收容孔311分别收容端子20。各个收容孔311在解除方向侧开口,端子20通过该开口而从收容部21侧插入到收容孔311内。电线密封件23与端子20 —起被压入到该收容孔311,该电线密封件23在端子20与壳体30之间进行密封。如图3所示,在收容孔311的底部形成有露出孔312,公端子51通过该露出孔312能够接近收容在收容孔311内的端子20。该收容部31突出于筒部32内,在收容部31与筒部32之间形成有嵌合槽321。公连接器的壳体(未图示)进入该嵌合槽321,并且收容部31进入公连接器的壳体内,由此,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嵌合。另外,在上述嵌合槽321中,在收容部31的外周安装有环状的壳体密封件313。该壳体密封件313例如由娃橡胶构成,嵌合时在收容部31与公连接器的壳体之间进行密封。如图1 (a)所示,筒部32是扁平的大致圆筒体,在该筒部32的长轴方向的两端形成有沿着嵌合方向的引导槽322、323。通过将公连接器的引导棱(未图示)插入到该引导槽322,323,由此母连接器10相对于公连接器被正确地定位。如图2所示,外壁部33在解除方向侧包围收容部31的周围。扁平的大致呈圆筒状的防护板332被插入到在该外壁部33与收容部31之间形成的插入空间331。该防护板332例如由铜或铜合金构成,用于在壳体30内对端子20进行电磁密封。进而,两个套圈25、26所压接的编织线42的末端插入到上述插入空间331,防护板332与编织线42通过套圈25而电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编织线的末端构造,将编织线的末端夹入到内侧环状体与外侧环状体之间,并使所述外侧环状体朝向内侧紧固,其中,所述内侧环状体具有至少一个沿着所述内侧环状体的轴向的第一槽,所述外侧环状体沿着所述内侧环状体的所述第一槽凹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6.30 JP 2011-1457921.一种编织线的末端构造,将编织线的末端夹入到内侧环状体与外侧环状体之间,并使所述外侧环状体朝向内侧紧固,其中, 所述内侧环状体具有至少一个沿着所述内侧环状体的轴向的第一槽, 所述外侧环状体沿着所述内侧环状体的所述第一槽凹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线的末端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环状体具有沿着所述内侧环状体的周向的第二槽, 所述外侧环状体沿着所述内侧环状体的所述第二槽凹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编织线的末端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环状体具有配置在多个所述第一槽之间的突出部。4.一种编织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幸毅野口贵充石川茂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藤仓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