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柏海蛟专利>正文

移动万能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98668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充电器领域,特别涉及移动万能充电器,包括用于将市电电源的电压降为充电电压的降压电路、第一电池槽和用于将第一电池槽的输出电压升高为充电电压的升压电路;降压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市电电源连接;降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电池槽电连接;升压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池槽电连接;升压电路的输出端用于与待充电电池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万能充电器,与现有技术中的万能充电器相比,除了具备万能充电器为各种手机充电的功能外,还可以在不与市电电源连接的情况为待充电电池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器领域,特别涉及移动万能充电器,包括用于将市电电源的电压降为充电电压的降压电路、第一电池槽和用于将第一电池槽的输出电压升高为充电电压的升压电路;降压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市电电源连接;降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电池槽电连接;升压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池槽电连接;升压电路的输出端用于与待充电电池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万能充电器,与现有技术中的万能充电器相比,除了具备万能充电器为各种手机充电的功能外,还可以在不与市电电源连接的情况为待充电电池充电。【专利说明】移动万能充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移动万能充电器。
技术介绍
万能充电器可以为多种类型的手机电池充电。使用万能充电器充电时,手机电池与万能充电器配合,然后将万能充电器与市电电源连接,万能充电器内的降压电路将市电电源的电压降低为充电电压,从而为手机电池充电。然而,目前的万能充电器无法脱离市电电源为手机电池充电,即无法与市电电源分离的情况下供待充电电池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移动万能充电器,以解决上述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移动万能充电器,包括用于将市电电源的电压降为充电电压的降压电路、第一电池槽和用于将所述第一电池槽的输出电压升高为充电电压的升压电路;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市电电源连接;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池槽电连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池槽电连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用于与待充电电池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万能充电器,与现有技术中的万能充电器相比,其除了具备万能充电器为各种手机充电的功能外,还可以在不与市电电源连接的情况为待充电电池充电。具体地,该移动万能充电器脱离市电电源,将待充电电池与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由于升压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池槽连接,则放置在第一电池槽的电池输出的电压经升压电路升高到充电电压后,为待充电电池充电。即该移动万能充电器既能为各种类型的电池充电,还能与市电电源分离的情况下供待充电电池充电。【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万能充电器的正面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万能充电器的背面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万能充电器的降压电路与第一识别电路的电路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万能充电器的升压电路的电路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万能充电器的第二识别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万能充电器,包括用于将市电电源的电压降为充电电压的降压电路、第一电池槽和用于将所述第一电池槽的输出电压升高为充电电压的升压电路;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市电电源连接;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池槽电连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池槽电连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用于与待充电电池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万能充电器,与现有技术中的万能充电器相比,其除了具备万能充电器为各种手机充电的功能外,还可以在不与市电电源连接的情况为待充电电池充电。具体地,该移动万能充电器脱离市电电源,将待充电电池与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由于升压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池槽连接,则放置在第一电池槽内的电池输出的电压经升压电路升高到充电电压后,为待充电电池充电。即该移动万能充电器既能为各种类型的电池充电,还能与市电电源分离的情况下供待充电电池充电。进一步,为了避免第一电池槽内的电池的正负极与降压电路之间连接错误而无法为电池充电,该移动万能充电器还包括第一识别电路;所述第一识别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识别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池槽电连接。即不管第一电池槽内的电池的正负极如何与第一识别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识别电路会首先对电池的正负极进行识别,根据识别的结果调整充电电流的方向,从而确保为第一电池槽内的电池充电,避免电池的反向连接而无法充电。具体地,所述第一识别电路包括第一识别芯片、电阻R4、电阻R5、二极管D3、二极管D4、三极管Q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和电容C7 ;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的一个接点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及所述第一识别芯片的触点5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识别芯片的触点4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及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的另一个接点接地;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第一识别芯片的触点2连接;所述电容C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识别芯片的触点I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识别电路的触点8及触点5连接;所述电容C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识别芯片的触点7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识别芯片的触点6接地;所述第一识别芯片的触点I与所述第一电池槽的一端连接,触点7与所述第一电池槽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第一识别电路中的电阻R4的阻值可以为5.8ΚΩ,电阻R5的阻值可以为470 Ω,电容C4的电容量可以为220uF,电容C7的电容量可以为22uF。另外,第一识别芯片的型号可以为AC1122-2。具体地,该移动万能充电器在为第一电池槽内的电池充电时,第一识别电路判断电池的正负极后,将经过降低电路降压后的充电电流输送给第一电池槽,从而为第一电池槽的电池充电。在电池充电过程中,为了了解电池的充电状态,即电池是否正在充电,是否已经充满电,该移动万能充电器还包括发光二极管D7和发光二极管D8 ;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与所述第一识别芯片的触点4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8的负极接地。当电池正在充电时,电流经过发光二极管D8,使发光二极管D8得电发光。当电池充满电后,电流经过发光二极管D7,使发光二极管得电发光。对于升压电路,具体地,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升压芯片、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感器LI。其中,所述升压芯片的触点Vcc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池槽的一端连接;所述升压芯片的触点OC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R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池槽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升压芯片的触点EN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升压芯片的触点LX与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感器LI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感器LI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升压芯片的触点GND接地;所述升压芯片的触点FB分别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池槽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电容CS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9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lO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ll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万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市电电源的电压降为充电电压的降压电路、第一电池槽和用于将所述第一电池槽的输出电压升高为充电电压的升压电路;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市电电源连接;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池槽电连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池槽电连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用于与待充电电池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海蛟
申请(专利权)人:柏海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