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纯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9043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2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纯水机,其包括机壳、反渗透净水组件、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控制电路板、银网抗菌蓄水罐以及饮水龙头;其中,所述反渗透净水组件收容于机壳内的下部,所述控制电路板、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银网抗菌蓄水罐收容于机壳内的上部;所述反渗透净水组件上设有一自来水进水端口;所述反渗透净水组件、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银网抗菌蓄水罐、饮水龙头依次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至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菌纯水机具有结构简单,抗菌持续,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纯水机,其包括机壳、反渗透净水组件、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控制电路板、银网抗菌蓄水罐以及饮水龙头;其中,所述反渗透净水组件收容于机壳内的下部,所述控制电路板、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银网抗菌蓄水罐收容于机壳内的上部;所述反渗透净水组件上设有一自来水进水端口;所述反渗透净水组件、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银网抗菌蓄水罐、饮水龙头依次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至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上。本专利技术的抗菌纯水机具有结构简单,抗菌持续,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专利说明】一种抗菌纯水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纯水机,具体涉及一种抗菌纯水机,属于水净化设备

技术介绍
纯水机现在使用已很普遍,自来水在经过纯水机RO膜过滤后其淡水出口的出水是没有细菌的,因为RO膜的滤孔仅I纳米,细菌无法通过,除非RO膜及其膜壳有问题。但是RO膜过滤后淡水出口输出水在到达饮水出口之前一般还要经过末端活性炭过滤器,以消除异味提高口感,还要储存在压力储水罐中以待饮用。然而,现有的纯水机在RO以后环节的容器抗菌方面未采取有效措施。经检测,大多纯水机末端活性炭过滤器中和压力储水罐中滋生有杂菌并超标,尤其是在夏天纯水机饮水出口的水中细菌的超标现象更为严重,这就威胁到了饮水者的健康。虽然有的纯水机在末端活性炭过滤器中装入了载银活性炭,但无法解决压力储水罐中滋生细菌的问题,而且末端活性炭过滤器中载银活性炭的抗菌效果会随着使用时间而下降至失效。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抗菌纯水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抗菌持续,使用寿命长的抗菌纯水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菌纯水机,其包括机壳、反渗透净水组件、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控制电路板、银网抗菌蓄水罐以及饮水龙头;其中,所述反渗透净水组件收容于机壳内的下部,所述控制电路板、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银网抗菌蓄水罐收容于机壳内的上部;所述反渗透净水组件上设有一自来水进水端口 ;所述反渗透净水组件、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银网抗菌蓄水罐、饮水龙头依次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至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上。本专利技术的抗菌纯水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包括滤水器筒体、顶盖、底盖、电极座、格网、银电极以及载银活性炭层;其中,所述顶盖螺接于滤水器筒体的顶部,其侧面装有一滤水器进水口 ;所述底盖螺接于滤水器筒体的底部,其侧面装有一滤水器出水口 ;所述电极座安装于顶盖的顶部;所述格网收容于滤水器筒体内,其将滤水器筒体内自上而下分割为银电极工作腔和载银活性炭收容腔;所述银电极插入电极座,并延伸入银电极工作腔内;所述载银活性炭层收容于载银活性炭收容腔内。本专利技术的抗菌纯水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银电极工作腔和载银活性炭收容腔的高度比为1:2。本专利技术的抗菌纯水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格网为无纺布材质的格网。本专利技术的抗菌纯水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银网抗菌蓄水罐包括上壳体、下壳体、银网罩以及压力气囊;其中,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相组装;于所述上壳体内设有一储水腔;所述银网罩收容于储水腔内,并和上壳体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压力气囊固持于下壳体上,其延伸入储水腔内。本专利技术的抗菌纯水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银网罩为由银丝编织而成的银网罩。本专利技术的抗菌纯水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均为塑料材质的上壳体、下壳体,两者采用热合方式组装 。本专利技术的抗菌纯水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渗透净水组件的底部设有一浓水出水端口。本专利技术的抗菌纯水机还设置为:所述饮水龙头连接至银网抗菌蓄水罐的顶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的抗菌纯水机通过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的银电极通电产生微量银离子,并能被载银活性炭层吸收,从而延长和保持载银活性炭的抑菌效果,增加产品使用寿命; 2.本专利技术的抗菌纯水机的银网罩在水中自然游离出的微量银离子,从而抑制或杀灭蓄水罐内饮用水的细菌;同时,通过银网罩的疏密来调整游离出的银离子量,使之更安全和经济; 3.本专利技术的抗菌纯水机能够实现持续的抗菌功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抗菌纯水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银网抗菌蓄水罐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抗菌纯水机,其由机壳1、反渗透净水组件2、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3、控制电路板4、银网抗菌蓄水罐5以及饮水龙头6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所述反渗透净水组件2收容于机壳I内的下部,所述控制电路板4、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3、银网抗菌蓄水罐5收容于机壳I内的上部。所述反渗透净水组件2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于该反渗透净水组件2上设有一自来水进水端口 21,以将自来水引入纯水机内。于该反渗透净水组件2的底部设有一浓水出水端口 22,该浓水出水端口 22用于排出反渗透净水组件2的废水。所述反渗透净水组件2、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3、银网抗菌蓄水罐5、饮水龙头6依次采用管道连接,从而依次实现持续的抗菌功能。所述饮水龙头6连接至银网抗菌蓄水罐5的顶部,以使银网抗菌蓄水罐5和饮水龙头6连接的输水管最短,尽可能减少这段输水管内的存水。所述控制电路板4连接至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3上,其控制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3工作。请参阅说明书附图2所示,所述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3由滤水器筒体31、顶盖32、底盖33、电极座34、格网35、银电极36以及载银活性炭层37等几部分组成。所述顶盖32螺接于滤水器筒体31的顶部,其侧面装有一滤水器进水口 38,该滤水器进水口 38通过管道和反渗透净水组件2连接。所述底盖33螺接于滤水器筒体31的底部,其侧面装有一滤水器出水口 39,该滤水器出水口 39通过管道和银网抗菌蓄水罐5连接。所述电极座34安装于顶盖32的顶部,具体的说,所述电极座34螺接于顶盖32上,从而方便拆装。所述格网35收容于滤水器筒体31内,其将滤水器筒体31内自上而下分割为银电极工作腔311和载银活性炭收容腔312。所述银电极工作腔311和载银活性炭收容腔312的高度比为1:2。所述格网35为无纺布材质的格网35,其能有效防止载银活性炭颗粒随水流漂浮。所述载银活性炭层37收容于载银活性炭收容腔312内。所述银电极36插入电极座34,并延伸入银电极工作腔311内。且银电极36位于电极座34上端的部分被加工成螺栓形,以便接导线。所述控制电路板4通过导线和银电极36连接。当银电极36通电后,能够产生微量银离子,水带动银离子经过载银活性炭层37,通过载银活性炭层37将银离子吸附,从而延长和保持载银活性炭的抑菌效果,增加产品使用寿命。请参阅说明书附图3所示,所述银网抗菌蓄水罐5由上壳体51、下壳体52、银网罩53以及压力气囊54等几部分装配而成。其中,所述上壳体51和下壳体52相组装,具体的说,所述上壳体51、下壳体52均为塑料材质,两者采用热合方式组装,从而使其密封性较好,不易漏水。于所述上壳体51内设有一储水腔55。所述银网罩53收容于储水腔55内,并和上壳体51的内壁相贴合。所述银网罩53为由银丝编织而成的银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菌纯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反渗透净水组件、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控制电路板、银网抗菌蓄水罐以及饮水龙头;其中,所述反渗透净水组件收容于机壳内的下部,所述控制电路板、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银网抗菌蓄水罐收容于机壳内的上部;所述反渗透净水组件上设有一自来水进水端口;所述反渗透净水组件、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银网抗菌蓄水罐、饮水龙头依次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至电充银活性炭抑菌滤水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社宣
申请(专利权)人:华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