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螺螨酯和氟啶脲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85226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2 1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螺螨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有效成分包括组分I和组分II,所述的组分I为螺螨酯,所述的组分II为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唑虫酰胺、环虫酰肼、三氟甲吡醚、氟虫双酰胺和氟啶脲中的一种,所述组分I与组分II的质量比为40∶1-1∶40。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由上述组合物制备得到的适合农业使用的制剂剂型以及上述组合物在作物害虫防治上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含有螺螨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用于果树、棉花、小麦、蔬菜、花卉、水稻等作物的害虫防治,尤其对鳞翅目害虫和螨类害虫防治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螺螨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有效成分包括组分I和组分II,所述的组分I为螺螨酯,所述的组分II为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唑虫酰胺、环虫酰肼、三氟甲吡醚、氟虫双酰胺和氟啶脲中的一种,所述组分I与组分II的质量比为40∶1-1∶40。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由上述组合物制备得到的适合农业使用的制剂剂型以及上述组合物在作物害虫防治上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含有螺螨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用于果树、棉花、小麦、蔬菜、花卉、水稻等作物的害虫防治,尤其对鳞翅目害虫和螨类害虫防治效果显著。【专利说明】一种含有螺螨酯和氟啶脲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本申请是“一种含有螺螨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2年6月12日,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210192832.9。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杀虫农药组合物,具体是涉及一种含有螺螨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单一用药和不科学用药,已经导致许多害虫对当前使用的农药产生了抗药性,特别是菜青虫、菜蛾、夜蛾、灯蛾、菜螟、粘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和红蜘蛛、叶螨等螨类害虫,成为病虫化学防治的一大难题。螺螨酯属于新型季酮酸类杀螨剂。螺螨酯作用机制是抑制有害螨体内的脂肪合成,破坏螨虫的能量代谢活动,最终杀死害螨。它与现有杀螨剂之间无交互抗性,适用于用来防治对现有杀螨剂产生抗性的有害螨类。对红蜘蛛、黄蜘蛛、锈碧虱、茶黄螨、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等均有很好防效,可用于柑桔、葡萄等果树和茄子、辣椒、番茄等茄科作物的螨害治理。此外,螺螨酯对梨木虱、榆蛎盾蚧以及叶蝉类等害虫有很好的兼治效果。杀卵效果特别优异,同时对幼若螨也有良好的触杀作用。螺螨酯虽然不能较快地杀死雌成螨,但对雌成螨有很好的绝育作用。雌成螨触药后所产的卵有96%不能孵化,死于胚胎后期。螺螨酯的持效期长,生产上用5000倍稀释液能控制柑桔全爪螨害达40~50天。螺螨酯施到作物叶片上后耐雨水冲刷,喷药2小时后遇中雨不影响药效的正常发挥。在不同气温条件下对作物非常安全,对人畜及作物安全、低毒。适合于无公害生产。与其它现有杀螨剂不存在交互抗性问题,对多种作物的不同螨类均有很好防效和出色的持效性,既杀卵又杀幼螨,特别适合于防治对现有杀螨剂产生抗性的有害螨类。茚虫威是一种新型恶二嗪类杀虫剂,其杀虫机理是通过阻断害虫神经细胞内的钠离子通道,使害虫的神经细胞丧失功能而被麻痹,协调能力下降,最终死亡。药剂通过接触或取食进入虫体内而起作用,与其它杀虫剂不存在交互抗性。对蔬菜、甜菜、棉花、果树、茶树、马铃薯、园艺、花卉等农业园艺作物害虫,如甜菜夜蛾、甘蓝夜蛾、菜粉蝶、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活性高,且对各龄期幼虫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对天敌昆虫非常安全,在作物中低残留,是可用于无公 害农产品生产中害虫防治的理想药剂。但是,茚虫威对害虫防治的持效期偏短,所以单一使用有一定局限性。氯虫苯甲酰胺属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主要是激活兰尼碱受体,释放平滑肌和横纹肌细胞内贮存的钙离子,引起肌肉调节衰弱,麻痹,直至最后害虫死亡。该有效成分表现出对哺乳动物和害虫兰尼碱受体极显著的选择性差异,大大提高了对哺乳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安全性。氯虫苯甲酰胺高效广谱,对鳞翅目的夜蛾科、螟蛾科、蛀果蛾科、卷叶蛾科、粉蛾科、菜蛾科、麦蛾科、细蛾科等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还能控制鞘翅目象甲科,叶甲科;双翅目潜蝇科;烟粉虱等多种非鳞翅目害虫。据初步试用,对鳞翅目的害虫效果确实非常好、控制时间很长,但对烟粉虱、黄曲条跳甲、猿叶甲的防治效果较差。唑虫酰胺是原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其农药部分现属日本农药公司)开发的新型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阻止昆虫的氧化磷酸化作用,还具有杀卵、抑食、抑制产卵及杀菌作用。该药杀虫谱很广,对各种嶙翅目、半翅目、甲虫目、膜翅目、双翅目害虫及螨类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该药还具有良好的速效性,一经处理,害虫马上死亡。广泛用于蔬菜、果树、花卉、茶叶等作物的害虫防治。环虫酰肼为双酰肼类杀虫剂,害虫取食后几小时内抑制进食,同时引起害虫提前蜕皮导致死亡。环虫酰肼不仅对哺乳动物、鸟类、水生物低毒,而且对节肢动物类、捕食性蜱螨、蜘蛛、半翅目、鞘翅目(甲虫类)、寄生生物及环境无影响。因此,它是综合害物治理体系中的一个理想的药剂。环虫酰肼经昆虫摄取后在几小时内抑制昆虫进食同时引起昆虫提前蜕皮导致死亡,其症状与二苯酰肼类化合物如RH-5849、RH-5992等相同。它通过调节幼体荷尔蒙和蜕皮激素活动干扰昆虫的蜕皮过程,引起昆虫的过早蜕皮死亡。因其能够快速的抑制昆虫的进食,相对于其他常用的IGR来说,可减少对作物的危害。对夜蛾和其他的毛虫,不论在哪个时期,环虫酰肼都有很强的杀虫活性。三氟甲吡醚的化学结构独特,属二卤丙烯类杀虫剂,与常用农药的作用机理不同,主要用于防治为害作物的鳞翅目幼虫。对现有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也具有杰出的防效。同时它对许多有益的节肢动物影响最小。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三氟甲吡醚EC对小菜蛾防治效果优良,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5%氟虫腈SC和2.5%溴氰菊酯EC的防效。三氟甲吡醚100克/升乳油对大白菜、甘蓝的小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药量为有效成分75~105g/hm2,于小菜蛾低龄幼虫期开始喷药。使用方法为喷雾。持效期为7d左右,耐雨水冲刷效果好。在推荐的试验剂量下未见对作物产生药害,对作物安全。氟虫双酰胺是属新型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激活兰尼碱受体细胞内钙释放通道,导致贮存钙离子的失控性释放。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作用于昆虫细胞兰尼碱(Ryanodine)受体的化合物。对鳞翅目害虫有光谱防效,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产生,非常适宜于现有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的防治。对幼虫有非常突出的防效,对成虫防效有限,没有杀卵作用。渗透植株体内后通过木质部略有传导。耐雨水冲刷。几乎所有的鳞翅目类害虫均具有很好的活性,不仅对成虫和幼虫都有优良的活性,而且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对水稻二化螟和卷叶螟效果尤其显著。对蜜蜂毒性很低,对鲤鱼(水生生物的代表)毒性也很低。在一般用量下对有益虫没有活性(几乎无毒)。氟啶脲系新型含氟氮杂环类高效杀虫剂,属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多种鳞翅目害虫有很高的活性,其作用方式是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一定触杀作用。它具有以下显著特点:①作用机制独特:氟啶脲主要是通过抑制几丁质的合成,阻碍昆虫正常脱皮,使卵的孵化、幼虫脱皮及蛹的发育畸形,成虫羽化受阻从而发挥杀虫作用。②高效:氟啶脲一般使用浓度为12.5-50ppm,每亩用药量约0.75-1.5克即可取得良好防效。③低毒:该药独特的作用机制决定了其对人、畜的低毒性,其原药大鼠急性经口 LD50 > 8500mg/kg,毒性极低。④对环境友好:该药在使用剂量下对鱼、蜂、鸟都无害,可有效地保护天敌。⑤持效期较长:该药对卵、幼虫、成虫都有作用,持效期可达15天以上。含有一种活性组分的杀虫剂在农业害虫防治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例如,连续使用一种杀虫剂容易导致产生抗药性;同时,频繁施药又造成农民负担加重和环境污染加剧;更有螨类和鳞翅目类害虫不能兼防。因此,目前急需高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螺螨酯和氟啶脲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包括组分I和组分II,所述的组分I为螺螨酯,所述的组分II为氟啶脲,所述组分I与组分II的质量比为40∶1?1∶4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云强张崇峰王淼张子翱彭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永农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