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降片三角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78781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沉降片三角机构,为一三角本体,三角本体沿前后方向的中部凹设有一沿左右方向贯通的轨道槽,该轨道槽的轨道呈中间往前方向突出的弧形状轨道;三角本体的上表面被轨道槽分为前轨道面和后轨道面,该前轨道面呈中间凸起的中凸弧形面,该后轨道面呈中间下凹的中凹弧形面,该中凸弧形面的凸起部的高度高于中凹弧形面的下凹部的高度,并且该中凸弧形面的左右两端部的高度低于中凹弧形面的左右两端部的高度。本新型沉降片三角变换了沉降片的运动方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沉降片易受磨损问题,同时减少了织针行程,起到辅助成圈作用,实现了针织机高速运作性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沉降片三角机构,为一三角本体,三角本体沿前后方向的中部凹设有一沿左右方向贯通的轨道槽,该轨道槽的轨道呈中间往前方向突出的弧形状轨道;三角本体的上表面被轨道槽分为前轨道面和后轨道面,该前轨道面呈中间凸起的中凸弧形面,该后轨道面呈中间下凹的中凹弧形面,该中凸弧形面的凸起部的高度高于中凹弧形面的下凹部的高度,并且该中凸弧形面的左右两端部的高度低于中凹弧形面的左右两端部的高度。本新型沉降片三角变换了沉降片的运动方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沉降片易受磨损问题,同时减少了织针行程,起到辅助成圈作用,实现了针织机高速运作性能。【专利说明】一种沉降片三角机构
本技术涉及针织
,具体是指一种沉降片三角机构。
技术介绍
针织机通过沉降片与织针的相互垂直的运动而达到编织成圈,其中,织针通过与针织三角配合作垂直运动以实现起针、收针动作,沉降片通过与沉降片三角配合作前进、后退的水平向运动,沉降片前进出纱作压圈动作,后退作脱圈动作,织针的起针(脱圈)及收针(成圈)的周期与沉降片的水平往复运动周期相互配合,从而使纱线达到编织成圈。所述织针垂直运动具有一定行程,从而与之配合的针织三角的织针轨道较为陡峭,而为了保证织针沿该较陡峭的织针轨道运动中足够稳定,就必须限制针织机的运转速度,即目前针织机受限于织针行程而无法高速运转。另外,目前沉降片三角带动沉降片作直线式水平向运动,沉降片极易被磨损,从而影响部件使用寿命以及运作性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案从沉降片三角机构的结构改进出发,同时变换了沉降片的运动方式,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降片三角机构,变换了沉降片的运动方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沉降片易受磨损问题,而且还能够减少织针行程并实现了针织机高速运作性能。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种沉降片三角机构,为一三角本体,该三角本体具有左右方向和与该左右方向相垂直的前后方向,及沿三角本体厚度方向的上下方向;该三角本体沿前后方向的中部凹设有一沿左右方向贯通的轨道槽,该轨道槽的轨道呈中间往前方向突出的弧形状轨道;所述三角本体的上表面被所述轨道槽分为前轨道面和后轨道面,该前轨道面呈中间凸起的中凸弧形面,该后轨道面呈中间下凹的中凹弧形面,该中凸弧形面的凸起部的高度高于所述中凹弧形面的下凹部的高度,并且该中凸弧形面的左右两端部的高度低于所述中凹弧形面的左右两端部的高度。所述后轨道面的左右两端部均呈中间略微上凸的弧形结构面,对应前轨道面的左右两端部均呈中间略微下凹的弧形结构面。所述中凹弧形面的下凹部呈往后方向倾斜设置,所述中凸弧形面的左右两端部均呈往前方向倾斜设置。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沉降片三角机构设有轨道槽和位于轨道槽两旁的前轨道面、后轨道面,适应地,沉降片的上侧边具有一凸部和位于凸部两侧的凹边,沉降片的下侧边边沿呈V字形状。沉降片三角机构在上并且倒置,沉降片在下,其凸部嵌入轨道槽内,并且前轨道面和后轨道面分别对应压在所述凸部两侧的凹边上。工作中,沉降片在轨道槽的弧形状轨道的推动下作水平向上的前进及后退,同时,沉降片的前端部在前轨道面和后轨道面共同配合作下压或者上移,即沉降片的前端部作中间过程往上弧形过渡的水平往返运动,运动平滑顺畅,避免了沉降片出现磨损问题。当沉降片处于后退状态时,沉降片后端凹边被后轨道面的一端部下压,沉降片的前端呈翘起状态,随着沉降片往前推进,转而由前轨道面的中凸部对沉降片的前端凹边逐渐下压,对应沉降片的前端处下压状态(即下压织布),从而对应织针的行程可以相应缩减,减少了织针行程,起到辅助成圈作用。织针行程的减少,针织三角的织针轨道适应地有较平缓的设置,最终实现了织针机的高速运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新型三角机构的立体图;图2是本新型三角机构的俯视图;图3是本新型三角机构的主视图;图4是本新型三角机构的后视图;图5是与本新型三角机构相适配的沉降片的示意图;图6是本新型三角机构及相应沉降片在针织机上组装的示意图;图7是三角机构与沉降片配合的一动作示意图;图8是三角机构与沉降片配合的另一动作示意图。标号说明 三角本体I轨道槽11前轨道面12凸起部121前左端部122 前右端部 123后轨道面13下凹部131后左端部132 后右端部 133沉降片2凸部21前凹边22后凹边23尾部24织针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案涉及一种沉降片三角机构,如图1-4所示,为一三角本体1,参见图1,三角本体I具有左右方向和与该左右方向相垂直的前后方向,及沿三角本体厚度方向的上下方向。三角本体I沿前后方向的的中部凹设有一沿左右方向贯通的轨道槽11,轨道槽11的轨道呈中间往前方向突出的弧形状轨道(参见图2)。三角本体I的上表面被轨道槽11分为前轨道面12和后轨道面13。前轨道面12呈中间凸起、两端伏卧的中凸弧形面,即该前轨道面12包括依次曲面平滑过渡的前左端部122、中凸部121及前右端部123。后轨道面13呈中间下凹、两端浮起的中凹弧形面,即该后轨道面13包括依次曲面平滑过渡的后左端部132、中凹部131及后右端部133。其中,凸起部121的高度高于下凹部131的高度(参见图3),前左端部122和前右端部123的高度相同或者相近,后左端部132和后右端部133的高度相同或者相近,并且前左端部122/前右端部123的高度低于后左端部132/后右端部133的高度(参见图4)。适应沉降片三角机构的结构改进,沉降片2的机构如图5所示,其上侧边具有一凸部21和位于凸部21两侧的凹边(分别为前凹边22和后凹边23)。沉降片本体2的下侧边边沿呈中间往下凸出的V字形状,凸出点为A,该A点与凸部21上下相对应。沉降片本体2可以A为支点作前后摇摆活动。组装时如图6-8所示,沉降片三角机构(亦三角本体I)在上并且倒置,沉降片2在下,其凸部21嵌入轨道槽11内,并且前轨道面12对应压在前凹边22上,后轨道面13对应压在后凹边23上。为了使后轨道面13与后凹边23配合地更为稳固,所述沉降片2的后端还较佳地凸设有一尾部24。工作中,沉降片2由轨道槽11的弧形状轨道的推动作水平向上的前进及后退,同时,沉降片2以其下侧边凸出点A为支点,沉降片2的前端部在前轨道面12和后轨道面13配合作下压或者上移,即沉降片2的前端部作中间过程往上弧形过渡的水平往返运动,运动平滑顺畅,避免了沉降片2出现磨损问题。如图7-8所示为沉降片2从后至前的动作示意图,如图7所示为沉降片本体2在后初始状态图,所示三角本体I为其后左端部132位置处的横截面示意结构,后轨道面13的后左端部132下压后凹边23,沉降片2后端下压并且前端翘起,随着沉降片2往轨道槽11中间(即沉降片2往前)逐渐推移,转而由前轨道面12的中凸部121逐渐下压前凹边22,沉降片2前端逐渐下摆,当沉降片2推移至中凸部121的正中间时,沉降片2完成前进动作并且下摆至最低位置(参见图8,所示三角本体I为其中凸部121位置处的横截面示意结构)。随着沉降片2往轨道槽11的另一端逐渐推移,沉降片2逐渐后退,同时逐渐转而由后轨道面13的后右端部133下压后凹边23,沉降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沉降片三角机构,其特征在于:为一三角本体,该三角本体具有左右方向和与该左右方向相垂直的前后方向,及沿三角本体厚度方向的上下方向;该三角本体沿前后方向的中部凹设有一沿左右方向贯通的轨道槽,该轨道槽的轨道呈中间往前方向突出的弧形状轨道;所述三角本体的上表面被所述轨道槽分为前轨道面和后轨道面,该前轨道面呈中间凸起的中凸弧形面,该后轨道面呈中间下凹的中凹弧形面,该中凸弧形面的凸起部的高度高于所述中凹弧形面的下凹部的高度,并且该中凸弧形面的左右两端部的高度低于所述中凹弧形面的左右两端部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开实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佰源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