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78355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7:42
本申请提供在除去湖泊水的蓝绿藻、磷·氮等富营养化成分的同时,使蓝绿藻失活而能够避免微囊藻毒素等蓝绿藻毒素的释放的水质净化装置。是除去湖泊的浮游物质的水质净化设备,具备:将含浮游物质的水取水并加压的加压泵,对用加压泵加压的水供给臭氧的喷射器,将由上述喷射器供给了臭氧的经加压的水保持一定时间的同时使臭氧溶解于经加压的水的加压罐,向从加压罐排出的水添加凝聚剂的管道混合部,对添加有凝聚剂的水进行降压的降压阀以及将经过降压而相互凝聚的上述浮游物质的集合体进行分离的气浮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申请提供在除去湖泊水的蓝绿藻、磷·氮等富营养化成分的同时,使蓝绿藻失活而能够避免微囊藻毒素等蓝绿藻毒素的释放的水质净化装置。是除去湖泊的浮游物质的水质净化设备,具备:将含浮游物质的水取水并加压的加压泵,对用加压泵加压的水供给臭氧的喷射器,将由上述喷射器供给了臭氧的经加压的水保持一定时间的同时使臭氧溶解于经加压的水的加压罐,向从加压罐排出的水添加凝聚剂的管道混合部,对添加有凝聚剂的水进行降压的降压阀以及将经过降压而相互凝聚的上述浮游物质的集合体进行分离的气浮槽。【专利说明】水质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去湖泊的浮游物质的水质净化技术,尤其涉及在除去湖泊水的蓝绿藻、磷?氮等富营养化成分的同时,使蓝绿藻失活而能够避免微囊藻毒素等蓝绿藻毒素的释放的水质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产业活动的发展,城市及其周边的湖泊等因各种排水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盐类的流入而逐渐被富营养化,进而导致了大量产生蓝绿藻等浮游物。蓝绿藻腐败时产生霉臭等恶臭,并且,腐败的蓝绿藻在水中分解时消耗氧,所以水中成为缺氧状态,进而会导致鱼类的大量死亡。此外,在作为产生蓝绿藻原因的蓝藻类中,也有对肝脏、神经有毒的蓝藻,会对自然的生态体系、人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作为该蓝绿藻所含的有毒物质,周知的有肝脏毒素(微囊藻毒素、柱孢藻毒素)、神经毒素(变性毒素、石房蛤毒素)等,1995年由WHO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有毒蓝绿藻及其有毒物质的报告,就饮用水和环境水中的微囊藻毒素的浓度提出了建议。因此,已有大量关于对因蓝绿藻等而发生了水质污染的湖泊水的浮游物质进行除去的水质净化研究,例如,在专利文件I中,公开了具备加压槽、气浮槽、反渗透膜装置、UV氧化装置的对含浮游物质的海水的净化装置,其中公开了下述技术,即,在加压槽中,利用混合机介由凝聚剂将蓝绿藻搅拌使其接触,其后在气浮槽中,用撇渣器回收蓝绿藻,除去蓝绿藻的水经过反渗透膜装 置并进行UV氧化后,作为冷却水进行利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31279号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专利文献I的技术中,由于蓝绿藻未失活,因此存在会释放微囊藻毒素等蓝绿藻毒素这样的课题。本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除去湖泊水的蓝绿藻、磷?氮等富营养化成分的同时,使蓝绿藻失活而能够避免微囊藻毒素等蓝绿藻毒素的释放的水质净化装置。在此,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通过将因蓝绿藻等而发生了水质污染的湖泊水与气体(氧和臭氧)一起供给到加压罐,以在罐内气体(臭氧)充分溶解于被处理水的状态,在罐出口与凝聚剂进行管道混合,进而利用因降压为大气压而产生的微细气泡,能够除去进入絮凝物的蓝绿藻、磷.氮等富营养化成分,并使经处理的水返回到湖泊中,从而能够除去湖泊中的蓝绿藻、磷.氮等富营养化成分。并且发现通过在后段使用过滤器能够除去用撇渣器没有除去的浮游物(SS),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水中的磷.氮等富营养化成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基于本专利技术人等的上述见解的本技术的水质净化设备是除去湖泊的浮游物质的水质净化设备,其具备: 加压泵,将来自上述湖泊的含浮游物质的水取水并加压,喷射器,对用上述加压泵加压的水供给臭氧,加压罐,将由上述喷射器供给了臭氧的经加压的水保持一定时间的同时使上述臭氧溶解于上述经加压的水,管道混合部,向从上述加压罐排出的水添加凝聚剂,降压阀,对添加有上述凝聚剂的水进行降压,气浮槽,将经过上述降压而相互凝聚的上述浮游物质的集合体进行分离。根据本技术的水质净化装置,将因蓝绿藻等而发生了水质污染的湖泊水供给到加压罐,制成在罐内臭氧充分溶解于被处理水的状态后,在罐出口添加凝聚剂并混合,其后降压至大气压。因此,利用通过降压而在被处理水内产生的微细气泡,使进入絮凝物(因上述凝聚剂相互凝聚的上述浮游物质的集合体)的蓝绿藻、磷?氮等富营养化成分与絮凝物一起浮到气浮层内的水面,容易地除去,从而能够除去湖泊中的蓝绿藻、磷.氮等富营养化成分。并且,可以将利用该水质净化装置处理的水返回到湖泊中。另外,根据本技术的水质净化装置,通过设置加压罐,能够确保充分的时间以使臭氧溶解于被处理水。由此,能够使蓝绿藻失活。另外,在设置于加压罐的下游的管道混合部,将凝聚剂与被处理水进行管道混合,使被处理水中的蓝绿藻和磷?氮之类的富营养化成分进入絮凝物(因上述凝聚剂而相互凝聚的上述浮游物质的集合体)。通过在加压罐的下游对凝聚剂进行管道混合,从而可得到如下效果:生成絮凝物的核进而生成大的絮凝物。在添加凝聚剂的基础上,还进行降压(落压),进而还能促进集合体的生成。对于本技术的水质净化装置而言,来自湖泊的含浮游物质的水的取水可以从湖泊直接取水,另外也可以将从湖泊取来的水搬运或送到储水槽等中而进行储水后,从上述储水槽取水。在本技术的水质净化装置中,加压泵可以使用通常用于取水并加压的加压泵。加压泵的加压能力,只要基于与加压罐的大小和后述的设置在加压泵出口的排水阀的关系适当地选择能够维持后述的加压罐内的压力即可。加压罐具有耐受后述的加压罐内的压力的材质和结构,例如不锈钢制的圆筒形状的结构等,大小只要基于与上述加压泵和后述的排水阀的关系能够维持罐内的水的滞留时间即可。另外,从提高臭氧气体的溶解度的观点考虑,加压罐的压力为0.2~0.6MPa,常温下为0.3~0.5MPa。利用该压力在加压罐内使臭氧气体充分溶解于被处理水,进而在加压罐的下游侧的管道混合中,使凝聚剂不易受到臭氧气体的影响,能使其与湖泊水充分混合,所以更容易生成絮凝物。喷射器只要能够对上述加压的水供给臭氧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选择能够根据上述罐的大小、处理水的量提供后述的臭氧浓度,并且能够耐受被供给的上述臭氧的压力的喷射器。另外,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损害臭氧产生的效果的范围内将臭氧与氧等其他的气体混合并由上述喷射器进行供给。优选在上述加压罐的出口具备用于使上述加压罐内部维持在上述压力范围的排水阀。这是由于通过设置排水阀,能够容易地调节罐内部的压力和罐内的水的滞留时间。在不具备排水阀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加压泵的加压能力以及在罐出口和与其连接的下游设备中流动的被处理水的流速,将罐内的压力维持在上述数值范围内。根据亨利定律,通过在加压罐内使被处理水与臭氧接触30秒钟而能够提高水中的臭氧浓度。因此,“将用加压泵加压的水保持一定时间”中的一定时间优选为30秒以上。另外,上述加压罐优选为能够将上述用加压泵加压的水保持30秒钟以上的大小。另外,上述臭氧浓度优选为I~10mg/L。通过用臭氧处理,细菌等微生物、藻类的细胞膜经臭氧氧化而被破坏,充分得到由此产生的杀菌作用。另外,能使被处理水中高效含有微细气泡成分。另外,被处理水中的浮游物经臭氧氧化,该浮游物带负电,容易与在其后添加的凝聚剂反应。本技术的水质净化装置中,由于加压罐中,在不混合凝聚剂的情况下用臭氧充分处理被处理水,所以能使被处理水中高效含有微细气泡,即便不采用使之后的上述降压至大气压的含有微细气泡的处理水返回到上述加压罐上游的被处理水中等的复杂的装置结构,也能仅通过之后的降压就能进行充分的处理。作为凝聚剂,例如可举出PAC (聚合氯化招)、硫酸招(Aluminum Sulfate)、高分子凝聚剂、铁系凝聚剂。另外,根据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质净化装置,是除去湖泊的浮游物质的水质净化设备,具备:加压泵,将来自所述湖泊的含浮游物质的水取水并加压,喷射器,对用所述加压泵加压的水供给臭氧,加压罐,将由所述喷射器供给了臭氧的经加压的水保持一定时间的同时,使所述臭氧溶解于所述经加压的水,管道混合部,向从所述加压罐排出的水添加凝聚剂,降压阀,对添加有所述凝聚剂的水进行降压,气浮槽,将经过所述降压而相互凝聚的所述浮游物质的集合体进行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藤裕野野上友也岩濑英明小岛秀藏
申请(专利权)人:日挥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