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74946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离膜,包括控制层、载体层和位于控制层和载体层之间的过渡层,其中控制层上膜孔的平均孔径小于载体层上膜孔的平均孔径,过渡层上膜孔的平均孔径介于载体层上膜孔的平均孔径和同侧的控制层上膜孔的平均孔径之间,并且其中过渡层为多层膜结构,该多层膜结构至少包括依次布置的三层膜层,其中该三层膜层的中间膜层的膜孔的平均孔径分别大于位于其两侧的两侧膜层上膜孔的平均孔径。因此使得经过控制层的待分离物再进入过渡层后,可以得到两侧膜层的两次过滤分离,从而更好地拦截由于控制层的误差进入的较大杂质,使得分离物的颗粒分布范围更窄,即提高了分离物的分布均匀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离膜
本技术涉及膜分离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分离膜。
技术介绍
近几十年来,膜分离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分离膜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其已应用在食品发酵、医药、生物工程、石油化工、宇航、环保工程等多个领域,是一种新兴的高效的分离、浓缩、提纯和净化气体和液体的技术。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具有无相变、节能高效、操作简单和对所处理物料无污染等优点,所以倍受相关产业的关注。随着膜分离技术的进一步应用,需要研究和克服的问题也不断的在出现,在膜材质方面,主要分为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无机材料膜包括分子筛膜、微孔Al2O3膜、ZrO2膜、玻璃(SiO2)膜等,有机膜材料膜则包括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氟聚合物等膜材料。然而,各种膜由于本身特性决定和加工精度的影响,个别膜孔达不到分离精度的要求而使得杂质混入,使得分离物的颗粒分布不均匀,而影响分离效果,因此这种局限性不能够应对多种物质的分离要求,即,不足以达到较高的选择性。另外,由于分离膜通常包括通过控制平均孔径大小来控制分离精度的控制层和提供结构强度的载体层,并且载体层的平均孔径大于控制层的平均孔径。因此,现有的膜分离技术只能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膜包括控制层(1)、载体层(3)和位于所述控制层(1)和所述载体层(3)之间的过渡层(2),其中所述控制层(1)上膜孔的平均孔径小于所述载体层(3)上膜孔的平均孔径,所述过渡层(2)上膜孔的平均孔径介于所述载体层(3)上膜孔的平均孔径和同侧的所述控制层(1)上膜孔的平均孔径之间,并且其中所述过渡层(2)为多层膜结构,该多层膜结构至少包括依次布置的三层膜层,该三层膜层包括中间膜层(21)和分别位于该中间膜层(21)两侧的两侧膜层(22),其中所述中间膜层(21)上膜孔的平均孔径分别大于所述两侧膜层(22)上膜孔的平均孔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膜包括控制层(I )、载体层(3)和位于所述控制层(I)和所述载体层(3)之间的过渡层(2),其中所述控制层(I)上膜孔的平均孔径小于所述载体层(3)上膜孔的平均孔径,所述过渡层(2)上膜孔的平均孔径介于所述载体层(3)上膜孔的平均孔径和同侧的所述控制层(I)上膜孔的平均孔径之间,并且其中所述过渡层(2)为多层膜结构,该多层膜结构至少包括依次布置的三层膜层,该三层膜层包括中间膜层(21)和分别位于该中间膜层(21)两侧的两侧膜层(22),其中所述中间膜层(21)上膜孔的平均孔径分别大于所述两侧膜层(22)上膜孔的平均孔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膜,其特征在于,分别位于所述中间膜层(21)两侧的所述两侧膜层(21)的膜孔的孔径分布和平均孔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志成刘凯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天元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