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耳机,该耳机能够保护使用者的鼓膜、耐用性提高并且通过调节中低音而能使人享受进一步提高的音质。在所述耳机中,安装在划分内部空间的分隔壁上的微型扬声器嵌入壳体中。听筒连接至壳体并插入外耳道中,并且在壳体中设置有声音频带调节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耳机,更具体地说涉及这样一种耳机,其能够保护使用者的鼓膜、耐用性提高并且能够通过调节中低音而使人享受进一步提高的音质。
技术介绍
最近,便携式终端设计成使得使用者不仅可使用MP3播放器及PMP功能,而且可使用通话功能,并且可欣赏音频与视频相结合的多种媒体内容。为享受这种便携终端的丰富首色,耳机是必备品。通常,耳机在壳体的外表面上安装有弹性听筒。振膜朝听筒安装侧置于扬声器中,扬声器嵌入壳体中。当上述听筒紧密接触使用者的外耳道时,耳机向使用者传播声音。然而,如果具有这种结构的普通耳机用于长时间紧密接触使用者的外耳道的话,那么使用者的外耳道处可能会感觉疼痛和不适,并且使用者的鼓膜可能会严重受影响。因此,从上述观点而言,提出如下技术:通过在壳体的接近听筒的外表面中形成与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小孔而在该内部空间与紧密接触听筒的外耳道的内部空间之间维持压力平衡,由此减少使用者感到的疼痛。然而,由于小孔穿透壳体的这种壳体结构,具有上述结构的耳机引起中低频带损失,引起声音的整个频带上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因此,产生诸如音调失真之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耳机,该耳机能够保护使用者的鼓膜、耐用性提高并且通过调节中低音而能够使人享受进一步提高的音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种耳机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中,待插入外耳道中的传声管从该壳体的一侧突出,并且所述壳体形成有内部空间;听筒,所述听筒与所述传声管的外周表面连接,并与所述外耳道紧密接触;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嵌入所述壳体中,并将所述内部空间分成位于所述传声管的形成侧的第一共振空间与位于所述传声管的相对侧的第二共振空间;微型扬声器,所述微型扬声器安装在所述分隔壁上,并且包括朝所述第二共振空间布置的振膜;以及声音频带调节单元,所述声音频带调节单元布置在所述传声管与所述第一共振空间中,与所述第二共振空间连通,并调节从所述微型扬声器产生的声音的频带。所述声音频带调节单元包括两端开口的声管,所述声管布置在所述传声管及所述第一共振空间中,所述声管的一端固定至所述分隔壁以便所述声管与所述第二共振空间连通。所述耳机还可包括穿透所述壳体的在所述第二共振空间中的外壁的连通孔当所述声管的直径增大时,所述声音频带调节单元可允许低频带的声音通过;当所述声管的长度增大时,所述声音频带调节单元允许高频带的声音通过。所述声音频带调节单元还可包括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与所述声管的直径相对应地形成在所述分隔壁上,并且与所述声管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所述调节机构可包括:中央孔,所述中央孔的直径比所述声管的直径小,并且所述中央孔穿透所述分隔壁;从所述中央孔的边缘放射状地形成的多个缝隙;以及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由始于所述中央孔的边缘并位于相邻缝隙之间的区域形成,并允许朝一个方向改变形状,所述调节件接触并附着至所述声管的外周表面。【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耳机的整体构造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示出调节机构的形状示意图,该调节机构包括在声音频带调节单元中,该声音频带调节单元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耳机的主要部件。附图标记说明100:壳体200:听筒300:分隔壁400:微型扬声器500:声音频带调节单元【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耳机的整个构造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600表示使用者的外耳道那一侧的方向。在下面的描述中,尽管未具体阐述使用者的外耳道600,但是将统一使用附图标记600表示外耳道所在的位置与方向。此外,在构成下面将描述的声音频带调节单元500的声管510内的、由虚线示出的多条直线和曲线表示声音传播路径。如所示,分隔壁300将内部空间S分成两个子空间,安装在分隔壁300上的微型扬声器400嵌入在壳体100中。听筒200连接至壳体100,并插入外耳道600中。声音频带调节单元500设置在壳体100中。待插入外耳道600中的传声管101从壳体100的一侧突出,壳体100形成有内部空间S,以下要描述的元件安装在该内部空间S中。听筒200连接至传声管101的外周表面,并与外耳道600紧密接触。听筒200用于防止壳体100从外耳道600掉出。分隔壁300嵌入壳体100中,并将内部空间S分成位于传声管101的形成侧的第一共振空间SI以及位于传声管101的相对侧的第二共振空间S2,分隔壁300提供安装微型扬声器400与声音频带调节单元500的安装区域。微型扬声器400安装在分隔壁300上,并且包括振膜401,该振膜朝第二共振空间S2布置。微型扬声器400输出来自多种声源媒体的包括音乐与音频在内的声音。声音频带调节单元500布置在传声管101与第一共振空间SI中。声音频带调节单元500与第二共振空间S2连通,调节由微型扬声器400产生的中低频带的声音,并将调节后的声音传播通过外耳道600。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上述实施方式,也可应用下面多种实施方式。如上所述,壳体100提供用于安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包括听筒200在内的各个元件的空间。为了便于组装与连接,可将壳体100分成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传声管101形成在第一外壳Iio中以限定第一共振空间SI,在第二外壳120中限定第二共振空间S2。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能够以多种结合方式连接在一起。分隔壁300可布置在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的连接部处。分隔壁300可通过粘合剂等沿第一外壳110的内边缘固定。尽管未具体示出,但是也可应用多种结合结构。例如,沿第一外壳110的内边缘可形成闭锁突起,并且分隔壁300的边缘可压配合至该闭锁突起。同时,如上所述,微型扬声器400输出来自多种声源媒体的包括音乐与音频在内的声音。由于振膜401在远离外耳道600的方向上布置,即在传声管101的相对侧,所以声音输出不直接传播至使用者的鼓膜。因此,有益于使用者的健康。微型扬声器400是如下扬声器:其能够通过改进结构而将带宽提高至高频区域,使得由振膜引起的振动声以及由线圈引起的振动声能传播至使用者的鼓膜。在本专利申请的 申请人:于2009年6月26日提出的名为“MICRO SPEAKER (微型扬声器)”韩国专利申请号为10-2009-0057556、相关韩国专利注册号为10-1045613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详细的结构与运作关系,通过引用将该专利申请完整结合于此。同时,如上所述,声音频带调节单元500着重中低音的频带以提供丰富音色,并将其传播通过外耳道600。声音频带调节单元500包括声管510。除上述功能外,声音频带调节单元500用作技术元件,该技术元件可防止诸如使用者感到轻微疼痛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在听筒200紧密接触外耳道600时,在声音传播至使用者鼓膜的过程中使用者的鼓膜与第一共振空间SI被紧密密封而产生的。声管510是两端开口的构件,具体地说,声管510布置在传声管101与第一共振空间SI中,并且声管510的一端固定至分隔壁300,以便声管510与第二共振空间S2连通。此外,声音频带调节单元500还可包括连通孔520,该连通孔穿透壳体100的在第二共振空间S2侧的外壁。因此,即使在使用者以听筒200紧密接触其外耳道600的状态倾听从微型扬声器400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中,待插入外耳道中的传声管从该壳体的一侧突出,并且所述壳体形成有内部空间;听筒,所述听筒与所述传声管的外周表面连接,并与所述外耳道紧密接触;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嵌入所述壳体中,并将所述内部空间分成位于所述传声管的形成侧的第一共振空间以及位于所述传声管的相对侧的第二共振空间;微型扬声器,所述微型扬声器安装在所述分隔壁上,并且包括朝所述第二共振空间布置的振膜;以及声音频带调节单元,所述声音频带调节单元布置在所述传声管及所述第一共振空间中,与所述第二共振空间连通,并调节从所述微型扬声器产生的声音的频带。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6.19 KR 10-2012-00655321.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 壳体,在所述壳体中,待插入外耳道中的传声管从该壳体的一侧突出,并且所述壳体形成有内部空间; 听筒,所述听筒与所述传声管的外周表面连接,并与所述外耳道紧密接触; 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嵌入所述壳体中,并将所述内部空间分成位于所述传声管的形成侧的第一共振空间以及位于所述传声管的相对侧的第二共振空间; 微型扬声器,所述微型扬声器安装在所述分隔壁上,并且包括朝所述第二共振空间布置的振膜;以及 声音频带调节单元,所述声音频带调节单元布置在所述传声管及所述第一共振空间中,与所述第二共振空间连通,并调节从所述微型扬声器产生的声音的频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声音频带调节单元包括两端开口的声管,所述声管布置在所述传声管及所述第一共振空间中,所述声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兴培,
申请(专利权)人:PSI韩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