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向流活性炭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63333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水厂深度处理、污水厂处理和特种水处理的上向流活性炭滤池,该上向流活性炭滤池包括一双层中央渠和一活性炭滤层;双层中央渠位于上向流活性炭滤池中央,双层中央渠包括下层进水渠、上层出水渠和一中间隔板,中间隔板将下层进水渠和上层出水渠隔断,下层进水渠两侧壁的底端设有分配水孔,活性炭滤层分布于双层中央渠的两侧,上层出水渠侧壁布设集水槽,集水槽连通活性炭滤层出水区和上层出水渠,上层出水渠一端连接一出水翻水堰,另一端连接一初滤水排放闸门。包含至少一个上向流活性炭滤池的水处理系统,池型布置合理紧凑,结构简单,造价低,管路少,占地面积小,解决了目前国内上向流活性炭滤池单池大型化发展受限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水厂深度处理、污水厂处理和特种水处理的上向流活性炭滤池,该上向流活性炭滤池包括一双层中央渠和一活性炭滤层;双层中央渠位于上向流活性炭滤池中央,双层中央渠包括下层进水渠、上层出水渠和一中间隔板,中间隔板将下层进水渠和上层出水渠隔断,下层进水渠两侧壁的底端设有分配水孔,活性炭滤层分布于双层中央渠的两侧,上层出水渠侧壁布设集水槽,集水槽连通活性炭滤层出水区和上层出水渠,上层出水渠一端连接一出水翻水堰,另一端连接一初滤水排放闸门。包含至少一个上向流活性炭滤池的水处理系统,池型布置合理紧凑,结构简单,造价低,管路少,占地面积小,解决了目前国内上向流活性炭滤池单池大型化发展受限制的问题。【专利说明】一种上向流活性炭滤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给水处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给水厂深度处理、污水厂处理和特种水处理中的上向流活性炭滤池。
技术介绍
目前,自来水厂的深度处理、污水厂处理和特种水处理中较多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于原水中的天然有机物和氨氮有较佳的去除率。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生物活性炭滤池的过滤形式有下向流固定床过滤与上向流流化过滤两种方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是采用下向流固定床过滤的生物活性炭滤池,但是传统的下向流固定床过滤的生物活性炭滤池存在较多问题。如下向流固定床过滤的生物活性炭滤池在反冲洗时,下向流固定床上分布的反冲洗孔会导致活性炭层表面出现坑洼现象,导致活性炭层厚度分布不均匀、固定床容易发生堵塞等问题;另外,若反冲洗不及时,微生物会大量繁殖,导致出水不畅。近年来,上向流流化过滤的生物活性炭滤池开始推广使用。上向流流化过滤的生物活性炭滤池与传统的下向流固定床过滤的生物活性炭滤池相比,具有较多优点:一是上向流活性炭滤池膨胀率好,上向流活性炭滤池的膨胀率可以达到30%~50%,较高的膨胀率可以保证活性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二是上向流活性炭滤池的使用效率高;三是上向流活性炭滤池水头损失比较小,约为1.0m~1.2m。上向流活性炭滤池的处理效果虽然好,但因缺少合适的池型结构,配水难以均匀以及滤池造价高的原因,目前在国内大规模应用实例并不多,单池大型化发展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大规模应用的上向流活性炭滤池,用于解决目前国内上向流活性炭滤池缺少合适的池型结构,配水难以均匀,滤池造价高,难以大规模应用,单池大型化发`展受限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向流活性炭滤池,池型布置合理紧凑,结构简单,造价低,管路少,占地面积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向流活性炭滤池,包括一双层中央渠和一活性炭滤层;所述的双层中央渠位于所述上向流活性炭滤池中央,所述双层中央渠包括下层进水渠、上层出水渠和一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将所述下层进水渠和上层出水渠隔断,所述下层进水渠两侧壁的底端设有分配水孔,所述活性炭滤层分布于所述双层中央渠的两侧,所述上层出水渠侧壁布设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连通活性炭滤层出水区和上层出水渠,所述上层出水渠一端连接一出水翻水堰,另一端连接一初滤水排放闸门。优选地,所述活性炭滤层自下至上依次为滤板、承托层滤料和活性炭滤料,所述滤板中设置多个短柄滤头。优选地,所述双层中央渠的中间隔板为斜坡形。优选地,所述集水槽为不锈钢材质。优选地,所述集水槽均匀布设于所述上层出水渠侧壁上。优选地,所述上向流活性炭滤池还包括一冲洗系统,所述冲洗系统包括冲洗鼓风机、气冲洗干管、气冲洗支管、进气阀门以及气冲洗分配气孔;所述冲洗鼓风机与气冲洗干管连接,所述气冲洗干管与气冲洗支管连接,所述进气阀门设置在所述气冲洗支管上,所述气冲洗分配气孔位于所述下层进水渠两侧壁的顶端。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所述上向流活性炭滤池、进水总渠、单格进水堰、进水分渠、单格进水管、出水总渠以及初滤水排放渠;所述进水总渠与所述进水分渠通过所述单格进水堰连通,所述进水分渠与所述上向流活性炭滤池通过所述单格进水管连通,所述上层出水渠和所述出水总渠通过所述出水翻水堰连通,所述初滤水排放渠与上层出水渠通过所述初滤水排放闸门连通。优选地,所述单格进水管上设有进水蝶阀,所述气冲洗支管上设有进气蝶阀。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的上向流活性炭滤池采取了双层中央渠的型式,包括下层进水渠和上层出水渠,结构简单,管路少,滤池占地面积小。2、上向流活性炭滤池采用短柄滤头和滤板形式造价低。3、上向流活性炭滤池的下层进水渠两侧壁的底端设有分配水孔,确保了上向流活性炭滤池底部配水的均匀性,上层出水渠侧壁布设集水槽保证了上向流活性炭滤池出水收集的均匀性,上向流活性炭滤池进、出水的配水均匀,无死角,水头损失小。4、上向流活性炭滤池所设双层中央渠的中间隔板为斜坡形,从而下层进水渠渠顶为斜坡状,在气冲洗过程形成双层气垫层,能确保上向流活性炭滤池气冲洗时布气均匀。5、上向流活性炭滤池的长宽比不受限制,上向流活性炭滤池出水量大,对于相同规模的水处理系统来说,所需设置上向流活性炭滤池的个数少,结构紧凑,施工进度快。6、上向流活性炭滤池的冲洗系统为单独鼓风气冲洗,采用先降低上向流活性炭滤池池内水位,后气冲洗方式,只需单独气冲洗和正常进水时的初滤水排放,无气水同时冲洗过程,有效的解决了冲洗时活性炭跑碳现象,且鼓风机扬程和功率大大降低,减少了冲洗过程,节约了工程投资、运行费用和耗水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向流活性炭滤池,该上向流活性炭滤池中央设置有双层中央渠,包括下层进水渠和上层出水渠,上向流活性炭滤池的下层进水渠两侧壁的底端设有分配水孔,上层出水渠侧壁布设集水槽实现了正常水处理运行过程中的均匀布水。上向流活性炭滤池池型布置合理紧凑,结构简单,造价低,管路少,占地面积小,更加适应于与其它净水构筑物的结合布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包含至少一个上向流活性炭滤池的水处理系统,通过合理紧凑的池型布置,解决了目前国内上向流活性炭滤池缺少合适的池型结构,配水难以均匀以及滤池造价高,而没有大规模应用,单池大型化发展受限制的问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如图2所示,一种上向流活性炭滤池,包括一双层中央渠18和一活性炭滤层10 ;双层中央渠18位于上向流活性炭滤池中央,双层中央渠18包括下层进水渠6和上层出水渠12,下层进水渠6两侧壁的底端设有分配水孔7,活性炭滤层10分布于下层进水渠6的两侧,上层出水渠12侧壁布设集水槽11,集水槽11连通活性炭滤层10的出水区和上层出水渠12,上层出水渠12 —端连接一出水翻水堰13,另一端连接一初滤水排放闸门16。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上向流活性炭滤池、进水总渠1、单格进水堰2、进水分渠3、单格进水管4、出水总渠14以及初滤水排放渠17 ;进水总渠I与进水分渠3通过单格进水堰2连通,进水分渠3与上向流活性炭滤池通过单格进水管4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向流活性炭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双层中央渠和一活性炭滤层;所述的双层中央渠位于所述上向流活性炭滤池中央,所述双层中央渠包括下层进水渠、上层出水渠和一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将所述下层进水渠和上层出水渠隔断,所述下层进水渠两侧壁的底端设有分配水孔,所述活性炭滤层分布于所述双层中央渠的两侧,所述上层出水渠侧壁布设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连通活性炭滤层出水区和上层出水渠,所述上层出水渠一端连接一出水翻水堰,另一端连接一初滤水排放闸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芮旻许嘉炯郑国兴陆华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