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一川专利>正文

删除对向汽车大灯光互相刺眼的智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62522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17:34
一种删除对向汽车大灯光互相刺眼的智能装置,属于汽车安全行驶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夜间灯光智能自控系统。主要由车大灯、数控器、探头、控光膜组成。在数控器调控下,利用人的肉眼无法区分超过每秒24幅画的原理,可以使驾驶员只能看见自己车大灯的照射效果,而根本看不见对方车大灯的亮光,所以彻底消除了刺眼晕眩的现象。驾驶员视线开阔清晰,免减速换挡、免变光,驾驶变得更安全、更简单、更节能。由于双方不再互相干扰,可以考虑安装更亮的大灯光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删除对向汽车大灯光互相刺眼的智能装置,属于汽车安全行驶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夜间灯光智能自控系统。主要由车大灯、数控器、探头、控光膜组成。在数控器调控下,利用人的肉眼无法区分超过每秒24幅画的原理,可以使驾驶员只能看见自己车大灯的照射效果,而根本看不见对方车大灯的亮光,所以彻底消除了刺眼晕眩的现象。驾驶员视线开阔清晰,免减速换挡、免变光,驾驶变得更安全、更简单、更节能。由于双方不再互相干扰,可以考虑安装更亮的大灯光源。【专利说明】删除对向汽车大灯光互相刺眼的智能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安全行驶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夜间灯光智能自控系统。
技术介绍
夜间行车,影响安全的首要因素是视线。驾驶员能否看清前方路况,并加以判断和正确处置,对于夜间行车安全非常重要。与白天光线良好、视线清晰完全不同,夜间对前方路况的观察完全依靠汽车大灯照射,效果本身就不如白天,如果再有对向汽车大灯照射刺眼光芒,那就更难观察。即使双方手动打开近光灯,刺眼程度有所下降,但光芒依然不能消除,并且照射距离变短,远处看不到,周围不是漆黑就是污染光,往往依靠大概判断驾驶。有时甚至是在朦胧状态下与对向行驶的车辆擦肩而过,不能准确掌握自己在路面的位置,更看不见对向车辆后方的情况。随着两车距离接近,能见度急剧缩短,实际上,当两车交错那一刻,能见度为零,驾驶员几乎完全致盲,感觉一头闯进了黑幕之中,几秒钟之后视觉才能恢复。驾驶员完全凭经验和感觉会车,给夜间行车带来很大危险。因视线不清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教训惨痛。另外,由于视线不清、近光灯照射距离很短,会车时还要大幅减速,如果频繁会车,根本不能正常行驶,还费油。所以,专利技术一种双方都只能看清自己车大灯照射情况,而看不见对方车大灯光,在保证自己大灯光照射效果的同时,又不影响对方视线的装置就显得非常必要而紧迫。这对于安全驾驶、正常行驶和节能都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自然就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另外,汽车制造的各种标准几乎都来自国外,通过这个专利技术,建立世界首个互不刺眼的汽车照明系统标准,对于我国汽车工业意义重大。本项专利技术的整体造价成本不高,不会对汽车的总体成本带来大影响,既可以在新车设计时直接嵌入,也可以在现有车辆上直接安装,占用空间极小。本专利技术与其他相关技术的关系说明如下。为了解决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很多研究机构和专家都进行了各种研究,然而都没有成功。只有两个技术似乎有概念雏形,但是根本行不通。一个是国内的偏振光技术,一个是俄罗斯的间歇强光技术。理论上和材料上,二者都行不通。偏振光技术没有成功的原因,一是没有符合要求的光栅材料,二是没有和对向车辆建立联系,互相调整偏振光角度,所以无法实现产业化。而俄罗斯的间歇强光技术是以损害对向车辆视线为代价的不道德行为,采用强光猛烈照射,只顾自己,也是交通法规决不允许的,虽然也有间歇遮挡的构件,但是各车辆频率不统一、没有信息交换和控制系统,无法形成有规律的闪烁联动,混乱照射,互相刺眼情况依然存在,且动画原理与电影原理根本不同,动画画面不连贯,电影画面是连贯的。关于这两项技术的出处是这样的,偏振光技术是据说有人申报,但没检索到,也没找到文字来源;俄罗斯间歇强光技术来源于新闻报道,WWW.cnhube1.com,首页》新闻湖北》科教》科技新闻,题目:俄专利技术汽车夜行系统迎面车灯再亮眼睛也不怕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利用胶片电影的放映原理,即人的肉眼无法区分每秒24幅(或超过24幅)的画面,会在大脑中形成连贯的视频。所以,数控器(附图中②)向大灯(附图中①)和控光膜(附图中④)发出指令时,大灯亮,控光膜透明,驾驶员肉眼看到了一幅画面,然后数控器取消指令,大灯灭,控光膜不透明,驾驶员什么也看不见,当这种交替循环达到或超过每秒24次时,驾驶员所看到的前方路况画面就是连续的,就和电影银幕上的画面一样清晰,而对向车辆的频率也是相同的,只不过是错开的,即开关的时间正好相反,这样就是轮流照射、轮流挡光,所以双方车辆都只能看见自己的大灯在亮,根本看不见对方大灯在亮,刺眼眩晕现象自然就没了。为了时间恰好错开,为了更多车辆对向行驶时,车灯统一开关时间,安装了红外探头(附图中③),和数控器(附图中②),这样当迎面车辆较多,开关时间不一致时,红外探头(附图中③),将信号通知数控器(附图中②),数控器由于无法调整时间,便向对向车辆发出红外拒调信号,对向所有车辆红外探头接到拒调信号后,都自动调节开关时间,使大灯和控光膜的照射透光(或关闭挡光)时间都恰好与来向车辆相反,这样,道路两侧的所有车辆,都统一各自开关时间,由于频率相等开关时间相反,所以都只能看见自己的清晰照射效果,而根本看不见对向车辆的大灯光。万一双方同时自动调整时间(或拒调),发生对死现象,只需将开关重启即可解决。由于数控器自动延时调整一次少于24分之I秒,所以调整过程瞬间即可完成。【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结构原理示意图。①_车大灯②_数控器③_探头④_控光膜⑤_驾驶员专利技术效果这一专利技术将彻底改变夜间行车大灯光芒互相刺眼眩晕、不断刹车减速、不断手动变光的历史局面。由于本专利技术可以使驾驶员根本看不见对方大灯在亮,彻底消除了刺眼眩晕现象,所以驾驶员视线开阔清晰,免换挡、免变光,驾驶变得更安全、更简单、更节能。由于双方不再互相干扰,可以考虑安装更亮的大灯光源。【具体实施方式】按照本专利技术人的设计要求,分别授权委托数控器生产企业、探头生产企业、控光膜生产企业生产符合设计参数的器件,自己调试组装即可。对于当今技术的数控器和探头专业生产企业来说,技术很简单,只需委托他们生产即可,完全由该企业自行设计构造,只要产品符合专利技术人要求的工作参数即可,所以成本不高;虽然控光膜只有很少企业生产,价格也不贵,完全可以配套生产所需规格产品。我们要做的就是按附图要求安装在汽车上即可。【权利要求】1.双方大灯交替照射。2.交替频率为每秒大于等于24幅画面,即电影原理。3.驾驶员眼睛前面有交替间歇遮光装置。4.对向车辆之间有相互联系的装置。5.有协调上述动作的数控器。【文档编号】B60Q1/08GK103507699SQ201310317977【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1日 【专利技术者】李一川 申请人:李一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双方大灯交替照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川
申请(专利权)人:李一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