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出水保温的电热水器,包括内胆、固定连接在内胆上的出水管、安装在内胆一侧的法兰以及固定连接在法兰上的主加热管,出水管的出水端位于内胆上部,所述法兰上固定连接两根向内胆延伸的辅助加热管,所述辅助加热管设有保温加热端,所述保温加热端竖直方向设置于内胆中,两根辅助加热管的保温加热端分别位于出水管的两侧。辅助加热管对出水管周围水进行加热升温,降低出水管周围水与通过出水管内部的水的温差,降低出水的热交换,使出水温度更加稳定。(*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出水保温的电热水器,包括内胆、固定连接在内胆上的出水管、安装在内胆一侧的法兰以及固定连接在法兰上的主加热管,出水管的出水端位于内胆上部,所述法兰上固定连接两根向内胆延伸的辅助加热管,所述辅助加热管设有保温加热端,所述保温加热端竖直方向设置于内胆中,两根辅助加热管的保温加热端分别位于出水管的两侧。辅助加热管对出水管周围水进行加热升温,降低出水管周围水与通过出水管内部的水的温差,降低出水的热交换,使出水温度更加稳定。【专利说明】—种出水保温的电热水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电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出水保温的电热水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热水器,为提升加热效果,会在主加热管的基础上增加辅助加热管,通常主加热管设置在内胆的中部或底部,辅助加热管设置在内胆的上部,辅助加热管用于加热出水管的出水端附近水域,实现快速热水输出,但由于这种加热模式,因此容易出现内胆上层水温较高,主加热管附近水温较高的水温分层现象,而出水管贯穿内胆上下,因此经过出水管内部的水在由上至下的流动过程中,与出水管外侧水发生热交换,而热交换程度取决于内胆中分层水温的状况,因此将导致流经出水管的水温度不稳定,同时不必要的热交换过程也损耗了出水热量,不符合节能环保的概念,同时,现有的位于内胆顶部加热的辅助加热管,通常高于出水管的出水端,在热水器出水时,由于出水管的出水端附近液面下降,可能导致辅助加热管局部裸露于液面之上方而发生干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客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降低出水热交换的出水保温的电热水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出水保温的电热水器,包括内胆、固定连接在内胆上的出水管、安装在内胆一侧的法兰以及固定连接在法兰上的主加热管,出水管的出水端位于内胆上部,所述法兰上固定连接两根向内胆延伸的辅助加热管,所述辅助加热管设有保温加热段,所述保温加热段竖直方向设置于内胆中,两根辅助加热管的保温加热段分别位于出水管的两侧。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所述两根辅助加热管的保温加热段分别位于出水管的前后两侧。或者所述两根辅助加热管的保温加热段分别位于出水管的左右两侧。所述保温加热段的倒U形平面与出水管的间隙为5-30mm。所述辅助加热管还包括从法兰向内胆下部延伸的冷端及在内胆下部水平延伸的连接加热段,连接加热段连接冷端与保温加热段。所述保温加热段形成倒U形,两根辅助加热管的保温加热段在出水管四周围成立方体状。所述保温加热段倒U形的最高点位于出水管的出水端下方不大于15cm。所述保温加热段形成M形。所述法兰上还设有感温盲管,感温盲管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电热水器设有水流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设置两根辅助加热管,两根辅助加热管上设置的竖直方向的保温加热段分别位于出水管的两侧,保温加热段对出水管周围水进行加热升温,降低出水管周围水与通过出水管内部的水的温差,降低出水的热交换,使出水温度更加稳定,本技术设置两根辅助加热管,有效降低每根辅助加热管的电力密度,延长加热管使用寿命的同时,主加热管与两根辅助加热管配合,形成了内胆下部横向加热、内胆中间纵向加热的立体加热模式,提升电热水器加热效率,同时由于热水上升原理,辅助加热管的保温加热段使该区域水上升至出水管的出水端,实现了快速出热水,而不必对内胆上部水域完全加热,节能环保。两根辅助加热管的保温加热段围在出水管四周形成立方体状,使出水管周围立方体区域水的升温效果显著。【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加热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加热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加热管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胆;2、进水管;3、出水管;31、出水端;4、主加热管;5、法兰;6、辅助加热管;61、保温加热段;62、连接加热段;63、冷端;7、感温盲管;8、水流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及图2,一种出水保温的电热水器,包括内胆1、固定连接在内胆I上的进水管2及出水管3,安装在内胆I 一侧的法兰5以及固定连接在法兰5上的主加热管4,出水管3的出水端31位于内胆I上部,进水管2安装的内胆I底部,位于出水管3与法兰5之间,主加热管4向内胆I下部延伸,有效加热部水平位于内胆I下部,所述法兰5上固定连接两根向内胆延伸的辅助加热管6,所述辅助加热管6设有保温加热段61,所述保温加热段61竖直方向设置于内胆I中,两根辅助加热管6的保温加热段61分别位于出水管3的两侦U。两根辅助加热管6的保温加热段61竖直方向位于出水管3的两侧,对出水管3周围水进行加热升温,降低出水管3周围水与通过出水管3内部的水的温差,降低出水的热交换,使出水温度更加稳定,且本技术设置两根辅助加热管6,有效降低每根辅助加热管6的电力密度,延长加热管的使用寿命,主加热管4与两根辅助加热管6配合,形成了内胆下部横向加热、内胆中间纵向加热的立体加热模式,提升电热水器加热效率,同时由于热水上升原理,辅助加热管6的保温加热段61使该区域水上升至出水管3的出水端31,实现了快速出热水,而不必对内胆I上部水域完全加热,节能环保。 本实施例中,所述两根辅助加热管6的保温加热段61分别位于出水管3的前后两侦U。所述辅助加热管6包括从法兰5向内胆I下部延伸的冷端63及在内胆I下部水平延伸的连接加热段62,连接加热段62连接冷端63与保温加热段61。连接加热段62和冷端63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设计适当的有效加热长度。保温加热段61设置在出水管3的前后两侧便于加热管的安装,主加热管4及两根辅助加热管6固定连接在法兰5上,在内胆I 一侧安装法兰5时,出水管3位于两根辅助加热管6的中间,在内胆I的横向方向上,辅助加热管6对出水管3无阻挡,便于法兰5的推入。所述保温加热段61形成倒U形,两根辅助加热管6的保温加热段61在出水管3四周围成立方体状。倒U形的保温加热段61成型工艺简易,加热效果较好。两根辅助加热管6的保温加热段61围在出水管四周形成立方体状,使出水管周围立方体区域水的升温效果显著。所述保温加热段61的倒U形平面与出水管3的间隙为5_30mm。两者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出水管周围立方体区域水的升温情况,本实施例中,两者间隙设置为12_。所述保温加热段61倒U形的最高点位于出水管3的出水端31下方不大于15cm。保温加热段61位于出水端31下方,避免因热水器出水时,出水端31附近液面下降而导致辅助加热管6外露的现象,防止辅助加热管6干烧。同时考虑到如果保温加热段61位于出水端31下方较远的距离,加热效果有限,不利于实现热水的快速输出,因此设置为不大于15cm。本实施例中,倒U形的最高点位于出水管3的出水端31下方6.5cm。所述法兰5上还设有感温盲管7,感温盲管7内设有温度传感器71。感温盲管7悬置于内胆I中部水中,监测内胆I中部水的温度。所述电热水器设有水流传感器8。水流传感器8可以设置在进水管路,也可以设置在出水管路,本技术水流传感器8设置在进水管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出水保温的电热水器,包括内胆、固定连接在内胆上的出水管、安装在内胆一侧的法兰以及固定连接在法兰上的主加热管,出水管的出水端位于内胆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上固定连接两根向内胆延伸的辅助加热管,所述辅助加热管设有保温加热段,所述保温加热段竖直方向设置于内胆中,两根辅助加热管的保温加热段分别位于出水管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王琦,刘海星,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