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暗龙骨,克服目前龙骨强度较差容易下弯变形的不足,该暗龙骨包括挂接部(1)和承载部(2),所述承载部(2)位于所述挂接部(1)的下方,包含有承载装饰板的腔槽;所述挂接部(1)包含挂接立板(11)、与所述挂接立板(11)下边缘相连的挂接底板(12)以及伸出所述挂接立板(11)两端且开口朝下的挂钩(13)。本申请实施例的暗龙骨通过包含有立板的挂接部提高了自身在长度方向上的强度,避免应用时因自身重量及装饰板重量而下弯变形的出现,提高了吊顶的美观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暗龙骨,克服目前龙骨强度较差容易下弯变形的不足,该暗龙骨包括挂接部(1)和承载部(2),所述承载部(2)位于所述挂接部(1)的下方,包含有承载装饰板的腔槽;所述挂接部(1)包含挂接立板(11)、与所述挂接立板(11)下边缘相连的挂接底板(12)以及伸出所述挂接立板(11)两端且开口朝下的挂钩(13)。本申请实施例的暗龙骨通过包含有立板的挂接部提高了自身在长度方向上的强度,避免应用时因自身重量及装饰板重量而下弯变形的出现,提高了吊顶的美观效果。【专利说明】一种暗龙骨
本技术涉及一种轻钢龙骨,尤其涉及一种暗龙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吊顶系统中,经常采用将一根L铁插入吊顶系统中,来增加矿棉吸声板的强度,防止龙骨因自身重量以及吸声板或者其他装饰板的重量而下弯变形。但是,L铁的强度较为有限,当矿棉吸声板等的长度较长时,龙骨在铺设矿棉吸声板安装后,仍然会有一定程度的下弯变形,从而影响整个吊顶系统的平整度,影响整体装修装饰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目前龙骨强度较差容易下弯变形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暗龙骨,包括挂接部(I)和承载部(2),所述承载部(2)位于所述挂接部(I)的下方,包含有承载装饰板的腔槽;所述挂接部(I)包含挂接立板(11)、与所述挂接立板(11)下边缘相连的挂接底板(12)以及伸出所述挂接立板(11)两端且开口朝下的挂钩(13)。优选地,所述挂接立板(11)垂直于所述挂接底板(12)。优选地,所述挂接立板(11)的下边缘与所述挂接底板(12)的第一边缘相连。优选地,所述挂钩(13)的顶部高于所述挂接立板(11)的顶部。优选地,所述挂钩(13)的顶部为三角顶筋(131),所述挂接立板(11)的顶部为方形顶筋(111)。优选地,所述三角顶筋(131)高于所述方形顶筋(111)。优选地,所述方形顶筋(111)对称地分布在所述挂接立板(11)的顶部。优选地,所述承载部(2)包含有承载立板(21)以及承载底板(22);所述承载立板(21)与所述挂接部(I)中挂接底板(11)的第二边缘相连,位于挂接底板(11)的下方;所述承载底板(22)垂直于所述承载立板(21)。优选地,所述承载立板(21)垂直于所述挂接部⑴的挂接底板(11)。优选地,所述承载立板(21)、承载底板(22)以及所述挂接部(I)的挂接底板(11),围成所述腔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暗龙骨通过包含有立板的挂接部提高了自身在长度方向上的强度,避免应用时因自身重量及装饰板重量而下弯变形的出现,提高了吊顶的美观效果。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在立板顶部以及挂钩顶部设置顶筋,进一步加强了在立板长度方向上的强度,保证了产品长距离应用时的平直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暗龙骨第一侧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暗龙骨第二侧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暗龙骨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暗龙骨的端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在不相冲突前提下的相互结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暗龙骨主要包括挂接部I和承载部2。挂接部I设置为将本申请实施例的暗龙骨挂到明龙骨上,与明龙骨等搭配形成吊顶框架。承载部2位于挂接部I的下方,包含有承载装饰板如暗插矿棉吸声板等的腔槽。如图1及图2所示,挂接部I包含挂接立板11、挂接底板12以及伸出挂接立板11两端且开口朝下的挂钩13。挂接立板11垂直于挂接底板12,其下边缘与挂接底板12的第一边缘相连,与挂接底板12形成L型外形的结构。挂接立板11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开口朝下的挂钩13并伸出于挂接立板11,便于应用时进行明龙骨进行安装搭配。本申请实施例的暗龙骨,因存在沿长度方向竖向设置的挂接立板11,从而增强了长度方向的强度,保证了应用时沿长度方向的平直度,不会因自身重量以及装饰板等的重量而下弯变形。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伸出挂接立板两端的挂钩13,其顶部高于挂接立板11的顶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挂钩13的顶部为三角顶筋131。挂接立板11的顶部为方形顶筋111。而且,三角顶筋131高于方形顶筋111。本申请实施例的暗龙骨在生产时,在挂接立板11的两端各冲切出一个挂钩13,两端的挂钩结构相同。冲切时,挂接立板11顶部的顶筋结构被模具压扁成为方形顶筋111。为了提高挂钩13部位的强度,挂钩13顶部的顶筋不全部压扁,预留一部分,成图3所示三角形结构的三角顶筋131,且三角顶筋131比方形顶筋111略高。挂接立板11顶部的方形顶筋111对称地分布在挂接立板11的顶部,可以进一步提高本申请实施例的暗龙骨的强度和平直度。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承载部2包含有承载立板21以及承载底板22。承载立板21与挂接部I中的挂接底板11的第二边缘相连,垂直于挂接部I的挂接底板11,位于挂接底板11的下方。承载底板22垂直于承载立板21,平行于挂接部I的挂接底板11。承载立板21、承载底板22以及挂接部I的挂接底板11,一起围成上述承载部2所包含的腔槽。虽然本技术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技术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技术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暗龙骨,其特征在于,包括挂接部(I)和承载部(2),所述承载部(2)位于所述挂接部(I)的下方,包含有承载装饰板的腔槽;所述挂接部(I)包含挂接立板(11)、与所述挂接立板(11)下边缘相连的挂接底板(12)以及伸出所述挂接立板(11)两端且开口朝下的挂钩(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立板(11)垂直于所述挂接底板(12)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立板(11)的下边缘与所述挂接底板(12)的第一边缘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13)的顶部高于所述挂接立板(11)的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暗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13)的顶部为三角顶筋(131),所述挂接立板(11)的顶部为方形顶筋(11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暗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顶筋(131)高于所述方形顶筋(11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暗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顶筋(111)对称地分布在所述挂接立板(11)的顶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2)包含有承载立板(21)以及承载底板(22);所述承载立板(21)与所述挂接部(I)中挂接底板(11)的第二边缘相连,位于挂接底板(11)的下方;所述承载底板(22)垂直于所述承载立板(2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暗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暗龙骨,其特征在于,包括挂接部(1)和承载部(2),所述承载部(2)位于所述挂接部(1)的下方,包含有承载装饰板的腔槽;所述挂接部(1)包含挂接立板(11)、与所述挂接立板(11)下边缘相连的挂接底板(12)以及伸出所述挂接立板(11)两端且开口朝下的挂钩(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受志,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